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729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攀西地区二叠纪赋存铌钽矿的正长岩脉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汾连  赵太平  王焰 《岩石学报》2015,31(6):1797-1805
攀西地区广泛发育正长岩脉,其中有些岩脉富含铌钽等稀有金属元素。这些岩脉多侵入于二叠纪辉长岩体中,并与该区玄武岩及长英质岩体共生。锆石U-Pb年代学表明这些正长岩脉与长英质岩体及辉长岩体形成时代相一致(258~256Ma),但是否有成因联系并不清楚。本文对攀西地区炉库和白草两个Nb-Ta矿区中的富矿正长岩脉、贫矿正长岩脉及相关正长岩体在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及主微量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岩石的εNd(t)非常均一(富矿正长岩脉εNd(t)=-0.2~+0.2,贫矿正长岩脉εNd(t)=-0.3~+0.7,正长岩体εNd(t)=-0.3~+0.4);两矿区岩石初始86Sr/87Sr值同位素则表现出宽泛的范围,正长岩体和贫矿正长岩脉的(86Sr/87Sr)i分别变化于0.7032~0.7090和0.7044~0.7064,富矿正长岩脉的(86Sr/87Sr)i变化于0.7049~0.7091,较大的初始86Sr/87Sr比值可能由于岩石遭受一定程度的蚀变所致。本文两矿区的富矿正长岩脉及贫矿正长岩脉和正长岩体的Sr-Nd同位素特征,与攀西地区红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的一致(εNd(t)=-2.7~+1.0,(86Sr/87Sr)i=0.7058~0.7064),表明其与峨眉山玄武岩及镁铁质侵入体来自于相同的地幔源区。结合作者及其他研究者对本区正长岩脉和相关正长岩体的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我们认为本区炉库和白草矿区的富矿正长岩脉及相关正长岩体可能是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活动造成的底侵在下地壳底部的辉长质岩石低程度(5%~10%)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且较少受到地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992.
近期在江西九瑞矿集区朗君山地区通过钻探获取了新鲜的第三纪火山岩样品,本文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火山岩样品均为玄武岩,可明显分为两个喷发旋回,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并有少量的磷灰石和铁钛氧化物等矿物。根据其矿物成分特征判断,早期旋回的玄武岩属于钾玄岩系列,晚期旋回的玄武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对比两套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可以发现,早期玄武岩岩浆朝着富钙富锰和贫铝贫碱的方向演化,而晚期玄武岩岩浆则朝着富钛富锰和贫铝贫钙贫铬的方向演化。早期旋回玄武岩中斜长石斑晶发育反环带和韵律环带,辉石斑晶中发育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且基质中斜长石普遍被碱性长石所交代,推测早期喷发的岩浆遭受过多次岩浆混合作用。早期旋回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形成的温度为1124~1157℃,压力为1.23~1.42GPa,相应深度为41~47km,表明这套玄武岩可能是由相对原始岩浆上升到较浅部位分异形成的。根据单斜辉石F1-F2图解和Ti O2-Al Z图解判断,该区玄武岩具有明显的与弧有关的构造环境特征,推测应为弧后拉张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993.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5  
文章对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自顶部到10.35m的岩芯,按5cm间隔取样,进行了磁化率、粒度、色度、碳酸盐、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12项环境代用指标的测定,以及相关样品的质谱-铀系法定年,得出了近32000年以来在该地区经历的4个冷湿和暖干变化的气候-环境序列:阶段Ⅰ(31.98~19.26kaB.P.),处于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早期,经历了全球变化的未次盛冰期(23~19kaB.P.),12项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8773,是本序列的最低值,对应为最强的冷湿期;阶段Ⅱ(19.26~13.53kaB.P.)为继后的间冰期,相应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5233,环境转为暖干期;阶段Ⅲ(13.53~12.73kaB.P.)为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晚期和得里亚斯冰期,也是全球未次冰期的晚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0.1075,环境转冷湿;阶段Ⅳ(12.73kaB.P.~近代)为全新世温暖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1.275,是本序列的最高值,气候转为强暖干期。在阶段Ⅳ,12.08~11.80kaB.P.处出现了新仙女木(YD)的冷事件,10~9kaB.P.为全新世期内最早出现暖事件的时间。从冰期与间冰期的旋回分析,本区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全球同步,反映出受到全球变化的主旋律制约。从区域的特征分析,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风的加强,而西南和东亚季风的减弱,出现了冷/湿和暖/干的气候-环境变化的大格局,其不同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冷/干、暖/湿变化的大趋势。从环境代用指标的统计值(从-0.8773到+1.275)表明,本地区的干旱化进程是自然变率的必然结果,到全新世温暖期间更为突出。而近数千年或近数十年的人类活动营力只起到了叠加或促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之一。鹏姑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毗邻邹家山、居隆庵等大型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近些年,鹏姑山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区内热液蚀变具有典型的高温蚀变特征,晚期叠加蚀变较少,是研究高温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的理想场所。鉴于此,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鹏姑山地区高温热液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高温热液蚀变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鹏姑山地区高温热液蚀变主要以钠长石化、去硅化、绿泥石化和伊利石化为主,局部叠加有磷灰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硅化。铀矿化与钠长石化、磷灰石化、碳酸盐化和去硅化蚀变关系较为密切。研究区铀矿化属碱交代型铀矿化,形成于中高温的还原性环境,磷灰石化促使了高品位铀矿化的形成。在碱交代蚀变之上叠加的磷灰石化和碳酸盐化在矿体部位发育最强烈,可视为鹏姑山地区找矿勘查中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5.
