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790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于江陵凹陷富钾卤水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理仍未查明. 对凹陷新生代玄武岩开展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以及水-岩反应模拟实验,重点研究时间、温度、流体成分等对水-岩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卤水具有高锂低镁的特征,说明其在成因上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异,玄武岩蚀变作用强烈,表明地下热液的交代作用强烈,玄武岩通过水-岩反应为富钾卤水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温度是流体对元素的淋滤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高盐度流体是各成矿元素主要的迁移载体,水-岩反应是卤水形成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02.
克拉苏构造带构造非常复杂,经过30余年的油气勘探开发,构造规律不清楚、构造圈闭不落实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本文通过大量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建模及实钻资料验证,发现克拉苏构造带在剖面上呈分段分层变形、平面上呈雁列式展布特征。提出克拉苏构造带两种协同变形机制,较好地解释了在膏盐层调节作用下盐上、盐层、盐下3个构造层的差异变形现象。结合遥感影像及重力异常影像分析了盆山耦合关系,提出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差异隆升推覆作用,南部温宿、新和、牙哈古隆起的阻挡作用和古近系膏盐层的调节作用是变形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较好地解释了克拉苏构造带构造圈闭平面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3.
川西坳陷什邡地区蓬莱镇组气藏属于浅层常规—致密砂岩次生气藏,其形成机制不同于下伏须家河组储层的致密砂岩气。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岩性圈闭,天然气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及部分受到调整和改造的须家河组原生气藏,经长距离运移后在蓬莱镇组圈闭中聚集成藏。气层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以煤型气为主。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内蓬莱镇组共经历3期热流体活动,前两期分别为液态烃充注及气液混合烃充注,但并未形成规模油藏;第3期为大规模天然气充注,对应成藏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早期(78~34Ma)。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演化、烃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窗口及生储盖组合特征,确定了蓬莱镇组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及成藏特征:蓬莱镇组下部储层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致密化,已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喜山运动时期,下伏须家河组气藏受到调整和改造,早期发育的深大断裂得以扩展,大量深部气源沿断层向上运移至蓬莱镇组中上部,形成了浅层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104.
根据孢粉化石恢复的古气候,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亚热带气候,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气候处于由干旱向潮湿转换时期,藻类勃发,水体仍具一定盐度,是最有利于页岩发育的气候.济阳坳陷沙四上和沙三下页岩中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孢粉化石相对贫乏,孢粉相对密度与有机碳有呈负相关的趋势.区域上,目前钻探页岩厚度较大的井都分布在孢粉相对密度低的地区,且紧邻高值区,据此可确定页岩发育有利区域应该在孢粉相对密度较高的两侧、前方至深湖区.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对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主要在碳酸盐岩脉中沿愈合裂缝呈带状分布,烃类包裹体在荧光下呈黄白色--蓝白色,说明研究区油气成熟度相对较高;由包裹体均一温度实测结果可知,该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70℃~80℃和130℃~140℃;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25~22 Ma(东营末期—馆陶早期),第二期为8~5 Ma(明化镇中期)。  相似文献   
106.
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的发现及其钾盐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薄片鉴定和XRD等分析,在江陵凹陷古新统发现光卤石矿物,单层厚度达23cm,经化学分析该层含光卤石石盐岩中光卤石含量为1.6%。光卤石在江陵凹陷古新统有两种产出状态:一种是被包裹在石盐岩内,呈颗粒状分布,粒度大小0.1~0.5mm;另一种是充填硬石膏孔隙中,粒度大小0.1~0.2mm。经石盐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江陵凹陷古新统时期的古气候属于"暖旱"型。江陵凹陷古近纪时期属于裂谷型小盆地,构造期沉降较大,盆地封闭性良好,同时期火山活动频繁,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火山期后的温热泉水补给同样也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裂谷的某些部分与大洋沟通,接受海水补给。这样的构造条件、物质条件与古近纪时期的干旱气候相互耦合,出现光卤石沉积。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发现,说明在该时期江陵凹陷卤水已演化到析出钾盐阶段,具有重要找钾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冀中坳陷下第三系构造背斜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中坳陷的下第三系构造背斜主要形成于伸展断陷背景下 ,与正断层系统联系紧密。根据背斜与断层关系 ,基本类型可分为 3种 ,即纵向、横向和复合背斜 ;根据具体构造力学背景 ,这 3种背斜可进一步分为 8类 ,即 :重力滑动型、张扭型、拆离拱张型、逆牵引型、断层线偏转型、侧接型、复杂变换型、复合型。这些背斜是构造演化的产物 ,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坳陷内的构造演化规律 ,同时又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圈闭 ,目前已取得显著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08.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对断块型潜山的形成及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渤海湾叠合盆地各构造作用之间普遍存在的沉积间断为潜山的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位于渤海湾东南部的济阳坳陷发育了大量的断块型潜山。断块型潜山的形成与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是潜山形成的重要条件,燕山期的断块作用使断块型潜山初具雏形,新生代是断块型潜山形成的重要时期。按照断块型潜山发育的构造位置不同可分为断阶断块型、断脊断块型和残丘断块型3种类型。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决定了潜山油气的类型、储集条件及油气田形成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9.
应用常规观测、海口多普勒回波及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08年10月12~15日海南特大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并揭示了暴雨过程中的多普勒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海南岛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热带低压移动缓慢和弱冷空气的低层入侵;当冷暖空气交绥,大气温湿结构发生突变,θse面陡立造成对流系统斜压发展,激发位势不稳定能量释放。正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意味着低层暖湿空气的平流大于高层,加强了层结对流不稳定发展;在斜压扰动作用下,对流层中层正差动涡度平流和低压东侧的暖平流破坏了海南岛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导致暴雨区上空的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暴雨增强。充沛的水汽输送及水汽的强烈辐合,为暴雨发生的有利水汽条件。多普勒径向速度揭示了暴雨区低层冷平流高层暖平流、风向风速的垂直切变大的垂直结构以及持续性的强烈辐合等等特征,回波停滞和"列车效应"使降水增幅,降水回波的性质差异,可造成强降水区域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0.
黄骅坳陷南部舍女寺油田的古近系孔店组是在断陷盆地的快速充填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根据取芯井段的取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把剖面结构、砂体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等微相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储层沉积微相类型。研究表明,舍女寺地区沉积微相不仅控制储集层的分布,而且控制油气聚集。研究区中较大厚度的油层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中心部位,即该区沉积微相带的主体部位起着油层控制作用。在复杂断块高含水开发中后期,微突起、微断层、微断鼻等圈闭和储集层的有利配置区,尤其是中心微相带与有利的微构造部位叠合区将是有利高产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