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粤东北嵩溪黑色页岩型Ag-Sb矿床岩石中海相镜质体和固体沥青两种不同类型有机质中银的含量。矿区有机质中银含量的变化在100×10-6~350×10-6范围内,是原岩石中银含量的几十至上百倍。有机质中银的平均值也高出该矿床工业开采矿石品位的数倍之多,具有显著的银异常富集特征。本项研究认为有机质中银的异常值主要来源于嵩溪黑色页岩矿源层的原岩和含矿流体。在沉积成岩和后期热液改造过程中,有机质能够通过化学络合作用和还原作用捕获矿源层中岩石和含银流体中的成矿元素银,并使之进一步富集(或沉淀)在固体沥青中;据此建议矿区中沥青的分布和沥青中银矿化的特征可作为矿床勘探中一种新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2.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黄铁矿中发现Au-Sb矿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沃溪钨锑金矿床中产于(块状白钨矿-石英脉中的)黄铁矿微裂隙中的自然金和Au-Sb矿物相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中Au-Sb矿物相除了有前人已经鉴定出的方锑金矿(AuSb2.13)外,还新发现有锑金矿(Au1.02Sb)矿物相。二者以显微颗粒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显微裂隙中。黄铁矿微裂隙中Au-Sb矿物相的存在,指示矿床成矿在黄铁矿形成之后存在Au-Sb混溶的成矿流体。自然金、方锑金矿、锑金矿等矿物的沉淀析出可能是Au-Sb混溶流体从高温(高于350℃)向低温(250℃)演变的结果。此外,Au-Sb矿物相的发现对改进矿石冶炼中Au、Sb的分离技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板溪锑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板溪锑矿控矿因素的分析,结合热液活动与地质构造的研究,阐明了构造运动是驱使区内成矿物质运移的主导因素,成矿构造的成生、发展不仅为含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聚积空间,而且制约了锑矿床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与规模;通过对控矿因素的认识,预测区内F1断裂与蒋家冲背斜交汇部位的2号脉带深部地段及小港背斜邹家段有锑矿床存在。  相似文献   
94.
贵州半坡锑矿床卤素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家永  张乾 《地质与勘探》1998,34(6):33-36,43
半坡锑矿矿石及近矿围岩中Br与I含量很高,分别是地壳丰度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这在热液矿床是十分罕见的,从远矿围岩→近矿围岩→矿石,Cl,Br,I含量有规律地增高,而F主要富集在近矿蚀变围岩中,F,Cl,Br,I在矿石与近矿蚀变岩中富集表明这些元素很可能能作为建筑该类隐优矿体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95.
杨仁双 《黄金地质》1998,4(3):35-39
沃溪矿床深部隐伏矿体是近几年发现的新矿体,构造的多级控矿作用十分明显,矿体受边幕式排列的隐伏层间断层和隐伏层间褶皱控制,赋矿岩性为元古宇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绢云母板岩。隐伏矿体的发现不仅为矿山增加了储量,而且为研究区进一步勘查隐伏矿体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
湘中新化锑金矿床成矿构造系列及其找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化锑金矿床并置两套成矿构造系列。一套为走滑型成矿构造系列,形成于加里东期;另一套为下滑型成矿构造系列,形成于雪峰期。前者发育于震旦系地层中,受控于左旋脆-韧性剪切带,已知的Ⅰ、Ⅲ号脉分别为D型主张剪脉和R型张性桥脉,预测的Ⅳ、V号脉为与Ⅰ号脉平行的D型主张剪脉,Ⅵ号脉为与Ⅲ号脉平行的R型张性桥脉。后者发育于板溪群五强溪组地层中,受控于下滑型脆-韧性剪切带,其中局部所见的矿脉确定为Ⅶ号层状含金石英脉,且预测深部尚有其它平行矿脉,类似于沃溪钨锑金矿床层状矿脉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97.
甘肃省的汞锑矿分布规律及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世界和我国汞锑矿的成矿带的划分和基本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的汞锑矿成矿带进行了划分,并说明其分布特点和产地。进一步对甘肃汞锑矿的产出地层时代、围岩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构造、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回顾了甘肃的汞锑矿勘查简况,提出了对甘肃的汞锑矿找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杨世坤 《云南地质》2008,27(1):53-58
以往工作对象是锑矿,伴生、独立存在的金矿未被重视。本文认为塔盘山锑、金矿床是富有机质的盆地热卤水以及古海水与深大断裂引起的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低温变质热液改造矿床,有望找到中-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
Sb- Li组合:罕见的矿化组合及锂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柘坪锑矿勘查区发现有具一定规模的断裂破碎带型共伴生锂矿,锂主要以锂绿泥石的方式充填在断层破碎带的石英颗粒之间,属于低温热液充填成因。锂与锑的成矿作用均受到断裂破碎带的控制,二者之间在总体上是正相关关系,成矿物质可能均来自于南侧的幕阜山大岩基。这一发现,不但丰富了我国锂矿的类型,而且开拓了找矿思路,为我国新类型锂矿的勘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今后既要注意在锑矿区综合评价锂及其他稀有金属成矿的可能性,也要注意在柘坪锑矿深部及邻区方山锑矿等地对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型稀有金属矿化带进行普查勘探,同时还要注意矿化的垂向分带和侧向分带。不排除深部存在隐伏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可能性,也不排除柘坪的热液型锑矿与断峰山的伟晶岩型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可能性。柘坪Sb-Li矿床本身位于幕阜山锂铍铌钽稀有金属矿集区的外围,与断峰山伟晶岩型铌钽锂矿床相隔仅12 km,区域充分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多种类型锂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0.
Sb, As, Cu, and Zn toxicity and contamination have become a growing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Phytoremediation, a plant based and cost effective technology, may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he cleanup of water contaminated by these metals. In this study, the aquatic macrophyte Eleocharis acicularis was used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to assess its capability to accumulate Sb, As, Cu, and Zn, and thereby investigat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hytoreme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 acicularis adapted well to water contaminated by these metals. The removal rates of Sb, As, Cu, and Zn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were 3.04, 2.75, 0.417, and 1.49 μg/L/day,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metals accumulated in E. acicularis after 10 days of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were 6.29, 6.44, 20.5, and 73.5 mg/k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Only 8% of As, 12% of Sb, 87% of Cu and 93% of Zn removed from the water were used by E. aciculari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Sb, As, Cu, and Zn accumulated in E. acicularis after 10 wk of the field experiment were 76.0, 22.4, 33.9, and 266 mg/k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 acicularis has the ability to accumulate Sb, As, Cu, and Zn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