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4篇
  免费   2493篇
  国内免费   2735篇
测绘学   537篇
大气科学   1639篇
地球物理   2059篇
地质学   9482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235篇
自然地理   2070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81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540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816篇
  2011年   910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819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620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347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新乡地区的种植方式,认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仍为主要种植方式体制,并提出提高该种植方式效益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92.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测定了陕西地区环境剪应力值τ0的分布,结果显示陕西地区存在着环境剪应力值τ0的高值区,最后对其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塔北低阻油气储层导电模型--双水泥质骨架导电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前人提出的泥质分布型、双水型、岩石骨架等导电模型的剖析,发现有的模型没有区分微孔隙水与地层水的性质和导电路径;有的模型没有区分微孔隙水和粘土水的导电路径;有的模型没有考虑泥质分布形式和泥质数量等.为此,吸取了这些模型的优点,克服其不足,结合新疆塔北地区泥质砂岩低阻油气储层的特征及成因,建立了一个新的泥质砂岩导电模型--双水泥质骨架导电模型(Dual-Water Clay Matrix Conductive Model,缩写为DWCMCM),双水是自由水和微孔隙水,泥质骨架是含有粘土水的粘土颗粒.DWCMCM区分不同水的性质和导电路径,并考虑了泥质分布形式和泥质数量,因此DWCMCM评价新疆塔北地区泥质砂岩低阻油气储层的结果与实际储层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滇西地区8次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衰减特征,得出了余震序列频度衰减符合修正的大森定律:(n)t=k/(t c)^p关系;余震衰减的快慢与大地热流值成正相关关系;强余震前中、小余震活动会出现平静或增强现象,即频度残差小于(平静)或大于(增强)其二倍方差,且持续一段时间,其后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95.
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国内外有关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实例,对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于城市地区特殊的干扰环境,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需要对传统的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探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城市地球地震活断层探测应充分利用高分辨浅层地震勘探和人工地震测深精度高的优势,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球物理特征,配合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和天然地震观测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提高探测结果的分辨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2001年4月首都圈地区(38.0°~41.0 °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0次,ML≥3 .0地震有1次,即20日19时10分发生在北京海淀的ML≥3.6地震(见表1).  相似文献   
997.
中扬子地区碰撞造山形变作用的3个演化阶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法双方在中扬子区联合调查,于前人侧重研究碰撞造山形成作用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探讨碰撞造山的形变作用.以其形变组合顺序依次分为挤压逆冲隆升-走滑 逃逸流变-引张伸展反转3个发育阶段为依据,将该区碰撞造山的过程划分为初造山 期、主造山期和后造山期3个发育时期.对每个阶段的应力应变轴的变化、节理断裂的 转化以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就武功山、九岭山和雪峰山的实测资料进行阐述,绘出模式, 并对同构造期形成的岩石测年值作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998.
乌鲁木齐地区水汞空白值较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勇  兰陵 《内陆地震》2001,15(4):360-365
从蒸馏水的制备过程及乌鲁木齐10号泉的化学成份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水汞空白值较高的原因是:①在蒸馏水的制备过程中自来水中汞富集到蒸馏水中;②乌鲁木齐10号泉水中含有较高的S^2-,使10号泉水汞测值偏低。另外,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水汞空白值来处理水汞资料,从而提高水汞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其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及附近的钻井(出油井和未出油井)中揭示的裂缝,裂缝与成岩序列的穿插关系,连通砂体及断层和不整合面附近的矿物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油气运移路径和期次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指出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主要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油气运聚,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为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高角度的裂隙及微裂缝为纵向运移主要通道。第一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于海西期,第二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在14-17Ma;第3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在最近的5Ma以来。第一期油气运聚主要为自塔北隆起的西南,南向北,以横向运移为主;第二,第三期运聚主要自西南,南向北,自东向西运移,但主要以垂向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电子探针分析成果结合矿物光性特征,在洋源南部万全岩群中浅变质岩中新发现蓝闪石类矿物-镁钠闪石,它产于闽西北与闽西南两大构造单元交接部位之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岩带上,它的出现与四堡期-晋宁期构造作用密切相关,镁钠闪石的发现对于探讨该地区用至福建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