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2篇 |
免费 | 292篇 |
国内免费 | 6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77篇 |
地质学 | 2214篇 |
海洋学 | 72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27篇 |
自然地理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49年 | 3篇 |
1948年 | 3篇 |
1946年 | 4篇 |
1944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描述一种测量氢脉泽微波谐振腔参数的新方法,在一些测量中,可同时得以谐振腔的有载QL和无载Q0以及耦合系数β。 相似文献
992.
993.
矿体赋存于中二叠统中上部凝灰岩中。17号饼状铁异常面积大,峰值最高。V1矿体南、北控制545米。V2矿体南西、北东走向控制370米。次级构造发育,厚度大、品位富,为低硫、低磷炼铁用褐铁矿矿石。 相似文献
994.
在东昆仑中带与闪长玢岩相关的金矿已有多处发现,其中以石灰沟金矿床最典型。金矿化围绕闪长玢岩脉发育密集中心显示清楚的分带。脉岩成岩与金矿化年龄十分接近,反映在成矿物源上,闪长玢岩脉具有Au的高含量背景条件,且硫同位素组成及稀土含量变化特征上,二者十分相近,从而揭示出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的密切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995.
辽宁建平地区变质基性岩脉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平地区首次发现的变化变化基性岩脉侵入于太古宙晚期紫苏花岗质片麻岩和角闪(黑云)长英质片麻岩等变质深成侵入体中。普遍含有石榴石是基性岩脉经受变质作用的标志。据地质产状、与围岩接触、结构构造和含有少量石英等特征,可将变质基性岩脉与岩貌特征十分相似的包体岩石-角闪石榴斜长辉石岩相区别,这些特征也是在本区鉴别变质基性岩脉的标志。据矿物共生关系,计算变质基性岩脉变质作用的温度为721-742℃,压力在0 相似文献
99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统古异常超压的石油脉群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单业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24(4):329-332
石油脉群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靖安油田南二区三叠系延长统主力储层里 ,由大量密集、相对短小的规则或不规则脉体组成。脉体为张裂成因 ,具有与近水平的层理大致平行的趋势 ,反映出群脉应该在高的异常超压 (即流体压力不小于静岩压力 )下形成。这种超压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 ,很可能说明当时在致密储层里存在着快速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997.
秦巴北部商县—卢氏地区变质方解石—白云石地质压力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巴北部的商县-卢氏县地区广泛分布有区域变质的方解石-白云石共生矿物对,它们对于估计变质作用和断裂构造作用的温压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就该地区Fe~(2+)在方解石-白云石中的X_(Fe)~(Co)>X_(Fe)~(Dol)分配情况,提出新的计压方法。 相似文献
998.
999.
官地银金矿床基岩风化裂隙和断裂构造裂隙发育 ,基岩裂隙水由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脉状水组成。脉状水与风化裂隙水相沟通 ,形成一个具有统一水位的裂隙含水系统 ,钻孔混合抽水试验也证明了基岩裂隙水这一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西藏林周盆地中酸性脉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林子宗火山岩(也称林子宗群)出露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南部,被认为是印度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的岩浆作用响应。发育在拉萨东北林周盆地的林子宗火山岩剖面完整,是最初的命名地,在过去的20年来已经完成了较好的研究工作。本文对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中产出的中性(闪长玢岩)和酸性(花岗斑岩)脉岩开展了研究,新获得了5个样品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数据和11套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这些脉岩侵入到林子宗群的典中组和年波组地层中。所有样品均为亚碱性岩石,在钾质特征上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样品均为过铝质(除了一个样品为铝质岩石,A/CNK=0.86)。一个闪长玢岩样品的年龄为62.4Ma,具有正的εHf(t)值(+5.1~+7.6),显示了与典中组安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成分。其余的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为55.1~61.1Ma,εHf(t)范围为-1.1~+10.4(仅有一个负值,其余全部为正值),它们与近于同时代的年波组流纹质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林周盆地脉岩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1)岩石具有类似地幔的Hf同位素特征,总计86个Hf同位素中仅有一个负值,所有样品平均的εHf(t)为5.9;(2)每个样品具有变化范围很宽的εHf(t)值,4个花岗斑岩样品每个样品内部的εHf(t)值变化达到3.5~8.8个ε单位,显示了不均一的源区组成;(3)从主量元素的成分变化趋势(FeO T-MgO关系图)指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成分趋势。这些特征表明在冈底斯带南缘发生的古新世-始新世大规模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也可以用来解释林周盆地脉岩的形成过程。这些脉岩作为浅成的侵入体,与其同时代的林子宗火山岩(典中组和年波组)一样,都是伴随着冈底斯带南缘从特提斯洋俯冲削减过渡到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构造转化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