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82.
今年是天津市海岸带公司成立十五周年。本文结合公司实际阐述了公司的“小实体,大网络”运行机制和“强强联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83.
以广州市开展联合测绘的改革成效为基础,进一步探索研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全链条中的测绘服务事项,重点关注优化测绘服务流程、统一测绘技术标准规范、强化对测绘成果的共享互认以及完善测绘行业管理制度等内容,通过优化测绘服务体系为审批制度改革"加速",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为全国各地全面推出"多测合一"改革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  相似文献   
84.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量平差课程作为测绘类本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对本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5.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拉开了新时代政府改革的帷幕。改革中最主要的策略是应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电子政务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在新阶段,电子政务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时代动力对它的影响。在认识电子政务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组成,并借助绘制系统图看清楚电子政务背后的动态性复杂关联。系统结构图显示,中国电子政务的动力要素既包括外在动力要素(即软、硬件设施),也包括内在动力要素(即分别来自各阶层间关系及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并且该结构图中还隐含着一个舍本逐末的环路。强化外在动力,解决结构性冲突以及缩短时间滞延是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根本解。  相似文献   
86.
针对新疆地震多、地域广、台站数量多的特点,结合新疆地震台网地震编目现状和JOPENS6.0系统的远程波形调用功能,提出以有人值守台为核心均衡考虑工作量、便于运行维护和明确编目职责的原则划分子台网进行编目工作,并研究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有人值守台站进行编目工作时,在带宽越宽的行业网内,操作流程越流畅;按照制定的子台网编目原则,编目效率得到提高。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应用到大震应急时地震序列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87.
海洋空间规划是重要的海洋空间管理工具,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对海洋空间规划及其体系的基本认知,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空间治理需求,提出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着力点和基本路径。研究表明,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是由各类海洋空间规划组成的,具有一定逻辑组织关系的管理制度集合,是海洋空间发展与资源环境管制的基础性机制集合;其构建应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海洋空间治理需求,体现国家海洋生态文明意志和海洋空间治理现代化,以总结多样化实践、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和统一技术体系为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8.
王鹏飞 《地理研究》2005,24(3):453-463
运用政治生态学(politicalecology)的基本观点,以北京市农村地区为对象,在对平原、丘陵、山区4个不同类型村庄多年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在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影响下北京郊区农村的组织形态、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研究揭示,1979以来北京农村政治改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其他的农村地区不同,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使北京农村生态环境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恶化-改善的波动性过程;根据长期研究,政体改革、政策变化在总体上起到了抑制生态恶化、改善农村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the problems of quality of life, a multidisciplinary ecosystemic approach encompasses four dimensions of being-in-the-world, as donors and recipients: intimate, interactive, social and biophys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ies are understood and dealt with,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of space and time, as the conjugated effect of all dimensions of being-in-the-world, as they induce the events (deficits and assets), cope with consequences (desired or undesired) and contribute for change. Instead of fragmented and reduced representations of realit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ultur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problems considers the connections (assets) and ruptures (deficits) between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providing a planning model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research, teaching programmes, public policies and field projects. The methodology is participatory, experiential and reflexive; heuristic-hermeneutic processes unveil cultural and epistemic paradigms that orient subject-object relationships; giving people the opportunity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realities, engage in new experiences and find new ways to live better in a better world. The proposal is a creative model for thought and practice, providing many opportunities for discussion, debate and development of holistic projects integrating different scientific domains (social sciences, psychology, education, philosophy, etc.).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André Francisco PilonEmail:
  相似文献   
90.
国外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规划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管理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空间规划应该具有协调和整合空间发展的功能,而不仅仅是部门性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应该关注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增长;应该关注不同利益人之间共识的形成,而不是简单地分析一定地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和先后顺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空间规划实践的一些新动向: a) 重新分配空间规划的权利和职能; b)注重全纳性的参与; c) 重视空间规划的协调与整合; d)强化空间规划的环境维度; e)增强空间规划的灵活性。基于此对我国的空间规划实践得到几点启示: a)空间发展的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相结合; b)形成适合于我国的规划参与机制; c)在增强规划约束性的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强化区域层次的空间规划; e)突出空间规划的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