以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表层土壤B、Cu、Mn、Zn、Mo 5种元素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pH值和有机质含量4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利用GIS空间分析法、SPSS数理统计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揭东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揭东区表层土壤B、Cu、Mn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0 mg/kg、14.5 mg/kg、313 mg/kg,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Zn元素的平均含量为77.3 mg/kg,总体处于较丰富水平;Mo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31 mg/kg,含量丰富。相关分析表明B、Cu、Mn、Zn、Mo均受到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在粉砂岩成土母质区土壤中B和Mn含量最高,凝灰岩成土母质区土壤中Cu和Mo含量最高,Zn在第四纪沉积物中含量最高;比较各种利用方式的土壤,B、Cu在农用地中含量最高,Mn、Zn和Mo在建设用地中含量最高;土壤pH值与B、Cu、Mn、Z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有机质与B、Cu、Z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  相似文献   
996.
The Tiegelongnan Cu(Au,Ag)deposit in central Tibet contains more than 10 Mt of copper ranking 29 th in the world.It is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porphyry-epithermal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porphyry-epithermal copper deposit in Tibet,new zircon U-Pb age and sulfur isotope data along with published data in the Tiegelongnan are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mechanism.Ore-related intrusive rocks in the Tiegelongnan including Early Cretaceous(about 120 Ma)granodiorite porphyry and diorite porphyr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Bangongco-Nujiang ocean.Sulfur mainly comes from deep magma,and ore-forming fluid is affected by both magmatic and meteoric water.The metallogenic setting of Tiegelongnan i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nde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n South America.The cover of the Meiriqiecuo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Lhasa-Qiangtang collision and India-Eurasian collision have significance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uplift of the deposit.The formation,preservation and discovery of Tiegelongn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ation of ancient porphyry-epithermal deposits in Tibet.  相似文献   
997.
文章依据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矿种和主要成矿类型,将赞比亚划分为古元古代班韦乌卢金-铁-锰多金属成矿带、中元古代基巴拉锡-钽-钨成矿带、中元古代伊鲁米德金-铜-铁成矿带、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新元古代谦比西金-铜-钴成矿带、古生代-新生代卡鲁金刚石成矿带以及卡拉哈里沙漠等7个Ⅲ级成矿区带,并阐述了其中赞比亚主要的中元古代伊鲁米德金-铜-铁成矿带和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98.
为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减少开采地下水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开展有效保护地质和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郑州市郑东新区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试验等手段,初步查明调查区内含水层空间分布、岩性、厚度、含水层富水性等。结论认为:浅层水受黄河侧渗补给明显,资源储量大,调蓄能力强,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层段,在沿黄地区可规划建设大型水源地,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确定郑东新区后备水源地位于中牟县东漳——狼城岗一带的黄河滩地区。  相似文献   
999.
聂潇  陈雷  于涛  郭现轻  王宗起 《地质学报》2023,97(11):3737-3749
近年来,在秦岭造山带宁陕伟晶岩区发现了数条Be-Nb稀有金属伟晶岩矿脉。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了Be-Nb伟晶岩中独居石的矿物学特征和矿物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伟晶岩脉中的独居石可分为两类:Ⅰ类独居石主要分布在石英、长石等造岩矿物内部,在背散射图像中多数Ⅰ类独居石内部均匀,部分可见振荡环带,具有较高的Th O2含量(7.0%~13.9%,平均10.5%);Ⅱ类独居石单矿物在背散射图像下同样显示内部均匀,但亮度明显低于Ⅰ类独居石,且Th O2含量较低(0.9%~4.4%,平均2.2%)。这指示了Ⅰ类独居石的岩浆成因和Ⅱ类独居石的热液成因。岩浆成因独居石具有较高的Th O2含量与独居石中磷钙钍石的类质同象替代密切相关。岩浆成因独居石的U-Pb测年结果为200.8±2.1 Ma,代表伟晶岩的成岩年龄,该年龄结果接近宁陕岩基中的二长花岗岩。岩浆和热液成因独居石的εNd值的范围为4.6~3.0,这与二长花岗岩的εNd值范围基本一致,说明区内Be-Nb伟晶岩与上述二长花岗岩的同源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宁陕地区Be-Nb伟晶岩...  相似文献   
1000.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districts ar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urban evolution.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formation background, urbanized way and process of different cities in the world, the featur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agglomeration districts in the world present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The paper inquires into the structure featur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ifferent kinds of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 districts by studying four big urban agglomeration districts: Jing-Jin-Tang (Beijing-Tianjin-Tangshan), the middle and south of Liaoning, Hu-Ning-Hang (Shanghai-Nanjing-Hangzhou), and Zhujiang River delta. The paper want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 of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 distri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