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质学   4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冀北滦平中生代陆相断陷盆地中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充填发育在盆地的最上部,为内陆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灰绿—灰黄色碎屑岩沉积。宏观上可分为两大岩性组合段:一段底部的冲积扇沉积体系为断陷初期产物,因侵蚀遗存较少;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分别构成一段的中下部及中上部,湖泊沉积体系夹持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中间; 二段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盆地发育受控于西北部的岗子—红旗镇同生断裂,形成九佛堂期敞流型断陷湖。断裂具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由冲积扇体系向扇三角洲体系演化,发育时限短,形成的湖域狭小,堆积厚度小; 第二阶段由扇三角洲体系向冲积扇体系演化,直至盆地消失,发育时限长,形成的湖域广大,堆积厚度大。此外,对该盆地九佛堂组的沿革与确立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22.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剖面连续、沉积序列完整、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可分为:Ⅰ.Luanpin-gella-Eoparacypris-Pseudoparacypridopsis,Ⅱ.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和Ⅲ.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3个组合带。Ⅰ组合带分布在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Ⅱ、Ⅲ组合带分布于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大量出现,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Ⅰ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之间,即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两组间的砾岩和砂砾岩在张家沟剖面已相变为砂泥岩互层,其间未找到生物化石的岩层厚度,由大店子东沟剖面的56m至张家沟剖面已减少至仅为9.11m,张家沟剖面优于井上—大店子东沟剖面,可作为中国北方陆相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层型剖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3.
河北滦平球状闪长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芳  穆治国  刘玉琳 《地质论评》2004,50(4):360-364
河北滦平球状闪长岩球中锆石的 U - Pb年龄为 2 84± 8Ma,代表了球体的形成年龄。球间基质中角闪石的 K- Ar法年龄为 2 91± 4 Ma,代表了岩体形成年龄 ;主岩中角闪石和白云母的 K- Ar法年龄分别为 2 79± 4Ma和 2 70± 4 Ma ,可能受到了岩浆期后热液的影响。上述年龄确定了滦平岩体为华力西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冀北地区确实存在华力西期岩浆活动旋回  相似文献   
24.
卢焱 《吉林地质》2007,26(4):61-64
河北滦平Ⅲ号铁矿是一个被中生代地层覆盖的全隐伏矿床,通过对其进行的地面磁法测量,获取了直接的地球物理参数和数据,圈定了磁异常范围。通过化极处理和不同高度的延拓以及异常特征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深部隐伏矿体的分布和空间产出特征,为矿床勘探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5.
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叶肢介化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系统研究了采自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J3d)的叶肢介化石4属22种(包括11个新种)。其中,Nestoria属占绝对优势,并贯穿整个大北沟组,故大北沟组可称为Nestoria群。在该剖面大北沟组首次发现了Jibeilim-nadia属和Keratestheria属,分别产于该组下部和上部,可将Nestoria群进一步划分为下部Nestoria-Jibeilimnadi组合(带)和上部Nestoria-Keratestheria组合(带)。另外,在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了中侏罗统土城子组中的重要分子cf.Pseudograpta属,进一步证明了大北沟组的叶肢介动物群与土城子组的叶肢介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6.
实测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李营-王家沟剖面和马圈村剖面,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4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分带序列,进行辽西义县组与冀北西瓜园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积连续性和沉积旋回性变化,识别出剖面的4个三级层序,确定了义县阶的定义及其单位和界线层型。从而建议重新厘定“义县阶”的定义和层型,将冀北滦平李营一王家沟剖面作为下白垩统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将冀北滦平马圈村大店子组一西瓜园组界线剖面作为义县阶的底界层型,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的时限范围定为义县阶;取消以张家沟大店子组时限范围所定的义县下亚阶,改为张家沟阶。  相似文献   
27.
牛绍武  田树刚 《地质通报》2008,27(6):753-768
冀北滦平县西瓜园南李营剖面是西瓜园组的命名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西瓜园组一至四段,为一套单一岩相的沉积岩.在火斗山乡马圈子,西瓜园组以一层水下分流河道砾岩与其下伏大店子组四段为连续沉积,拉海沟马圈子剖面为西瓜园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层型.西瓜园组自下而上可连续划分为5个叶肢介化石带,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老公沟层-金刚山层的叶肢介组合完全可以对比,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应以西瓜园组为层型剖面,原定义县阶的单位层型马神庙-宋八户标准地层剖面仅能作为义县阶的副层型.由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至金刚山层的叶肢介化石在冀北西瓜园组中的系统发现,冀北地区西瓜园组与辽西义县组完全可以对比,从而解决了30余年来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对比问题,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28.
实测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李营-王家沟剖面和马圈村剖面,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4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分带序列,进行辽西义县组与冀北西瓜园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积连续性和沉积旋回性变化,识别出剖面的4个三级层序,确定了义县阶的定义及其单位和界线层型。从而建议重新厘定“义县阶”的定义和层型,将冀北滦平李营一王家沟剖面作为下白垩统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将冀北滦平马圈村大店子组一西瓜园组界线剖面作为义县阶的底界层型,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的时限范围定为义县阶;取消以张家沟大店子组时限范围所定的义县下亚阶,改为张家沟阶。  相似文献   
29.
冀北滦平张家沟门村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层 ,其中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3.9± 2 .5Ma、130 .1± 2 .5Ma,并新测得井上村东张家口组顶部流纹质强熔结凝灰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5 .4± 1.6Ma。综合研究及对比表明 ,滦平盆地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层序较为齐全 ,热河生物群应萌发于135Ma ;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界线年代为 130Ma。该界线年代的确定有助于侏罗白垩系界线年代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扇三角洲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其成因单元类型及分布特征控制着油气的差异分布及采出效率。关于扇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已有共识,但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尚存在争议。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湖盆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通过人工实测及无人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槽模拟实验阐明河口坝韵律特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河口坝在整个剖面中占砂(砾)岩体的45.27%,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分别占53.42%和1.31%。河口坝在剖面上呈底平顶凸状,通常由多期增生体组成。当增生体主要由砂岩组成时,呈粒度反韵律特征; 而当增生体主要由砾岩组成时,呈粒度正韵律特征。河口坝整体韵律受控于增生体的垂向叠置样式,既可呈反韵律特征又可呈正韵律特征。当流量、沉积底形坡度等地质条件一定时,河口坝内部增生体韵律性主要受沉积物粒度控制。当沉积物粒度较细时,河口水流扩散模式为底床摩擦力主控,增生体呈现反韵律特征; 而当沉积物粒度较粗时,河口水流扩散模式为惯性力主控,河口坝增生体则呈现正韵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