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3篇
  免费   1170篇
  国内免费   1560篇
测绘学   1264篇
大气科学   720篇
地球物理   1460篇
地质学   2546篇
海洋学   760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481篇
自然地理   64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37年   2篇
  1926年   3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应用情况。该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实时性和实用性强、业务化运行稳定;实现了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类信息的实时采集、快速传输和直观显示,具有业务管理、作业预警信息发布、作业决策指挥、作业效果评估结果及时发布等多种功能。该系统的运用,加强了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管理,大大的提升了人影业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2.
地震信号检测是进行各种地震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首要任务,STA/LTA方法具有算法简单、便于实时处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震信号检测.结合实际震例数据研究STA/LTA方法进行地震信号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该方法进行检测时最合理的参数设置范围.  相似文献   
993.
为满足地震科研与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基于B/S结构的地震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Java开发软件、Tomcat网站服务器组合开发,实现重点监视区域数据的共享及应用.  相似文献   
994.
裂缝发育导致的地震波场各向异性,是裂缝型油气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针对该类油气藏的叠前弹性阻抗技术,一直没有通过各向异性弹性阻抗公式建立与裂缝参数的直接关系.本文在回顾封闭平行硬币状裂缝模型和线性滑动模型的基础上,将裂缝填充物性质、分布密度与围岩的横纵波速度比,引入裂缝型HTI介质弹性阻抗公式,并对相应的归一化弹性阻抗响应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弹性阻抗受以上三参数的影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含气裂隙介质随裂缝密度的变化要明显高于对应的流体裂隙介质,流体填充裂隙介质随横、纵波速度比的变化幅度要高于对应的含气裂隙介.该结论初步为裂缝型油气藏流体识别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松辽盆地的西缘边界断裂带,又称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传统认识上认为其为一条NNE向的大型正断层或拆离断层.通过对断裂带中南段楼子店,岭下地区韧性变形岩石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石英组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和变形带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证实断裂带南段楼子店地区与中段岭下地区变形岩石具有相同的变形组构特征,应为同一断裂带同期变形的产物,初步确定了松辽盆地西缘边界断裂带中南段在早白垩世早期(~130 Ma)曾经历左行走滑变形阶段;通过对断裂带两侧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和倭勒根岩群展布的研究,确定嫩江-八里罕断裂带的现今累计走滑位移量在40~50 km之间.  相似文献   
996.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亚高山生态系统中的两种不同生境优势树种祁连圆柏和青海云杉3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它们的幼苗在适宜水分(田间持水量的80%)、轻度干旱(60%)、中度干旱(40%)、重度干旱(20%)生理生态特征差异. 结果表明: 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 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E) 逐渐下降, 叶片碳稳定同位素含量 (δ13C)、氮素利用效率(NUE)、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增加, 但根冠比(R:S)响应不一致, 青海云杉响应逐渐降低, 而祁连圆柏响应逐渐升高. 二者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有显著差异, 青海云杉在所测定的生理生态指标中受干旱胁迫影响更大, 说明青海云杉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 而祁连圆柏具有更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997.
烟台四十里湾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99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size,total organic carbon(TOC) and total nitrogen(TN) contents,TOC/TN ratios,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 and 210 Pb dating were measured in six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Xiaohai Lagoon.The results show distinc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edimentation patterns.The sediments are dominated by clayey silt,sandy silt and by silty sand in the southern,middle lagoon and the northern lagoon,respectively.TOC and TN contents decline from south to north.Sedimentation rates,determined by 210 Pb dating,tend to decrease from south to middle.However,the determination of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north is difficult.These spatial vari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s in sediment sources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in the Xiaohai Lagoon.The vari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signa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 the cores from the southern and middle lagoon.Before 1988,the organic matter signatures are relatively stable.The con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sources varies between 60% and 85%.After 1988,the organic matter signature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variations.TOC and TN contents increase rapidly,TOC/TN ratios decrease,δ13C values shift to higher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sources decreases to 40%-50%.The contributions of phytoplankton organic matter have increased in the sediment since 1988.Increasing aquaculture activitie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rganic matter signatures since 1988.The sedimentation rate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southern and middle lagoon since 1988 due to th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hich include aquaculture,mining and deforestation.These activities have caused eutrophication and increased siltation in the southern and middle lagoon.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南海北部MD05-2904岩心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长链不饱和烯酮作为颗石藻生产力的替代性指标,讨论颗石藻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60ka以来,颗石藻生产力有着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冰期高,间冰期低;冰阶高,间冰阶低;在轨道尺度上岁差周期明显,反映出太阳辐射、东亚季风对颗石藻生产力在长期尺度上起调控作用;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流输送的营养盐对本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可能也较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认为,在地质历史上沉积速率变化大的区域,对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和堆积速率的对比讨论,更有利于反映生产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以黄河三角洲粉质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三轴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粘粒含量对粉质土孔压发展变化的影响,给出不同粘粒质量分数的粉质土动孔压的发展模式,并对动孔压发展模式表达式中的系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动孔压发展模式公式中b值代表了粘粒质量分数对土体孔隙水压力发展的影响,9%为不同粘粒质量分数土体孔隙水压力发展的拐点,拐点前后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