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077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重庆市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及区域危险性程度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关祥  李林 《地质科学》2001,36(3):335-341
采用航空象片、遥感图像处理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并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详细解译了分布于重庆地区的各类滑坡、崩塌,总结了这些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并对区域危险性程度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82.
赣东南地区火山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祥  徐贻赣  罗平 《江西地质》2001,15(4):282-288
赣东南火山岩区主要发育侏罗纪中、晚世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其中以爆溢相产出的流纹质晶屑凝灰溶岩分布最广;火山构造主要发育破火山口、岩穹、隐爆角砾岩筒等构造,且与成矿关系;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次火山岩广泛发育。区内主要矿化类型为斑岩型、(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蚀变花岗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成因均为与火山活动期后次火山(隐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同时,矿床类型上具相互穿插性,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隐爆角砾型等矿床类型往往可以看作是斑岩型矿床的延伸;矿床空间分布上往往具有“一体多型”的特征。新矿化类型是赣南中生代火山岩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3.
新疆伊吾淖毛湖北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卓毛湖北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并建立三位一体成矿模式,以拓宽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84.
黄国烟 《测绘工程》1996,5(3):59-63
应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于1993年在温泉区取得三个周期的观测成果,结合以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并为福州市地下热水开采的控制、预防及减轻因沉降产生的地灾害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姚远  钱冬梅  杜德才 《气象》1996,22(2):50-52
作者应用气象资料分析烟幕的发生规律,并应用灰色理论对烟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6.
秦巴地区矿产资源和成矿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巴地区的成矿地质构造进行了分区和分期,定量地论述了区域矿产资源的特色和组成总貌,全面系统地总结论述了7种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征,阐述了区域成矿分布规律,反映了该区矿产地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7.
浙西北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广泛的野外调查研究和大量的分析统计数据,讨论了浙西北火山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重点探讨了劳村组、黄尖组和寿昌组的含铀性及岩性、岩相、构造和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成矿溶液的成分、性质、温度和铀的迁移形式,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铀成矿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宝鸡市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及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宝鸡市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认为虽然造成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甚多,但近年来大多与人为因素诱发有关。因此,在国土开发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应重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避免因人类不适宜的活动而诱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9.
王岩  王登红  黄凡 《地质学报》2022,96(5):1724-1735
长江流域分布着我国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在长江流域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保障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同时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赢的目的,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流域已发现的128种矿产、14683处矿产地信息,总结了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系统分析了长江领域矿产资源的时空演化规律。长江流域矿产种类较齐全,能源矿产总体不发育但页岩气有潜力,金属矿产以铁、有色金属为主,矿物类和岩石类非金属矿产都比较发育,水气矿产潜力很大。时间上,成矿历史悠久,按构造演化时段,可分为太古宙、元古宙、晚古生代、早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6个时段,以中生代和晚古生代为主要成矿期;空间上,可划分八大资源集中区,上游矿产地数量较多,但下游成矿密度更大。只要合理布局,科学谋划,加强法制,严格管控,通过矿产资源的高端开发利用,不但可以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也可以为环境保护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0.
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了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因素对华北地块北缘Au、Ag、Cu、Pb、Zn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矿床的时、空分布,共生组合特点,提出了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