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4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724篇
测绘学   550篇
大气科学   552篇
地球物理   441篇
地质学   1565篇
海洋学   211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268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瑞浩  黄建梁 《地震学报》1997,19(4):399-407
系统地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34期的重力测量数据,讨论了地面沉降、采矿和地下水位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论证了观测资料的可靠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形变测量和测震结果分析了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讨论了这次强烈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全过程,演绎出3个特征阶段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① 1971~1975年期间,震区附近区域重力场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它与莫霍界面的上隆有关;② 1975~1976年期间,根据形变、地震波的震源机制解正演的唐山点的重力变化表明,这期间的重力变化主要由震前的蠕滑、膨胀和同震位错引起.重力观测表明,蠕滑和膨胀是发生在震前的;③ 1976年8月以后的重力变化呈恢复趋势,地壳的均衡下沉和引张恢复是这一期间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王勇 《地震学报》1997,19(4):408-412
研究了两个弹性层覆盖于一个Maxwell半空间模型内膨胀源(Mogi模型)引起的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着重研究了数值计算方法和Maxwell半空间介质流变特性对地表垂直位移和重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axwell半空间介质流变特性对地表垂直位移和重力的空间分布和量级都有影响,尤其当源处于岩石层的地壳以下时,介质流变特性对位移和重力有较大影响;当膨胀和岩浆侵入地壳内时,半空间流变特性的影响较小.并且,地表重力与垂直位移的比值不是常数,而是随时间变化.本文的模型和数值方法,可以用于模拟火山区、地壳隆起区、地震区和地热场等长期地表形变和重力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63.
李成才 《气象科技》1997,(3):22-28,21
文章说明了利用GPS接收机的布风观测结果来解算积水分叫量的简单方法,采用标准的空间测地方法了对流层大气(电中怀)的中性天顶延迟,通过地面气压的观测量来计算其中的静力延迟。从中性天顶延迟中减去静力延迟得到湿项延迟,用其来估算水汽一。通过将远距离的GPS全球跟踪观测站 GPS观测网来一同分析,解算出天顶中性延迟的绝对值。这一方法去了观测网内水汽微波辐射计观测的必要性,提出了一套“纯GPS”测水汽的G  相似文献   
64.
板块构造与地球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积自泛大陆解体以来保持不变;现代资料则与之相悖,显示地球从那时的表面积321×10^6km^2(半径约为现在的79%)膨胀到今天的大小。这种膨胀包括三种模型:(1)前联合古陆的大洋岩石圈全部消亡模型;(2)部分消亡模型;(3)“纯”膨胀模型,前联合古陆大洋岩石圈几乎没有俯冲,而是全部保存在现代洋盆中。模型(1)所需要的新增生洋壳的面积最多,模型(3)最少。模型(2)、  相似文献   
65.
张淑云  何平 《岩矿测试》1997,16(4):313-315
在030mol/LHAc介质中,Pb(Ⅱ)与7_碘_8_羟基喹啉_5_磺酸(试铁灵,Feron)的络合物于-054V(vs.SCE)产生一尖锐的极谱波,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显著增敏,可使极谱波增高约4倍。峰电流与Pb(Ⅱ)浓度在96×10-9~48×10-6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8×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表明,络合物组成比为nPb(Ⅱ)∶nFeron=1∶1,极谱波为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Ⅱ)还原产生,电子转移数为2。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拟定的方法用于矿样分析,结果与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6.
硫酸盐渍土膨胀规律的综合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高江平  邓友生 《冰川冻土》1996,18(2):170-177
对含氯化钠硫酸盐渍土的膨胀规律作了综合影响因素的研究,首次提出了5因素盐胀率的计算公式,并得出了盐胀率的单因素和交互作用影响的规律;另外找出了某些因素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7.
以8-氨基喹啉为母体,合成了新试剂5-(4-羧基苯偶氮)-8-(对甲苯磺酰氨基)-喹啉(CPTSQ),研究了它与Au的显色反应,在CTMAB存在下,于pH10~13的NaOH介质中,CPTSQ与Au形成2:1紫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610nm,摩尔吸光系数1.0×l05L·mol-1·cm-1,Au含量在0~1.2m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已用于金矿石样品中Au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8.
本文研究了积分中值函数ζ(X)的特性,得到了有关ζ(X)单调,连续,可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9.
湄洲湾北岸供水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陈岗峰 《水文科技信息》1996,13(1):47-50,F003
本文介绍湄洲湾北岸供水可行性研究工作中,采取几项工程及管理措施,开源节流基本上满足中近期供水需要。文中指出:随着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供水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做好水资源宏观调配,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0.
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灰关联分析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给出一种用于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新方法—灰关联分析法。实际算例表明,该法具有简单方便、结果客观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