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超低水平液闪谱仪测定雨水、海水中的宇生核素32P3、3P的方法.通过对液闪谱仪的主要性能与技术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对液闪谱仪的效率及能量进行刻度,建立淬灭校正曲线,探讨影响测量本底的因素,实现液闪谱仪对样品的优化测量.并通过液闪谱仪对厦门沿岸地区雨水及厦门湾海水进行测量,得到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雨水中32P3、3P的月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30×10-2~3.18×10-2、0.28×10-2~3.05×10-2Bq/dm3,33P/32P)A.R.月平均值介于0.74~0.96之间,平均为0.87±0.03;厦门湾海水中32P、33P的比活度分别为1.52×10-2~4.62×10-2、1.28×10-2~3.72×10-2Bq/m3,33P/32P)A.R.为0.81~0.91.  相似文献   
82.
Comparative study on rain splash erosion of representative soils in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s the first event of soil erosion, rain splash erosion supplies materials for subsequent transportation and entrainment. The Loess Plateau, the southern hilly region and the Northeast China are subject to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 splash erosion in those regions are still unclear.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r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lash erosion on loess soil, red soil, purple soil and black soil,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lash erosion and soil properties. Soil samples spatially distributed in the abovementioned regions were collected and underwent simulated rainfalls at a high intensity of 1.2mm/min, lasting for 5, 10, 15, and 20min, respectively. Rain splash and soil crust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It shows that black soil sample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corresponds to the minimum splash erosion amount because it has high aggregate content,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Loess soil sample from Inner Mongolia corresponds to the maximum splash erosion amount because it has high content of sand particles. Loess soil sample from Shanxi Province has relatively lower splash erosion amount because it has high silt particle content and low aggregate stability easily to be disrupted under rainfalls with high intensity. Although aggregate contents of red soil and purple soil samples from Hubei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are high, the stability is weak and prone to be disrupted, so the splash erosion amount is medium. Splash rate which fluctuates over time is observed because soil crust development follows a cycling processes of formation and disrupti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two locations of soil crust development, one appears at the surface, and the other occurs at the subsurface.  相似文献   
83.
湖相沉积具有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而更新世以来的冰水湖泊可以记录冰期与间冰期的地质事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中国地势变化最为显著的过渡地带,发育较为完整的冰川地貌.川西理塘高原毛垭盆地发育由冰川堰塞湖形成的连续稳定的16 m湖相剖面,为纹层状泥与粉砂互层,在下部层位(深度约12.68 m和13.26 m)发现了由地震触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液化卷曲、球-枕构造、液化底劈和层间滑动褶皱变形,通过放射性同位素AMS 14C测年得到两期软沉积物变形事件的年龄为33 850~33 110、37 254~36 042 cal. BP.指示该地区在±37~33 ka期间至少发生过两期古地震事件:早期发生在37~36 ka之前,震级大于7级,晚期则发生于33 ka之后,震级6~7级左右.  相似文献   
84.
气溶胶可作为云凝结核或冰核参与云雾和降水的形成.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云雾水和降雨中的水溶性组分为研究对象,对于难溶性组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于2017年5~6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56″N,112°53′56″E,海拔1690 m)采集了21个云雾水和9个雨水样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直接分析其中的单颗粒化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海盐、矿尘颗粒和生物气溶胶对云凝结核和冰核的贡献较高(数量占比为67.3%~75.1%).结合气团轨迹分析发现,海盐气溶胶经长距离的内陆输送后仍是重要的云凝结核和冰核;(2)云雾水和雨水中颗粒类型差异较大,云雾水中海盐(35.7%)、有机物(12.1%)、有机胺(8.0%)及Fe(6.4%)的贡献更大,而雨水中矿尘(35.6%)、与有机物混合的黑碳颗粒(18.9%)的贡献高,反映了气溶胶形成暖云和混合相云过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85.
2014年12月27日,《气象与环境科学》第三届编委会2014年度会议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工程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及部分省气象局的顾问和编委近4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省气象局局长、《气象与环境科学》主编王建国对各位编委在百忙中参加这次会议,为本刊的发展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和给予了巨大的智  相似文献   
86.
