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本文对贺兰山群由下到上划分为阿楞呼都格变粒岩组、柳树沟片麻岩组和秃鲁根钙硅酸粒岩-大理岩组。主变形期的构造事件为在南倾的北东东向倒转复式褶皱上发育着与其平行的区域性轴面面理、线理和逆冲型同变质韧性剪切带,其中又以塔什沟-柳树沟复背形和秃鲁根向形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72.
东升庙矿床狼山群二组含矿地层中石英钠长浅(变)粒岩类(Ⅰ类,w(SiO2)=70.47%~73.02%)、黑云钠—更长片岩类(Ⅱ1类,w(SiO2)=52.00%~54.43%)和钠—更长绿泥(角闪)片岩类(Ⅱ2类,w(SiO2)=47.44%~48.86%)具如下特征:(1)稳定呈层产出,并与上、下相邻地层一道褶皱、变形;(2)含有变余斑晶和晶屑;(3)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4)多种岩石化学图解一致表明它们是正变质岩;(5)Ⅰ类与Ⅱ1类呈上、下层关系连续产出等特征,确认它们都是变质火山岩夹层,并具有“双峰式”组合.研究表明本矿床形成于元古宙大陆边缘的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73.
内蒙古乌拉山群麻粒岩相岩石的变质温压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盛飞 《矿物岩石》1991,11(2):10-18
乌拉山群岩石中的辉石、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均形成于麻粒岩相条件。二辉石地质温度计和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显示,乌拉山群岩石的变质温度为750—850℃,变质压力为0.7—0.9GPa,地温梯度为25.2—28.6℃,属于偏低的中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74.
<正> 东升庙矿区是以硫为主伴生多种有益组分的大型硫铁矿矿床,含矿岩系为中元古代狼山群的一套类复理石建造特征的浅变质沉积岩系,厚度大于736m,主要含矿层分布于狼山群第二岩组的第二、三、四岩段。矿区位于中朝地台内蒙地轴西端的狼山复背斜南翼,南邻狼山前缘大断裂。狼山群在多次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倒转,并派生一系列逆冲断层,形成推覆构造,使地层和矿床受到切错、破坏。矿区的褶皱及其逆冲断层大体呈北东走向,主要褶皱自东向西为三贵口倒转背斜、那云山倒转向斜和东升庙倒转背  相似文献   
75.
内蒙古乌拉山群麻粒岩相岩石中变质矿物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太古宙乌拉山群高级变质岩系分布于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包括各种麻粒岩和片麻岩,构成了东西走向的大青山太古宙麻粒岩带。本文对这套岩石中的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角闪石、黑云母的物性和成分标型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矿物均为麻粒岩相条件下变质而成,并反映在发生麻粒岩相变质时,大青山南麓乌拉山群岩石的变质温度和压力均高于北边的岩石。  相似文献   
76.
77.
《地学前缘》2016,(5):146-157
柴达木盆地滩涧山群碳沥青广泛分布,资源量大,钒、镍等金属元素含量高,已发现的金属矿床与滩涧山群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研究滩涧山群碳沥青的形成机制,探讨其与金属矿形成相互作用,有助于对油气与金属矿产共生/共存的研究,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和金属矿床的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明确碳沥青分布特征,测定碳沥青金属元素含量并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碳沥青形成机制及其与金属矿伴生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碳沥青主要分布在赛什腾山、滩涧山、茫崖石棉矿和开木齐地区。以柴北缘滩涧山地区为例,碳沥青主要赋存在滩涧山群a段灰岩和砂岩储层或与泥岩同层储存。油源对比表明碳沥青来源于滩间山群a段泥岩,母质类型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形成于浅海-半深水、缺氧还原的海相咸水环境中,并遭受过较强生物作用。滩涧山群碳沥青形成时的活动构造与岩浆作用有利于金属元素富集,促进烃类流体与金属元素相互作用,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或流体从外界条件萃取富集造成滩涧山地区碳沥青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高,具有很大的金属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8.
郭可欣  刘永顺  聂保锋  郭磊  张辉  黄志聪  侯鹏  李耀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4-2023040014
镜泊湖火山区是我国陆内新生代玄武岩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东南部的杏山火山群研究不足且前人的研究否定了其岩浆经历过同化混染作用。本文对杏山火山群玄武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的研究,认为杏山火山群主要为碧玄岩和粗面玄武岩,原生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并在上地壳区域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但同化混染—分离结晶作用较为微弱。将杏山火山群与同期镜泊湖玄武岩对比发现,两个地区的玄武岩都来源于石榴石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杏山火山群的部分熔融程度略低于同期镜泊湖玄武岩。在岩浆源区方面,杏山火山群的岩浆源区为普通地幔与全硅酸盐地球端元的混合源。岩浆源区的不均一性和岩浆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同化混染作用是造成杏山火山群和镜泊湖火山群的岩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9.
香山群的解体及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一带的香山群,由于各种原因,其时代和地层的划分自建立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最终聚集在两个问题上的分歧:香山群的地层构造和化石产出部位的沉积构造环境分析上。根据野外的实际观察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香山群的构造并非成简单的单斜排列,各个单元的沉积也各具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三亚群(包括徐家圈组第四段)为秦—祁—贺裂陷槽裂陷初期的产物,分布于盆地的东缘,时代为中寒武—晚寒武世;第二亚群(不含徐家圈组第四段)和第四亚群为裂陷槽裂陷中晚期的产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时代为奥陶纪。结合区域地层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早古生代贺兰裂陷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及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0.
六盘山群沉积物磁化率记录的早白垩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气候环境研究对认识现今全球环境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白垩纪环境变化记录均来自海洋沉积物,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六盘山地区六盘山群地层沉积与岩石磁化率测量分析,获得了128.15~115.82Ma期间陆相沉积物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结果显示磁化率值总体较低,以125Ma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低后高两个阶段;结合岩石磁学测量及沉积相、岩石中铁含量与磁化率变化关系分析,认为岩石磁化率主要与源区磁性矿物的种类及含量有关,据此揭示六盘山地区在该时间段气候总体为干热环境,并可分为128.15~125Ma间气候相对湿热和125~115.82Ma间气候相对温湿两个阶段。磁化率记录的这种气候转变与海洋沉积物记录的全球海平面温度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对海平面温度由升高到降低的转折时间提前约1.7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