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临沧锗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余华 《云南地质》2000,19(3):263-269
矿床位于临沧帮卖第三纪盆地。矿体主要赋存于N^21和N^11地层中,矿体受褐煤层及碳层控制,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主矿体走向长472m,倾斜长400~800m,平均厚4m,平均品位ω(Ge)=0.055%,可分为锗煤型和锗砂岩两类矿石。锗主要来源于基底花岗岩,成矿可分为模特富集、沉积富集、成岩富集及后生改造富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2.
The Late Devonian South Mountain Batholith is a very large (7000 km2) composite peraluminous granitoid complex situated within the Meguma Terrane of the northern Appalachians. It is made up of two suites of granodioritic to leucogranitic plutons emplaced at approximately 380–370 Ma during the Acadian Orogeny, i.e. during the collision of Gondwana with the eastern margin of North America. A significant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base makes the South Mountain Batholith a type example of a very large syntectonic batholith emplaced within a collisional orogen. Gravity models reveal the plutons have flat or gently dipping floors at approximately 7.0 km depth and aspect ratios >6:1. They are underlain by deeper (>10 km) elongate northeast–southwest-trending roots that may indicate magma feeder zones. Dyke transport of granitic magma and the progressive construction of plutons by sheet injections are supported by field observations and by mapping of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t the pluton scale. The very narrow deformation aureole within the country rocks suggests lateral spreading of the plutons was not the main space creation mechanism during emplacement; space was mostly created by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country rocks. Th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a laccolithic model for syntectonic batholith assembly. The laccolithic plutons may have been emplaced at the base of the Meguma Supergroup metasedimentary rocks, suggesting a maximum thickness of approximately 7.0 km for the supracrustal rocks in the Meguma Terrane.  相似文献   
163.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 ,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 :(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于渐新世或始新世 ;(2 )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 ,断距约 340m ;(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究 ,其各时段的平均抬升速率依次为2 9 2 6~ 2 5 0 5Ma ,V =0 183mm/a ;2 5 0 5~ 2 3 2 7Ma ,V =0 152mm/a ;2 3 2 7~ 2 0 59Ma ,V =0 0 19mm/a  相似文献   
164.
马绪宣  施彬  熊发挥  李海兵 《岩石学报》2020,36(10):3063-3080
冈底斯岩浆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其形成过程主要受中生代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和新生代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控制,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和深化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曲水岩基位于冈底斯岩浆带中段,介于拉萨和曲水之间,主要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组成。岩基花岗质岩体中包含大量暗色岩浆包体,包体产出状态有同侵位岩墙、包体墙、包体群等,表明岩浆混杂与混合现象。前人关于曲水岩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很多进展,比如,发现这些暗色岩浆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同的结晶时代,主要集中在55~45Ma。但是,关于曲水岩基形成在俯冲背景还是碰撞背景还存在着争论。这些广泛分布的暗色岩浆包体和寄主岩的关系,及其所代表的岩浆混合过程还需要精细的矿物学工作。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野外岩性分布、暗色岩浆包体出露形态的基础上,重点选择花岗闪长质寄主岩和其中的暗色岩浆包体中的角闪石进行矿物显微结构和构造的分析,并结合电子探针数据,以探求曲水岩基的岩浆混合过程。我们初步认为曲水岩基的形成经历两期混合过程:早期的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端元在深部的混合;晚期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后的中性岩浆爆破、上升,并继续与酸性岩浆混合。此外,曲水岩基形成于俯冲到碰撞的转换过程,受控于俯冲板片作用所产生的弧型岩浆和板片回旋及稍后的断离所产生的地幔岩浆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5.
幕阜山稀有金属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中国典型的具良好成矿潜力的大型复式岩基,近年来在其周边发现了仁里等超大型高品位矿床.全岩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显示,幕阜山岩基是由深部同源岩浆支撑的跨地壳岩浆系统,经岩浆多次脉动上涌而形成的"体中体"模式复式岩基.文章通过梳理幕阜山岩浆时-空-物质演化特征,认为岩基总体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侵入时代由老至新(154~138 Ma),岩浆演化程度逐渐升高(黑云母花岗岩K/Rb比值为388~133,二云母花岗岩K/Rb比值由190~160),稀有金属成矿组合由单一至多样(Be矿化至Be+Nb+Ta+Li综合矿化),成矿强度逐渐变大的趋势,暗示岩基西南缘成矿条件最优.幕阜山西南缘仁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相关岩体位于矿床东北部,由东北至西南伟晶岩类型由低到高呈现出清晰的水平分带,矿床西侧和西南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根据以上区域稀有金属的成矿规律,笔者团队在幕阜山西南缘黄柏山地区发现1处稀有金属伟晶岩密集区,并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开展了"高覆盖区化探低值异常解译"的勘探,于伟晶岩密集区外围的植被高度覆盖区取得了进一步的找矿成果,为成矿理论指导资源精细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6.
滇西临沧花岗岩基新生代剥蚀冷却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临沧花岗岩基的剥蚀冷却历史,探讨印藏碰撞对滇西的影响,对6块临沧花岗岩基样品进行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并利用模拟退火法对其中5块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进行非线性热史反演,估算了不同时期的剥蚀量和抬升量. 结果表明,岩基自印藏陆陆碰撞以来经历了两期冷却事件,早期冷却速率仅5~10 ℃/Ma,晚期冷却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近3 Ma以来的冷却速率达到16~20 ℃/Ma;两期总剥蚀厚度可达3300~3500 m. 分析表明冷却事件与印藏碰撞关系密切,早期冷却是在印藏碰撞影响下,临沧岩基卷入逆冲推覆运动而遭遇抬升、剥蚀的结果;晚期冷却则是上新世以来,特别是3Ma以来岩基经受整体的强烈抬升、剥蚀的结果,该期构造抬升量约为672~1263 m;裂变径迹资料还揭示印藏碰撞先影响南部岩体,随后才波及到岩基中北段.  相似文献   
167.
云南省澜沧县地处临沧花岗岩的中南段,在其境内发现多地与花岗岩风化壳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文章通过对该区晚三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的剖面及钻孔样品分析,对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关键成矿过程并总结地形地貌与风化壳和矿体露头的关系。研究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分层特征明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体规模及形态严格受风化壳发育程度及微地貌控制;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平滑的浅“W”型,轻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强于重稀土元素;除Ce元素外,轻稀土元素的浸出率略高于重稀土元素;矿石类型为以轻稀土元素为主、中重稀土元素配分齐全的混合型稀土矿。通过厘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关键成矿过程,文章发现内应力、渗透能力、风化程度、黏土矿物含量在风化壳剖面中由上至下变化特征综合决定了稀土矿体主要定位于风化壳全风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