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69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21.
吴林  管树巍  冯兴强  任荣  张春宇 《岩石学报》2020,36(11):3427-3441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广泛发育,是揭示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地区之一,然而其研究程度低于华南、华北地区。早期认为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可划分为哈尔克山、柯坪、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及塔克拉玛干等五个分区,由于各分区研究程度及资料之间的差异较大,且近期盆地内部钻井揭示越来越多,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逐渐突出,传统分区方案面临诸多挑战。综合地质、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认为,塔里木南华纪原型盆地基底、充填过程、分布统一具有南北分异的特征,区域地层格架剖面显示南华纪-震旦纪原型盆地分布于中央古隆起南北两侧,表现出北强南弱的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因此,本文以原型盆地中南、北分异的特征为原则进行地层分区,大致以现今中央隆起带南缘为界,分为北部地层分区和南部地层分区。北部可划分为东北部库鲁克塔格地层小区和西部阿克苏地层小区,其中阿克苏地层小区包括原方案中柯坪、塔克拉玛干北部、哈尔克山分区;南部初步划分出铁克里克地层小区,具体有待完善。震旦纪末期,受柯坪运动"大继承、小改造"的演化模式影响,北部地层分区广泛发育下寒武统烃源岩。因此,塔里木盆地及周缘新元古界分区新方案既符合南北不同的超大陆动力学背景,又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理论意义与勘探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22.
凤台砾岩与四顶山组过渡接触关系的发现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雨旭  高林志 《地球科学》1998,23(1):9-12,T001
凤台砾岩的特征是砾石磨圆差,无分选,主要来自下伏四顶组叠层石灰岩,砂屑灰岩,砾石和胶结物均以碳酸盐岩为主,在寿到李冲乡的两个剖面上,凤台砾岩与下伏四顶山组叠层石灰岩具有指状交叉的过渡接触关系,具缓坡相特征的叠层石守生长于砾岩之上,研究表明,凤台砾岩是在四顶山组没积的同时,由于地震(或其他地质作用)使得四顶山线灰岩破碎形成高密度流堆积于碳酸盐台地的缓坡环境而成。  相似文献   
23.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  相似文献   
24.
扬子地块西南缘下震旦系火成岩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朝宪  魏春生 《矿物学报》1998,18(4):401-410
研究区的天宝山组和苏雄组、开建桥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同属下震旦系。它们及同期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中,并非与裂谷活动有关。它们皆为S型,其源岩为太古界。  相似文献   
25.
余光模  梁斌  钟长洪 《地质通报》2010,29(6):901-906
对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的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δ13C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的界线。结果表明,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在-3.19‰~2.86‰之间,平均值为0.10‰;δ18O值在-10.75‰~-5.17‰之间,平均值为-7.82‰。在剖面上δ13C值出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剖面下部2~21层,δ13C值均为正值,在0.04‰~1.68‰之间,平均值为0.92‰;上部23~32层,δ13C值均为负值,在-3.19‰~-1.42‰之间,平均值为-2.13‰,δ13C值存在一个显著的负漂移,变化高达4‰。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的变化特征与国内外同期地层非常相似,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可作为震旦系/寒武系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26.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时代老、埋藏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藏历史。岩芯观察和显微薄片观察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经历了六期流体充注,分别是第一世代沥青→第二世代白云石→第三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四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五世代沥青→第六世代方解石/石英,每期矿物中对应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记录了震旦系从早期形成的古油藏被破坏→古油气藏再形成→油裂解气和古气藏形成→水溶气形成→现今气藏形成的成藏事件和完整的成藏过程。第二世代-第四世代矿物形成于深埋过程中,是古油气藏形成期的产物,矿物的Sr、C、O稳定同位素表明向震旦系灯影组充注的流体主要是外源流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流动运移的特征;第六世代矿物所记录的水溶气的形成,也是震旦系最重要的成藏事件;现今的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主要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导致的水溶气脱溶聚集以及油气藏调整和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天然气资源,其中筇竹寺组页岩对盆地中下组合天然气聚集作出巨大贡献。通过对川西和川中震旦系—寒武系及上覆志留系—三叠系多层系储集层中天然气特征精细对比发现,以筇竹寺组页岩为主要烃源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类型多样:(1)既有典型原油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较轻(<35‰),分布在资阳地区震旦系、太合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角探1井)及川西北河湾场/吴家坝的茅口组。它们成藏时间早,在岩性圈闭或岩性-构造圈闭得以长期保存;(2)页岩超晚期释放气,分布广泛,高石梯—磨溪、太合、威远等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寒武系均以该类天然气补充成藏为主,甲烷碳同位素较重(>35‰),如未遭受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改造则具典型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δ13C113C2)特征,该类气藏具多期次复杂成藏过程,但超晚期页岩来源天然气的持续补充控制着聚集丰度;(3)中组合泥盆系—三叠系(须家河组之下)天然气以断层沟通的页岩超晚期释放天然气成藏为主。综合分析可见,筇竹寺组页岩(与页岩气)保存较好区域是...  相似文献   
28.
29.
资阳地区震旦系古岩溶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强  肖梅 《矿物岩石》1999,19(3):52-55
位于四川盆地的资阳地区在震旦系灯影组中发现了继威远震旦系气藏之后的又一大型气藏。区内7口钻井揭露的地层显示本区灯影组主要由一套震层状白云岩民,基质岩块具低孔低渗特点,有效的储集空间是由受古岩溶作用产生的溶蚀孔洞和构造作用产徨的裂缝共同构成,溶洞具有数量多,大洞多,发育集中的特点,裂缝具有成因,多期次,多产状的特点,对这套以缝洞型为玉的储层,由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单一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等)的方法难以其  相似文献   
30.
蔡雄飞  熊清华 《江西地质》1999,13(3):168-171
低水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海退式层序单元,沉积作用颇具特色,它是指示地层划分与对比,岩相,构造古地理,板块活动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