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754篇
海洋学   60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分析了采用细胞自动机研究波动问题的建模方法,针对一维、均匀、各向同性固体介质中弹性纵波的微观机制,借用一经典弹簧振子模型、细胞自动机格子气模型,以及量子力学中的无限深势阱模型,建立了一个细胞自动机有限深势阱模型,从量子力学角度出发,基于介观物理和纳米概念,以微观精子的德布罗意假设为基础,利用薛定谔方程,讨论了该模型中粒子(分子组)的振动速度与粒子物质波波速之间的联系,给出了模型中的波动方程,得出ζ=Vp(ζ为粒子振动速度,Vp为物质波纵波波速)。同时还讨论了模型中粒子的大小和能量传递问题,引入引力场,得出了能量及引力势的量子化条件,另外,对声波速度、格子气粒子振动速度和本文模型中分子组振动速度进行了比较;还对本文模型中的粒子能量分布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2.
基于图像区域特征的细胞识别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提取目标物体的面积、中心矩、圆形度、细长度、核浆比等区域特征。然后采用单原型模式表征方法,利用集群分析技术中最小距离分类器,构造判别函数,并依此作为识别类型的依据。最后,通过对鳞细胞的区域特征进行计算比较,选择出能够较明显地辨别出类别的特征向量,建立判别函数并对结果的可信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数字DTM测量技术,利用JX-4A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建立立体模型,在矢量测图模块中量测特征线、特征点的制作方法,并提出了确保DTM精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4.
 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基质黑云母石英片岩单矿物黑云母的两个坪年龄分别为(370.0±4.8)Ma和(259.0±3.3)Ma;中天山南缘长英质糜棱岩单矿物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50.5±7.9)Ma,二云母花岗岩单矿物白云母的坪年龄为(348.9±0.3)Ma。结合南天山古生代沉积特征和塔里木及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古地磁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出南天山晚泥盆世至石炭纪早期完成向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的B型俯冲,中-晚二叠世进行陆内A型俯冲造山的板块碰撞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55.
湖北罗田黄土岭长英片麻岩是与紫苏石榴黑云片麻岩共生的浅色片麻岩,成分上近于A型花岗岩.受到浅混合岩化,钾交代现象显著.在斜长石与钾长石新成体接触处有清楚的交代净边结构,背散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净边成分为钠长石(Ab89~97).在净边结构上,发现叠加倒转双晶.净边结构产生于长英片麻岩部分熔融的高温条件下,与整个大别地体隆升过程和A型花岗岩的生成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6.
苏州地区I-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岩浆物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对苏州地区I型和A型花岗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I型花岗岩为晚侏罗世火山弧压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深;而A型者为A2型花岗岩,为早白垩世造山后张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浅,具晶洞构造.A型比I型花岗岩以酸度、碱度、Al,F含量高而H2O+含量低,以REE及不相容元素丰度高,负Eu异常强,而w(LREE)/w(HREE)低为特色.A型者矿物结晶顺序先浅色后暗色,暗色矿物以富铁贫镁、REE分配系数高及负Eu异常明显及长石富碱贫钙,而与I型花岗岩不同.A型者副矿物40余种,属锆石-褐帘石-萤石型,锆石结晶温度高,(110),(111)晶面发育;而I型者仅10余种,属榍石-锆石-磷灰石型,锆石结晶温度低,(100),(311)晶面发育.I型花岗岩为幔源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及AFC作用产物,而A型花岗岩为残余下地壳(麻粒岩相)熔融后分离结晶产物,二者并非同源岩浆演化关系.A型比I型岩浆来源浅,酸度大,含水少;故岩浆密度小,粘度大,上升慢,冷凝长.受密度筛影响,A型花岗岩岩浆房及侵位深度小于I型  相似文献   
57.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属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强烈的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其在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和平卧“A”字型控震构造体系的控制下,沿两侧边界断裂向东强力楔入,于“构造急剧收口带”之西侧形成了一个近SN向地跨三大构造单元的强震带,强震沿该带有规律的往返迁移和重复发生,且地震活动强弱具有较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58.
内蒙古西部甜水井地区中二叠世A型花岗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蒙古北山甜水井地区龙脊山—神蛇岭岩体,总体呈北西向长椭圆状,面积大于100km^2。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为一单元含斑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单元含斑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三单元中细粒花岗岩,归并为一龙脊山序列。岩石富硅碱,ALK在7.23%~8.37%.AKI小于1,A/CNK=1.01~1.07;OX较高.在0.47~0.83。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Ba、Nb、Sr、Zr、Ti。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显著的“V”字型。副矿物组合为Mt-Ap-Zi型。由早单元到晚单元。向酸碱性增强方向演化,显示深源浅成铝质A型(A2型)花岗岩特征。各类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投点.具造山后或后造山特征。同位素测年(锆石U-Pb法)为267.1Ma。反映本区中二叠世碰撞造山作用的存在。中二叠晚期已转入稳定的陆内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9.
大别山沙村中生代A型花岗岩和基性岩的源区演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A型花岗岩的成因虽存在不同的认识模式,但对大别山沙村A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物质源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含有古老地壳信息。结合被侵入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推测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地球化学性质与下扬子地幔相似。花岗岩中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119.0±3.2Ma,说明其岩浆侵位于早白垩世,与邻近的基性岩侵位时间相近但稍晚。在三叠纪因大陆俯冲碰撞增厚的岩石圈在早白垩世被拉张减薄,含有古老地壳成分的扬子陆下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不同成分的碰撞后岩浆岩。其中部分基性岩浆分异结晶成为辉长岩,而A型花岗岩可能是同一地幔源区物质小比例部分熔融后分异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60.
用GPS秒信号锁定高频振荡器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时间频率学报》2004,27(2):94-102
对用远距离传输的GPS秒信号锁定本地高频晶体振荡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高精度的时间数字转换器TDC(Time to Digital Converter)和对滤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了降低成本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精度,还考虑了双D/A转换的方法。有关的硬件系统已经通过了调试和一系列的测试和实验,在测量和控制精度方面,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此外,提出了这个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双D/A转换的非线性问题,Kalman滤波抗野值及继续提高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