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2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7 毫秒
61.
用可西走廊和阿拉善地体东缘中寒武世15个采点107块定向岩芯样品,进行岩石磁学实验和古地磁学研究,结果表明,所采样品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分量B4组分在95%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验,其构造校正后的方向明显区别于华北地块及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区志留纪以来的特征剩磁方向.这一组分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349.9°E,21.1°N,95%置信圆锥半顶角A95为14.9°)与华北地块同时期的极位置相近,表明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体与华北地块主体之间,在中寒武世之后未发生明显的纬向相对运动;但在中寒武世-奥陶纪期间,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体相对于华北地块主体仍可能发生15°左右的逆时针旋转.这一旋转作用可能代表了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体与华北地块主体的增生过程,最终在晚寒武世形成统一的华北地块.  相似文献   
62.
望湖山韧性剪切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的雅干断裂带内。本文应用野外和显微构造解析、40Ar/39Ar和U- 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手段来恢复该剪切带的构造演化史,并探讨了其与中亚造山带碰撞造山的关系。望湖山韧性剪切带走向近东西,具右行走滑性质。糜棱岩中长石和石英的动态重结晶方式限定了其变形温度在400~500℃,属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动力变质带。剪切带内岩株状产出的糜棱岩化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31. 3±5. 7 Ma,侵入其中的同构造花岗岩脉结晶年龄为304. 8±2. 3 Ma。咸水湖组中同构造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脉结晶年龄为308. 9±2. 0 Ma。侵入剪切带且未变形正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88. 4±1. 3 Ma。以上限定了该期韧性剪切变形时代在331~288 Ma之间。剪切带中糜棱岩的黑(白)云母40Ar- 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了253~237 Ma坪年龄,与侵入剪切带的三叠纪花岗岩年龄近一致,为晚期岩浆热事件的记录。综合分析,望湖山韧性剪切带应为中亚造山带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碰撞造山的直接记录,并在早二叠世晚期本区域碰撞造山结束。  相似文献   
63.
张立文 《西部资源》2014,(2):212-214
集体土地如何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难题。以阿拉善左旗腰坝滩为典型的阿拉善"十大滩"农耕区,集体土地流转形式复杂,流转途径单一,流转程序不规范且矛盾多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农区集体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可行性及路径。  相似文献   
64.
张立文 《西部资源》2014,(2):219-220
阿拉善盟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全国的1/8,干旱缺水是制约当地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关键因素。阿拉善农区长期漫灌,灌溉效率不高,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又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引发了新一轮的生态经济危机。本文以阿拉善百日调研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调研,浅谈阿拉善盟如何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5.
7月7日,山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阿拉善盟旅游局、科协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2014年全盟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暨阿拉善盟导游贝讲解员风采大赛”正式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66.
采用LA-ICP-MS方法对采自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岩群及上覆的墩子沟群底部共6个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获得龙首山岩群上部变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01 Ga和~2.15 Ga,花岗质片麻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在2.04~2.17 Ga之间,变质重结晶(增生边)的年龄在1.89~1.93 Ga之...  相似文献   
67.
北祁连山—阿拉善地区寒武纪构造—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野外露头资料的详细分析,结合前人对该区的研究成果,对北祁连山—阿拉善地区的地层划分,构造演化及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对香山群、韩母山群进行了重新厘定,将香山群的时代厘定为寒武纪—奥陶纪,韩母山群厘定为震旦纪—寒武纪。在研究区共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海岸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及深海—洋盆相。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  相似文献   
68.
内蒙古阿拉善盟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年产300万吨洁净煤项目,日前在额济纳旗策克口岸建成,进入试生产阶段。策克口岸北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对应,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五个畜产品、矿产品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内蒙古、陕、甘、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近年来,额济纳旗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69.
阿拉善地块在新生代的变形是青藏高原北部活动的直接结果,各方面的资料显示这种影响仅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前的活动性已经很低。阿尔金断裂的延伸并不能穿过阿拉善与南蒙古相关断裂相连,我们的研究更偏重认为阿尔金断裂没有进入阿拉善地区,而是经过金塔—花海盆地南缘的宽滩山—黑山地区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相连,中新世中晚期,由于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事件,青藏高原由南向北挤压河西走廊地区,造成了金塔—花海盆地内部由近南北向构造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同时形成北山地区控制上第三系沉积(上新统)的东西向断裂。而阿拉善南缘产生右行走滑运动,地块的北部及内部则产生了近南北向的第三纪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以及金塔—花海盆地第三纪断裂控制的沉积与前人认为的强前陆、弱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类似。我们认为阿拉善及蒙古地区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近南北向的挤压,产生区域性的"共轭"断裂系统,由于这些地区早期构造的控制,这些新活动的断裂主要迁就于老构造,以脆性活动为主,在蒙古国形成了沿阿尔泰山的北西—南东向断裂和东南部的北东—南西向"共轭"断裂系统,而阿尔金断裂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则形成南侧的"共轭"断裂系统。北山以及金塔—花海地区则是这两组断裂的交汇地区,挤压作用明显,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并导致了新生代金塔—花海盆地的形成。阿拉善地块作为夹持在这两组断裂之间的地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向东挤出运动,在其东缘贺兰山西侧形成了新生代的挤压构造,而在其东北缘和西南缘则迁就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分别向北东和南西运动,产生相应的变形。该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阿拉善周围地区及其内部中新世以来的变形及其与青藏高原北部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巴彦浩特断裂位于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的边界构造带上,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古地震数据对全面理解贺兰山周边区域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研究相对薄弱的巴彦浩特断裂北段开展了断错地貌和古地震槽探研究。观测显示巴彦浩特断裂阿拉善左旗以北段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具逆倾滑,断层西盘相对抬升,在浅表形成半正花状构造组合。年代(56.28±4.04)~(82.2±5.78)ka的冲洪积地貌面上冲沟断错137 m,并在东侧形成断塞塘地貌,估计断层右旋走滑速率为1.67~2.43 mm/a。探槽揭示了3次具有显著地表逆倾滑破裂的强震事件,时间分别为(56.28±4.04)~(55.33±3.04)、(32.79±2.22)~(13.76±1.1)、(13.76±1.1)~(7.86±0.43)ka,逆倾滑量分别为0.44、0.35、0.29 m。与前人在巴彦浩特断裂南段的古地震研究进行对比,可知这3次古地震可能仅为部分事件记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贺兰山周边区域地震构造模型,贺兰山西侧右旋走滑的巴彦浩特断裂强震发震能力不容忽视,贺兰山两侧盆地不同性质断裂系共同构成了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活动边界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