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74篇
  免费   4066篇
  国内免费   7314篇
测绘学   772篇
大气科学   2265篇
地球物理   1382篇
地质学   23980篇
海洋学   1515篇
天文学   246篇
综合类   1654篇
自然地理   1140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878篇
  2022年   924篇
  2021年   1071篇
  2020年   921篇
  2019年   1016篇
  2018年   773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838篇
  2015年   974篇
  2014年   1429篇
  2013年   1132篇
  2012年   1295篇
  2011年   1328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1116篇
  2008年   1029篇
  2007年   1019篇
  2006年   976篇
  2005年   941篇
  2004年   778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943篇
  2001年   980篇
  2000年   863篇
  1999年   802篇
  1998年   821篇
  1997年   783篇
  1996年   755篇
  1995年   773篇
  1994年   763篇
  1993年   679篇
  1992年   847篇
  1991年   796篇
  1990年   643篇
  1989年   563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50年   9篇
  1948年   11篇
  1946年   13篇
  1943年   9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91.
李玉松  黄博  耿顺高 《江苏地质》2016,40(2):213-219
也金嘎波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上。该矿是在区域化探发现Au、As、A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的基础上,通过矿点检查、异常查证和地质普查等工作新发现的、具较大规模的热液型金矿床。Au元素为区域、矿区成矿指示元素,伴生元素有W、As、Sb、Ag、Bi、Pb、Hg、Mo等。金矿体受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该金矿床的发现对在高寒山区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新的金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全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资料,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等方面问题。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分别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其年龄分别为143 Ma和141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均为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区。上述两岩体的锆石ε_(Hf)(t)值为正值(分别为4.9~9.3和2.1~8.1),具较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598~882 Ma,676~1 062 Ma),暗示其源于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黑河新生地区西古兰河以北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163.8±1)Ma)。这些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Ⅰ型花岗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元素Sr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表明其原始岩浆起源于地壳火成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资料同时代火成岩的组合特征和古太平洋板块的构造演化,认为该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而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94.
对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新林镇附近的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Lu-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141.1~123.8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高硅较富铝贫镁,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中等-弱负Eu异常(δEu=0.53~0.72),轻重稀土分异比较明显[(La/Yb)_N=12.42~25.38];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LREE,高场强元素Ti、Nb、Ta、P和HREE表现出亏损。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具有高Sr、低Yb及低Y的特征,且相对富K,属于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ε_(Hf)(t)为2.1~6.2,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025~786 Ma,认为其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995.
延边天佛指山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188.5±2.2)Ma,其侵位时间为早侏罗世。岩石总体上具有高硅、低铝、贫钙镁及富碱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Zr、Hf、Y、Yb等,显著亏损Ba、Nb、Ta、P、Ti等元素,δEu呈轻微程度负异常。该花岗岩岩浆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联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996.
额尔古纳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以粗安岩为主,少量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该组火山岩SiO_2含量为53.47%~58.50%,全碱含量为[w(K_2O+Na_2O)]4.27%~7.68%,w(MgO)=1.76%~4.03%,Mg~#=0.34~0.51;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_N=16.35~33.73],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9~0.92)。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未经受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岩浆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形成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经历了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导的演化过程。综合研究认为,额尔古纳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后造山伸展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对塔尔气地区中酸性脉岩的地质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该地区中酸性脉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这些中酸性脉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41.4~136.0 Ma和136.5~126.4 Ma两个阶段。其中中性脉岩具有中硅、富碱、准铝质(A/CNK=0.80~0.92)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无Eu负异常;而酸性脉岩则表现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A/CNK=1.03~1.24)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大多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塔尔气地区中性脉岩与酸性脉岩可能为两次岩浆事件的产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8.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分布在皖浙两省交界处的天目山一带的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体不仅在空间上相伴,且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相近,又都与燕山期黄尖旋回的火山岩密切共生,亲缘关系较密切,将其归并为天目山超单元。该超单元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地球化学特点表明岩浆由造山带的山根或者加厚的双倍陆壳的下部熔融产生,为同源岩浆成分与结构演化序列,其侵位机制不仅受区域构造控制,而且还受火山机构制约,以被动式就位为主,少数可能兼有主动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999.
钟姑地区位于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南段,已发现有白象山铁矿等多个大型铁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玢岩型铁矿为主的矿集区。本文以钟姑地区实测岩石物性参数为桥梁,以实测重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区白象山铁矿、钟九铁矿和云楼铁矿的重磁场分布特征,并根据典型矿区已知地质条件,运用成熟的2.5D重磁联合反演技术进行计算,从定量角度认识铁矿体深部发育形态、位置与重磁异常之间对应关系,建立钟姑地区白象山铁矿等典型矿床的重磁找矿模式,为该区进一步找矿突破提供地球物理场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郭玲利 《安徽地质》2016,26(3):194-197
研究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是郯庐断裂带重要分支-郭城断裂带内的主要矿床之一,其矿体严格受NNE和NEE向次级压扭性断裂控制。本文对研究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模式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简要的总结了其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