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4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88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310篇
地质学   3084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37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贵州凯里龙井街火山岩屑重砂异常位于区域性施洞口深大断裂近旁,异常物质为黑曜岩屑及火山玻璃,它的存在,显示了施洞口断裂带附近,挽近地质时期曾有酸性火山喷发活动,为贵州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2.
遥感技术支持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裕伦 《贵州地质》2001,18(2):89-92
本文依靠GIS与遥感处理软件(ENVI为主要工具)对TM影像进行处理,并结合GPS仪与摄影摄像资料的使用,通过大量的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对工作区土地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划分了生态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993.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1,18(3):168-173
黔东北地区的氧化锰矿床系风化矿床,按其成因可进一步分为残积矿床和淋积矿床两种。前者在区域上分布相对较广,是由原生菱锰矿床经次生风化而成,呈带状延伸;后者是由锰质对原矿层附近围岩淋滤加积而成。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床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氧化锰矿的成矿机理、控矿因素和区域找矿方向作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94.
贵州省贞丰县岩上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刘建中 《贵州地质》2001,18(3):174-178
贞丰岩上金矿床为灰家堡金矿田的组成部分。经3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初步查明其规模已达大型矿床,有望达成超大型金矿床,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并指出了寻找同类型矿床的工作靶区。  相似文献   
995.
贵州茂兰是研究森林覆盖下岩溶表层系统结构特征、运行规律的重要基地。本文初步研究了该地区碳迁移的若干特征 :(1)土壤剖面中CO2 浓度变化。秋、冬季土下CO2 浓度 ,5 0cm处始终高于 2 0cm处 ,而在春、夏季土壤剖面中CO2 浓度变化幅度大 ,2 0cm处的浓度时常高出5 0cm处。土下 2 0cm、 5 0cm处CO2 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是夏季 (32 833× 10 - 6、 386 6 6× 10 - 6)春季 (2 4 4 16× 10 - 6,2 880 0× 10 - 6)秋季 (6 4 5 0× 10 - 6) ,142 16× 10 - 6>冬季 (3833× 10 - 6,8833× - 6) ,土下CO2 浓度变化趋势与温度和降雨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2 0cm处的CO2 浓度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 =0 89,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 =0 70 ;5 0cm处的CO2 浓度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 =0 6 9,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 =0 6 6。 (2 )土壤呼吸释放CO2 的速率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夏季为 339 6 8mg m- 2 h- 1、为 2 81 74mg m- 2 h- 1、秋季为 2 0 6 5 9mg m- 2 h- 1、冬季为 6 5 5 3mg m- 2 h- 1。年均排放量为 1 96kg m- 2 yr- 1。 (3)随水排泄HCO3 - 1是岩溶表层泉碳迁移的重要组分。表层泉水的HCO3 - 1浓度的季节变化与气温、月降雨量、土下 2 0cm处CO2浓度存在着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r =- 0 5 7、  相似文献   
996.
997.
黔西南老万场红色粘土型金矿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粘土层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粘粒级部分主要为高岭石、次为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英、蒙脱石和锐钛矿,另有少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砂砾级部分主要为石英和风化的玄武岩、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岩岩屑,次为褐铁矿、铝土矿、锰质和钙泥质团声,矿物特征表明,粘土层是由峨眉山玄武岩、大厂层硅质岩、茅口灰岩和原生低温热液蚀变(矿化)岩风化的产物,矿床是在岩溶坍塌使成矿物质发生初步堆积,再经一定程度的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8.
新矿物——铊明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铊明矾 (lanmuchangite ,TlAl[SO4]2 ·12H2 O)是在贵州滥木厂铊 (汞 )矿床富铊矿体氧化带中发现的一种铊的硫酸盐新矿物。该矿物为产于氧化带的次生矿物 ,其共生矿物为水绿矾、镁铝矾、钾明矾、黄钾铁矾、石膏、自然硫、砷华及某些未知矿物。其矿物集合体大小一般为 2~ 10mm ,集合体多为致密块状 ,单晶呈他形粒状 ,4 0~ 90 μm ,偶见平行柱状集合体 ,半自形至自形柱状晶体 ,直径 15~ 65 μm。白色至淡黄色 ,玻璃光泽 ,透明 ,易溶于水。偏光显微镜下无色 ,均质体 ,实测折光率为 1.4 95。维氏硬度为 94~ 12 4kg/mm2 ,摩氏硬度为 3 .1~ 3 .4 ,实测密度 2 .2 2 g/cm3。平均化学成分 :Tl2 O =3 3 .2 5 % ,Al2 O3=8.0 7% ,SO3=2 5 .19% ,SiO2=0 .10 % ,K2 O =0 .3 5 % ,CaO =0 .0 8% ,MgO =0 .0 6% ,FeO =0 .0 4 % ,H2 O =3 3 .4 6% ,总和 10 0 .60 % ,除结晶水由热重分析 (TG)求得 ( 3件样品平均 )外 ,其余成分均由电子探针分析 ( 6点平均 )求得。化学式为(Tl1.0 0 K0 .0 5) 1.0 5(Al1.0 1Si0 .0 2 Ca0 .0 1Mg0 .0 1Fe0 .0 1) 1.0 6 [SO4]2 .0 2 ·11.86H2 O ,理论式为TlAl[SO4]2 ·12H2 O。X射线粉末衍射主要强线 [d(I,hkl) ]为 :0 .4 3 14 ( 10 0 ,2 2 0 ) ,0 .2 80 1( 70 ,3 3 1) ,0 .70 3 ( 5 4 ,1  相似文献   
999.
贵州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是首次对贵州丹寨凯里组界线剖面界线层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探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沿剖面变化的规律性,对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古生物学者对界线剖面宏观生物组合和疑源类的研究所确定的划分定义,确定界线划分的地球化学划分方案,从而为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且根据对丹寨界线剖面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化学事件研究结果,将界线置于3层-4层之间。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 results of the “Rhithron Ecology Group” meeting in Essen (March 2000), supplemented by a literature evaluation.An extended view of small mountain streams in Central Europe under “potentially natural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We focus on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natural transverse structures (debris dams and beaver dams) on stream morphology, hydrology, habitat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ies. Furthermore, impact of other stream morphological features, which are presently lacking in the Central European landscape, is described.We suggest that Central European mountain streams are characterised by a higher proportion of lentic zones under “potentially natural conditions”. Morphological degradation leads to a loss of lentic zones and to an increase of current velocities and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faunal composition, particularly higher abundance and proportion of rheophilic species and a decrease of species preferring lentic zones. This should be regarded in future stream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