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6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通过贵阳市红枫湖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红枫湖湖泊沉积物pH值为7.3~7.5,属中偏碱性环境。沉积物具有富营养化趋势明显,C、Corg、N、S、F、P等含量较高且富集度大,存在As、Cd、Hg等重金属安全隐患,其中As含量为(34.6~52)×10-6,平均值40.8×10-6,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特点。按每月一次对湖水水质进行一年期观测,发现湖水pH值为7.5~8,属中偏碱性环境,湖水总N长期超标。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极可能对湖水水质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湖泊沉积物和水体的综合研究,可以为贵阳市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2.
利用苔藓组织氮含量和氮稳定同位素研究了贵阳市大气氮沉降的来源、沉降和迁移。结果表明,贵阳地区苔藓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很好地指示了区内大气氮沉降的空间变化。贵阳市区苔藓氮同位素与郊区或农村地区差异明显,区内城市与农村有不同的氮源。苔藓氮同位素从市区往外逐渐偏正(-8.87‰~-2.48‰),说明来自市区的铵在逐渐减少,而来自农村的铵的贡献逐渐增加。贵阳地区从市区往外苔藓氮含量随距离指数降低(y=1.5e-0.13x+1.26),而氮同位素随距离对数升高[y=2.54ln(x)-12.227],揭示了源自市区的大气铵(NHx)向周边的扩散迁移呈指数降低的变化规律。运用极限法求解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随距离变化的函数,发现市区铵沉降的影响范围小于41 km,在17.2 km以外的地区,市区铵沉降低于背景农业铵沉降值。  相似文献   
33.
利用贵阳地区近6年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资料及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了该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阳地区紫外辐射逐时平均最大值为21W.m-2(四级强度),瞬时最大值为26.4W.m-2,未出现很强辐射(五级)的情况;4~9月出现强紫外辐射的时段较长,在10:00~15:00可达四级;13:00强紫外辐射在4~...  相似文献   
34.
贵阳大气降水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贵阳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降水样品的SO42-含量和δ34S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降水SO42-浓度为13.2 mg/L,δ34S值的变化范围为-12.0‰~+9.4‰,年均值为-2.8‰±1.4‰,主要来源于燃煤释放的含硫物质.大气降水SO42-浓度和δ34S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35.
以DEM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GIS手段对贵阳地面坡度、破碎程度等地貌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并指出贵阳城市形态、用地供给条件、道路系统和绿地系统等布局和建设都受到喀斯特地貌的影响。贵阳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地下喀斯特发育、灾害隐患多,导致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城市用地供给量少质差、道路和绿地系统建设难度大;而用地条件差和组团式分散布局特征又使城市化经济成本偏高,这些问题将给贵阳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应强化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选择紧凑型城市结构、公交优先的交通模式等策略,以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状况和降低城市化经济成本,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城市地貌环境管理,并对城市不同区域进行空间管制,以保证城市与地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6.
基于GIS和AHP的贵阳市环城林带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禹艺娜  王中美 《中国岩溶》2017,36(3):359-367
贵阳市环城林带对贵阳市生态环境起着控制和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环城林带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为了保护现存环城林带资源,文章根据贵阳市环城林带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测试资料,选择7个生态敏感性影响因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高程、坡度、坡向、地表水域和人类活动),采用GIS技术对各单因子的敏感性进行分区,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空间加权叠加技术对林带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分区。结果表明,不敏感林区占林带总面积的4.82%,分布于研究区北部;轻度敏感区占18.01%,分布于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中度敏感区占42.91%,分布于东部、西部及东北部;高度敏感区占29.61%,分布于北部区域;极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4.65%,零星分布于各林区。针对各敏感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治理与保护对策,为预防和治理贵阳市环城林带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今后贵阳市生态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7.