Canopy interception of incident precipitation,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 forest's water budget, can affect the amount of water available to the soil, and ultimately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In this paper, a statistical-dynamic approach based on leaf area index and statistical canopy interception is used to parameterize the canopy interception process. The statistical-dynamic canopy interception scheme is implemented into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with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CLM-DGVM) to improve its dynamic vegetation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for continental China by the land surface model with the new canopy interception scheme shows that the new one reasonably represents the precipitation intercepted by the canopy. Moreover, the new scheme enhances the 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root zone for vegetation growth, especially in the densely vegetated and semi-arid areas, and improves the model's performance of potential vegetation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87.
河北省水资源状况的降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水资源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资源和气候降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选取河北省区域较均匀分布的39个代表站、45 a的月降水资料,对降水特征分区域做了初步分析。发现河北省近45 a降水具有总体减少的特性,期间发生过2次突然变干的过程,平原降水减少速率要远远高于山地。这种情况形成了河北省水资源的补给量不足,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近地层湍流通量与微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英  李跃清  赵兴炳 《气象学报》2009,67(3):417-425
简要介绍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大气综合观测站长期观测试验,并利用2006年1、7月资料分别代表该站冬季和夏季,初步分析和比较该地区冬、夏季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和湍流通最输送情况,得到了以下结论:(1)风、温、湿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冬季风速值平均大于夏季,风速极大值均出现在下午;冬季温度梯度早晚大,白天小,而夏季均较小;湿度梯度早晚大于白天.(2)中件条件下风速廓线对数关系表现为一条直线而非中件条件下略偏离对数关系,晚上均有逆温现象出现.在一定高度能观测到较弱的逆湿现象.(3)冬季以感热为主,潜热值较小,夏季以潜热为主,但感热也较大,且冬季通量值要远小于夏季;冬季动量通量平均大于夏季,二氧化碳通量远小于夏季;浅层(地面以下2和5 cm)土壤热通量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从土壤吸收热量,夜间则放出热量.(4)地面热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为强热源,夜间冷热源特征不明显.冬季和夏季全天平均表现为热源,但夏季强度远大于冬季,平均达到134 W/m2左右,冬季仪约35.3 W/m2.  相似文献   
89.
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英  李跃清  赵兴炳 《高原气象》2009,28(4):745-753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在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建立的大气综合观测站观测资料, 以2006年1月和7月涡旋相关资料分别代表冬季和夏季, 分析和比较了该地区近地层包括风速、 风向、 大气稳定度在内的平均场特征, 以及湍流强度、 无量纲化风脉动方差相似性和地表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月和7月稳定度基本集中在±0.5和±0.25之间; 湍流在<2 m·s-1的风速环境中发展最为旺盛, 随着风速的增大湍流强度减小迅速; 无量纲化三维风脉动方差符合Monin-Obukhov相似理论的“1/3”定律, 其最佳通用相似函数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都可以拟合得到; 地表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1月以感热为主, 潜热很小; 7月以潜热为主, 感热较小。  相似文献   
90.
广州夏季雨水硝酸盐δ15N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州2007年夏季雨水硝酸盐δ15的研究,讨论了广州地区雨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与之有关的大气化学演变过程。雨水硝酸盐占δ15N的变化趋势与N2O5含量的相似。暗示雨水硝酸盐δ15N与氮氧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过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白天雨水硝酸盐δ15N值偏低,与OH自由基氧化NOx生成硝酸盐的“白天反应”为主要反应相一致;18:00以后硝酸盐δ15N值呈升高趋势,则与N2O5累积的“夜间反应”成为主导反应相一致。因“白天反应”生成的HNO3的δ15N值受同位素分馏影响较小,白天雨水硝酸盐占δ15N值更能准确反映大气NOx的来源。白天雨水硝酸盐占δ15N平均值为2.5‰±2.1‰,表明除火力发电厂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来源外,雷电以及海源对大气NOx可能也有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