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1.
为了探寻石家庄市藁城区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规律,以藁城区2001—2018年的年降水量、地下水人工开采量等数据为基础,对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P-Ⅲ型曲线法确定降水序列的丰、平、枯年份,分析不同降水量情况下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规律;其次,利用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人工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在2001—2016年逐渐增大,在2016—2018年趋于减小,2016年为转折点;在空间上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呈现出北部埋深小、南部埋深大的特征,北部水位埋深较同期南部水位埋深要浅5~10 m。2)降水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重要因素,枯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8~1.5 m之间,平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2 m之间,丰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1 m之间。主灌期(3—6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增加速率均为cm/d级,非主灌期(7—10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减少速率均为mm/d级。3)人工开采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农业开采量占人工开采量的80%。综上认为,藁城区一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地下水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地下水位埋深增加0.45 m。  相似文献   
12.
13.
Abstract

Abstract The geographical context and hydroclimatology of the English Lake District means that the region is an important monitor of changes to nationally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assets. Using monthly rainfall series for sites in and around the central Lake District, a continuous ~200-year precipitation index was constructed for a representative station close to Grasmere. The bridged series shows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summer rainfall since the 1960s, offset by increases in winter and spring that are strongly linked to North Atlantic forcing. Over longer time periods, the index exhibits several notable dry (1850s, 1880s, 1890s, 1930s, 1970s) and wet (1820s, 1870s, 1920s, 1940s, 1990s) decades. These patterns are strongly reflected by reservoir inflow series and by indicators of the biological status of the region’s freshwater lakes. It is argued that long-term climate indices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managers seek to evaluate recent and project environmental chang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long-term natur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分析及其控制:以越秀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汉豪 《热带地理》1995,15(2):103-108
随着广州市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广州市中心区的越秀区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居高不下,而且还有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越秀区环境噪声现状和发展,对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的控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昆明市盘龙区世博片区的环境现状和环境功能区分区,对昆明市盘龙区世博片区进行了5年环境规划设计,介绍了世博片区环境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完成了昆明市盘龙区世博片区环境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噪声控制、汽车尾气治理排放、油漆厂水污染物的削减、生活燃煤的替代和排烟脱硫技术的引进、世博片区周边常住人口的总量控制,是确保世博片区环境功能区——环境重点保护地区达标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并进一步探讨了当前环境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Pb—Pb年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一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1373±92Ma(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7),杨庄组为1488±55Ma(MSWD=14),高于庄组第三段为1608±74Ma(MSWD=8.1).这些年龄数据与目前已有地质记录相吻合.串岭沟组的碳酸盐相的206Pb/204Pb-207Pb/204Pb未构成等时线,但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比碳酸盐相具有更明显的线性趋势,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根据同一个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和用氢氟酸加硝酸混合酸溶解的铅同位素比值的接近的现象,显示碳酸盐岩中的硅质没有陆源的特征,是沉积盆地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高原季风强弱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马振锋 《高原气象》2003,22(2):143-146
分析了高原季风强弱对夏季南亚高压活动和三峡库区旱涝的影响,揭示了如高原夏季风偏强(弱),育藏高原上空及其以东地区100hPa南亚高压也偏强(弱),位置偏北偏东(偏南偏西)。高原季风强年,南亚高压脊线6月北跳比多年平均早1候,8月南撤晚1~2侯;高原季风弱年。脊线北跳晚1~2候,南撤早1候。同时显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年,5~6月三峡库区降水随着南亚高压脊线北移而增多,7~8月三峡库区降水减少;高原夏季风弱年,主汛期前期库区降水少,后期降水略有增多。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地质灾害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探讨。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据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3处,其中已发生灾害17处,新的灾害隐患66处。崂山区地质灾害基础因子主要是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地面高程、岩体、植被、水系和坡形,诱发因:于主要是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大气降水是变化频繁的敏感因子。通过分析崂山区日降水量、持续累计降水量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分析结论,初步选定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降水量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图形和表格两种形式在网上对外发布成功。通过回访调查,预报基本准确,服务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避免了灾害损失,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守洪 《水文》2007,27(2):93-96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中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百色地区为邻。本文根据该地区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降水、蒸发、水资源量、暴雨、洪水、泥沙和水质等水文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刘自健 《测绘工程》1998,7(4):75-80
介绍明代和清代测绘的概略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晚期最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测绘从传统的古代测绘逐步发展为近代测绘的时期,在中国测绘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