贵阳市岩溶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秀丽  罗维  裴建国  犹俊 《中国岩溶》2017,36(5):713-720
为了解长时间尺度岩溶地下水的水质变化特征,本文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选取1984年和2014年48组原位取样点的丰季水质数据,并结合地下水赋存环境和城市发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较好,整体有恶化的趋势;1984年仅有9处地下水水质超标,多数超标点为原生背景成因,2014年有14处水质超标,多数超标点为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类型在30年间变化较大,近一半取样点地下水由HCO3型变成HCO3·SO4型水,研究区地下水硫酸盐化明显;新老城区地下水水质逐步好转,城乡结合部地带则是地下水污染的高发区,农业区因人类活动强度较低,地下水水质变化相对平缓。建议在岩溶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特征,有的放矢的开展评价监测管理。针对工作区地下水硫酸盐化现象开展研究,并对城乡结合部开展综合整治,加强对农业区地下水环境的综合保护,以遏制区内地下水污染趋势,预防地下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The Neoproterozoic Tonian strata(ca.870-725 Ma)in the western Jiangnan Orogen archive the records of sedimentary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which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Continent.These strata are separated into the basement and cover sequences by a regional angular unconformity.The basement sequenc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e lower and the upper parts by the widespread interbedded ca.840 Ma basalt with pillow structure.In the present work,234 concordant detrital zircon analyses are obtained from three Tonian sandstone samples in the Fanjingshan district,Guizhou Province.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ults,a total of 1736 analyses of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derived from 12 formations of Tonian strata in the western Jiangnan Orogen are used to decipher the integrated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histories.The zircons from the lowermost part of the basement sequence(the Yujiagou Formation)show oval morphology and display two Paleoproterozoic age peaks at 2325 Ma and 1845 Ma which are similar with the detrital zircon age peaks from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to Early Mesoproterozoic Dongchuan/Dahongshan/Hekou groups,suggesting a passive margin basin in which the sediments were mainly sourced from the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However,the zircon age population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basement sequence(the Xiaojiahe,Huixiangping formations and their equivalents)indicates the sedimentary derivation from bidirectional sources(the ca.870 Ma arc materials in the south and the old detritus from the southwestern Yangtze Block)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back arc setting for the deposition of the sediments.Zircon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ment sequence(the Duyantang Formation and its equivalent)show euhedral and subangular morphology and display a unimodal age peak at ca.835 Ma.This sequence was possibly deposited in a convergent setting and the detritus were came from the locally distributed syn-collisional igneous rocks.The lower part of the cover sequence(the Xinzhai and Wuye formations and their equivalents)shows a distinct zircon age peak at 815—809 Ma and two subordinate peaks at 2485 Ma and 2018 Ma,suggesting that the basin had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a continental rift basin and received the detritus from the ca.815 Ma post-collisional magmatic rocks as well as from different Paleoproterozoic source rocks in the northern Yangtze Block.We propose a tectonic evolution model that envisages eruption of ca.840 Ma basalt in a back arc basin that existed during ca.870-835 Ma,an angular unconformity was formed during amalgamation of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Cathaysia Block at ca.835-820 Ma and the rifting of the South China Continent was initiated at ca.800 Ma.Our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South China Continent was form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相似文献   
39.
苏志华  韩会庆  陈波 《中国岩溶》2020,39(3):442-452
选取贵阳市10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发布的PM2.5、PM10、SO2、NO2、CO和O3实时浓度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插值法研究贵阳市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和复合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贵阳市2014-2018年主要污染物PM2.5和PM10的年平均浓度逐渐下降,光化学污染物O3年平均浓度有所增加,空气质量逐渐转好,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效果;(2)2018-2019自然年PM2.5、PM10、NO2和O3在春季污染最严重,SO2和CO在冬季污染最严重,反映出污染源、阶段性燃料燃烧和二次离子生成等因素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不同;(3)PM2.5和PM10日变化特征为“午峰晚峰”型,峰值发生的时间因季节而异,主要由不同季节人类作息的起止时间不同所致,O3日变化为单峰型,夜间O3浓度较低,从早晨8:00点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在15:00-16:00点左右达到峰值;(4)PM2.5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部分郊区和工业区较高,市中心居民区较低的特征,指示城市建设向郊区推进。O3浓度呈现出市区低、郊区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郊区植被覆盖好,释放的天然源VOCs促进了O3生成;(5)主要污染物O3与颗粒物PM2.5和PM10在春季造成的复合污染最为严重,在夏季O3与PM10造成一定程度的复合污染,在秋冬季O3浓度最低,O3与颗粒物不产生复合污染;一天之内同一时刻O3与颗粒物不会产生叠加从而造成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40.
2005-2015年贵阳市生境退化程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5和2015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5-2015年贵阳市生境退化程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5-2015年贵阳市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有林地大幅增加,水田和旱地大幅下降,其他地类变化相对较小;水田和旱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有林地最为突出;(2)10年间,贵阳市生境退化程度以下降为主,生境退化程度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下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3)生境退化程度热点变化以低值减少和高值减少为主;生境退化程度热点空间变化主要分布于南部。退耕还林政策及快速城镇化引起的水田和旱地转化为有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是导致该区生境退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