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1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795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1115篇
地球物理   824篇
地质学   1364篇
海洋学   475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11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地震CT勘探原理及其在公路隧道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地震CT勘探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可靠性强、信息量大、图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广泛地用于线路、场地、隧道、边坡等项目的工程地质勘查和病害诊断。在元磨高速公路芭蕉箐隧道的地质病害诊断中应用地震CT进行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污染地下水治理过程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汉周 《水文》2003,23(4):8-12
污染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的恢复之所以往往收效不大,在于地下水去除污染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文中把之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客观不确定性;另一类则具有主观不确定性。前一类中包括:(1)污染含水层介质的非均一性;(2)污染物的非平衡吸附作用;(3)污染物吸附分配系数的非均一性;(4)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非水溶性;(5)PAT方案中非完整井以及水流的影响等。后一类则包括数值模拟中模型的概化以及参数的取值等。最后,概述了研究此类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应包括问题的定义、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风险(或失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83.
户县麦饭石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旭  王尉和 《陕西地质》2003,21(1):28-35
文中指出了矿物在农业应用中的重要性,开发研制矿物饲料有着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和手段,对产于秦岭北缘的户县麦饭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该麦饭石的溶解性、吸附性等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户县麦饭石非常适于作为矿物饲料。  相似文献   
84.
土壤水力性质确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确定土壤水力性质的各种直接方法(包括实验室方法和田间方法两大类)和间接方法如土壤转换函数方法、分形方法、形态学方法、数值反演方法和经验公式法等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认为要不断地引入新的实验技术和改进测定设备,并把估计土壤水力性质的各种理论方法及实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扩大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5.
第23届IUGG大会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充分反映了新世纪地球科学以实现全球变化的预测为目标,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趋势。文章从IUGG内部跨学科的合作研究,IUGG与国际科联(ICSU)各专业委员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IUGG与政府间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三个层面,简要介绍了IUGG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概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就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高我国地球科学研究水平,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回顾了国内外地震预报研究40年的经历和现状,指出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科学进展与突破地震预报的科学目标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文章分析了地震预测中的科学难点,提出了加强地震预测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了加强地震预报基础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7.
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赖旭龙  杨洪 《第四纪研究》2003,23(5):457-470
从第四纪化石和沉积物中获得的古代生物分子为第四纪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和独特的有关古代生物、遗传和古环境信息的定量和高分辨率的数据.过去10多年的研究证实来自第四纪材料中的各种古代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的能力在不断增加.文章总结了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类型的古代生物分子在地质体中的保存和降解;2)古DNA和古蛋白序列中的生物遗传学信息;3)单体分子同位素与第四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4)建于古代生物分子水平上的第四纪年代学.作者预见对第四纪地层中的原位和分散保存的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将在广度上以多分子综合研究而深度上与单体分子同位素技术相结合,为第四纪科学家们提供大量解决地质学和演化生物学问题的高精度数据.随着地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对古代生物分子的降解过程和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对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8.
稳定碳同位素在第四纪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王国安 《第四纪研究》2003,23(5):471-484
文章对陆相沉积物、湖沼相沉积物以及脊椎动物牙齿中的δ13C研究作了系统的综述,特别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有机质δ13C与碳酸盐δ13C变化趋势相反的原因是CO2与碳酸盐交换平衡时的分馏系数在古土壤堆积时和黄土发育时不一致造成的;陆相沉积物的有机质δ13C较碳酸盐δ13C能更加直接地反映沉积时地表植被状况,陆相沉积物的碳酸盐δ13C在古生态中的应用还有待于对它的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国黄土高原末次冰期的气候不利于C4的生长.文章强调古环境、古生态研究应该从现代过程入手,了解现代植物δ13C与气候参数的关系以及现代C4植物的分布规律.同时还认为分子化石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这一新研究手段将会给第四纪研究带来更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冰  杨红霞 《地学前缘》2003,10(2):367-378
简单介绍ICP MS技术应用最新进展。着重对该技术在中国地学研究和多目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包括ICP MS技术简介和地质样品分析需求 ,稀土稀散等痕量、超痕量多元素分析 ,铂族元素分析 ,卤素等非金属元素分析 ,同位素比值分析等内容。着重对最近几年国内地质样品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0.
The ANICE (Atmospheric Nitrogen Inputs into the Coastal Ecosystem) project addressed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nitrogen to the North Sea, with emphasis on coastal effects. ANICE focused on quantifying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to the North Sea and the governing process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ults from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efforts is presented. They serve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the atmosphere as a source of biologically essential chemical species to the marine biota. Data from the Weybourne Atmospheric Observatory (UK)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hort episodes with very high atmospheric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One such episode resulted in an average deposition of 0.8 mmol N m−2 day−1,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5.3 mmol C m−2 day−1. This value is compared to long-term effects determined from model results. The total calculate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o the North Sea in 1999 is 948 kg N km−1, i.e. 0.19 mmol N m−2 day−1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1.2 mmol C m−2 day−1. Detailed results for August 1999 show strong gradients across the North Sea due to adjacent areas where emissions of NOx and NH3 are among the highest in Europe. The averag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 Sea in August 1999 could potentially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on of 2.0 mmol C m−2 day−1, i.e. 5.5%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in this area of the North Sea. For the entire study area the atmospheric contribution to the primary production per m2 is about two-third of this value. Most of the deposition occurs during short periods with high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This atmospheric nitrogen is almost entirely anthropogenic in origin and thus represents a human-induced perturbation of th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