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降水强迫对戈壁局地气候系统水、热输送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强  胡隐樵  赵鸣 《气象学报》1997,55(4):492-498
用黑河实验中化音站(戈壁)加强期的湍流脉动场资料对降水强迫影响戈壁局地气候系统水、热输送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强迫会使戈壁局地气候系统出现暂时的不平衡状态,要重新回到平衡状态需要通过物质和能量的重新调配来实现。该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各个阶段间的感热、潜热和水汽通量均有较大差异。从近地层水、热输送特征看,受降水强迫后非平衡状态的张弛时段大约为4d。在整个张弛期间,地表接收到的降水约有2/3通过地表蒸发后输送到大气,其余部分可能被渗入地下  相似文献   
82.
Field And Wind-Tunnel Studies Of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z0) values of three Gobi desert surfaces were obtained by measurement of the boundary-layer wind profile in the field. To clar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obi surface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a wind-tunne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he wind-tunnel simulation shows that z0 value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size and coverage of roughness elements. Especially, the shape and height of roughnesselement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factors in affecting roughness length. The roughness length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values of the geometric parameter (the ratio of element horizontal surface area to height, ) of roughness elements. But at a higher free stream velocity, the heigh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hape in affecting roughness length.  相似文献   
83.
惠俊刚 《物探与化探》2008,32(3):279-282
针对新疆塔城地区某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区戈壁地表复杂、目的层埋藏浅等地质条件,阐述了在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及资料解释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相应技术措施和取得的地质效果。勘探结果表明:在目的层较浅的复杂地表区,采取小CDP网格、高覆盖次数、现场监控、精细处理、人机交互辅助解释和多元地质信息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勘探精度较高的地震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84.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音戈壁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盆地。笔者通过对盆地内塔木素铀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产于因格井凹陷巴音戈壁期微斜坡,晚白垩世和古近纪剥蚀窗口的发育,为成矿流体向盆地内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矿床的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二岩段,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扇三角洲砂体发育。巴音戈壁组上段二岩段与巴音戈壁组上段一岩段、三岩段构成有利的"泥-砂-泥"地层结构,有利于含铀含氧水向盆地内运移和层间氧化作用的发生。矿床内氧化带可划分为完全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矿体主要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受氧化带前锋线和氧化还原过渡带控制。矿床内参与铀成矿作用的还原介质主要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内部还原介质为目的层本身的有机质、黄铁矿等;外部还原介质为巴音戈壁组上段一岩段、三岩段暗色泥岩中发育的有机质、深部油(气)等。盆地内铀矿化与盆地的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铀成矿作用表现为3期,第一期早白垩世中-晚期((109.7±1.5)Ma~(115.5±1.5)Ma),第二期为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45.4±0.6)Ma~(70.9±1.0)Ma)、第三期为新近纪((12.3±0.2)Ma~(2.5±0)Ma)。塔木素铀矿床矿体主要为砂岩型、砂泥混合型、后生泥岩型和同沉积泥岩型,矿体受层间氧化带和沉积相变控制明显。通过矿床构造、目的层沉积体系、氧化带、有机质和铀矿化等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矿床铀成矿模式和矿体成因模型,为后期铀成矿作用标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荒漠戈壁大气总体曳力系数和输送系数观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张强  卫国安 《高原气象》2004,23(3):305-312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一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甘肃敦煌进行的陆面过程野外试验的观测资料,依据三种不同方法确定了干旱戈壁区动量输送的曳力系数Cd、感热和潜热交换的总体输送系数Ch和Cq。结果表明:尽管这三种方法计算的曳力系数和总体输送系数有一定的差别,但在量级上相当,尤其是Cd和Ch的平均值比较接近。本文还通过对风向的分析,剔除了附近建筑物干扰和来自绿洲湿平流的影响,得到了荒漠戈壁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及其与理查孙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针对内蒙古戈壁荒漠区特殊地貌地质填图工作,选择ASTER和SPOT5数据,通过图像融合、影像校正、影像增强等处理方法,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用遥感解译图像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提高了填图的准确性,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在同类区域开展地质填图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我国西部戈壁荒漠干旱缺水,钻探成本高。为解决此问题,研究制造了自行越野型的泡沫钻探设备,采取相应的泡沫钻探工艺,在干燥松散的覆盖层中钻进,机械钻速在4m/h以上;在裂隙极发育的砂岩中钻进,取心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88.
Alluvial fans in southern Monglia occur along a group of narrow discontinuous mountain ranges which formed as transpressional uplifts along a series of strike-slip faults. They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nature of neo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eastern Gobi Altai range and on palaeoclimate change. Alluvial fan formation was dominated by various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es largely controlled by climatic changes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aridity throughout late Quaternary times. Their sedimentology shows that initially they experienced humid conditions, whe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were dominated by perennial streams, followed by a period of increasing aridity, during which coarse fanglomerates were deposited in alluvial fans by ephemerial streams and active-layer structures were produced by permafrost within the alluvial fan sediments. With climatic amelioration during early Holocene times, the permafrost degraded and fan incision and entrenchment dominated. Sedimentation was then confined to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fans, adjacent to steep mountain slopes, and within the entrenched channels. The alluvial fans have been neotectonically deformed, faulted and their surface warped by small thrust faults that propagate from the mountain fronts into their forelands. Localised uplift rates are in the order of 0.1 to 1 m Ka−1.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9.
新疆东部黑戈壁气候恶劣、人迹罕至,是具有黑色砾石下垫面的生态脆弱区。利用东疆哈密戈壁陆气相互作用站2018年全年观测资料,给出该戈壁地表动力学与热力学粗糙度、比辐射率和地表反照率等陆面过程特征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代入Noah模式对该戈壁热通量、地表温度及土壤温湿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东疆黑戈壁下垫面动力学粗糙度为1.13×10-3 m,热力学粗糙度为0.32×10-3 m,比辐射率为0.905。(2)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呈早晚高,中午低的“U”型曲线。12月因地面积雪,反照率最高,年内极大值出现在12月8日,为0.79,年均反照率为0.29。地表反照率关于太阳高度角的参数化方案为:α=0.78-0.47×(1-e^((-h)/1.12)),地表反照率关于5 cm土壤湿度的参数化方案为α=0.28-0.136w_s。(3)将改进后的陆面过程参数带入Noah模式,大大提高了模式在戈壁区域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0.
利用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鼎新戈壁下垫面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对戈壁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和季节平均的辐射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年变化特征与HEIFE实验区张掖和沙漠站1991年同期的辐射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鼎新戈壁地区7月典型晴天下,其辐射各分量表现出了标准的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形态,总辐射峰值达到1081 w·m-2,净辐射峰值也在650w·m-2以上;由于阴天和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使7月平均的辐射特征与典型晴天相比,短波辐射减少了30%左右.辐射收支的季节差别非常明显,季节平均日积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冬季的总辐射日总量不到夏季的一半,净辐射只有夏季的1/4多些;总辐射年总量达到6 500MJ·m-2以上,4月沙尘天气对这一地区总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地表反射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小、冬季大,年平均值为0.241,比绿洲的大,而小于沙漠地区.而地面有效辐射却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变化趋势与沙漠地区极为相近;春、夏、秋季有效辐射与吸收辐射之比在0.5左右,冬季增大到0.7以上,年平均分别为0.56,比沙漠的稍小而远大于绿洲地区;地表净辐射年变化与总辐射相同,年总量达到2 360 MJ·m-2,大于沙漠地区而比绿洲地区小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