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利用以现代数据建立的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地表降水量-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关系式以及古年温度值和古年降水量值,估算了位于长江下游流域的镇江、太湖、上海地区的晚更新世寒冷期以来不同地质时代的古年地表径流量值。结果表明,长江下游流域年地表径流量在晚更新世寒冷期较现代少约95—60%;在全新世早期由较现代少约34%至多约55%,而在全新世中期则很可能约为现代的1.2—3.3倍。  相似文献   
62.
长江下游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中新生代盆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念发  王武元 《江苏地质》1996,20(3):150-155
中生代期间,强烈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改变了长江下游地区古生代以来的台地沉积体制和区域构造格局的发展。在大量岩浆侵入和喷出之后,产生了一系列岩浆期后的陆相盆地,这些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岩浆斯后地壳均衡补偿作用的结果,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与岩浆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3.
地下水中砷含量过高是由特定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水化学条件所引起的。从长江下游沿岸(南通—上海段)第I承压含水层的沉积环境、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出发,根据砷的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借鉴前人的试验资料,分析第I承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因素及探讨砷超标的原因。  相似文献   
64.
长江下游地区巨厚砂层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进 《江苏地质》2004,28(1):27-30
根据张家港、扬州等地砂层中施工钻孔灌注桩的实践,论述了巨厚砂层对施工的影响,指出必须采取配制优质泥浆、建立科学的泥浆循环系统、选择合适的钻具及钻进参数、进行孔径检查、提高灌注效率等技术措施,介绍了在砂层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有效处理埋钻事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66.
铜陵矿区主要河流水质分析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矿区是长江下游重要的铜铁资源基地,也是典型的含硫多金属矿区,矿山酸性废水是矿业开发活动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对地表水体有很大影响。本文以铜陵矿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从常规理化性质、矿山酸性废水和重金属元素三方面分析了的水质现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矿区河流污染成分以有机污染和矿山酸性废水污染为主,其次是重金属污染。(2)在检测的46个河段中, 按综合污染指数大小分级,共计有93.48%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质严重污染的河段占 4.35%,水质重污染的河段占13.04%,水质污染的河段占 65.22%,水质轻污染的河段占10.87%;共计有6.52%的河段水质较好,均为清洁状态。(3)3条河流按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新桥河>顺安河>红星河,除顺安河外,其他均受到了矿山酸性废水污染。今后应重点关注矿山酸性废水的污染机理与风险评估,加强矿区水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7.
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部, 带内地震主要受长江下游和南黄海海域内一系列断裂的控制, 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 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 本文充分利用该带最新的区域地震台网资料, 历史地震复核资料以及地震构造等资料, 统计和计算了b值、 V4和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 探讨了带内b值空间分布与历史强震、 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空间分布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通过本文的研究, 获得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为概率危险性分析提供计算参数; 探讨了该带未来百年地震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了该带潜在地震危险区, 为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 研究结果对地震区划、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蒋建平  阎长虹  徐鸣洁  罗国煜 《岩土力学》2007,28(10):2077-2082
通过室内电阻率试验和土工试验,对长江下游苏州-南通长江公路大桥地基中深厚软土电阻率特征及其与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1)在同一钻孔(即CZK30)中,从粉质黏土→粉砂→细砂→中粗砂,土样的电阻率逐渐增大。电阻率随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而随垂直渗透系数、水平渗透系数、压缩模量、标贯等的增加而增大。(2)CZK30孔中粉质黏土电阻率随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压缩系数、液限系数增加而减小,而随压缩模量、黏聚力等的增加而增大。(3)通过拟合,提供了软土电阻率与物理力学参数相关关系的量化表达式,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点的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绝大部分在0.88以上。结果表明,土电阻率与其它物理力学参数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9.
长江南京段历史洪水位追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华春  王颖  李书恒 《地理学报》2004,59(6):938-947
沿长江南岸幕府山、燕子矶岸段的石灰岩崖壁上,保留着数道受江水浸淹形成的色深且具有溶蚀孔隙的水平印痕,沿江一线分布。在采石矶岸段的岩壁上也存在着高程大致相当的水位痕迹,反映出是保存在长江南岸岩壁上的区域性洪水位遗迹。经查阅现代水文记录与历史文献,分析对比区域地貌与沉积地层,初步论定:高出长江江面5~6 m,高程分别为8.5 m和9.5 m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水位遗迹是与现代长江洪水位相当的古洪水位遗迹,目前虽然已脱离长江江面,但现代长江洪水仍可达到此高度,其重现期为10~50年;高程为10.5 m的第三道水位遗迹较南京有文字记载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位仍高出0.3 m,相当于南京地区100~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水位,由此印证长江南京段防洪堤高度合适;而最高的一道古水位遗迹高程为12.8 m,可能相当于全新世高海面时的洪水位。  相似文献   
70.
长江下游河道演变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制图技术,通过对长江下游河床及江岸形态、结构、组成物质及其时空变化的分析和识别,建立近五十年长江河道演变图谱。在此基础上研究长江 下游河道演变规律,预测河势发展趋势,评价江岸的稳定性,为长江治理、防洪以及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