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梁红 《江西地质》1995,9(2):160-166
本文就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时,对锰,镍,钒产生与其浓度有关的化学干扰之机理及其消除干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Mara.  AA 《地学前缘》1999,6(1):0-0
文章专门讨论与特定成岩作用伴生的、铂和硫化物矿床形成的内生因素。该类成岩作用对矿石富集有显著影响。矿床的巨大规模起因于与广泛强烈的成岩过程有关的特殊的成矿作用。这些作用导致产在超基性杂岩中的特殊纯橄榄岩(矿石)、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中的低硫层和铁镁橄榄石纯橄榄岩(铂族金属矿床)的形成,以及富铁火成分异岩的透岩浆硫化作用(Cu Ni硫化物和Cu Zn Pb硫化物矿石)。还根据巨型矿床的成因模型提出了矿物学岩石学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3.
84.
祁连山西段蛇绿岩型超基性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祁连山西段具有代表性的大拉排沟等6个超基性岩体的岩石学,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及副矿物尖晶石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分布于祁连造山带的蛇绿岩型超基性岩,具有分异后的上地幔组成特点,其成岩作用比较复杂。岩体主要由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构成,为钙碱性系列的镁质超基性岩类。岩石化学成分具高MgO、Na2O,而低Al2O3、Fe2O3、TiO2、CaO、K2O特征。同时,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该类岩体均起源于分异作用相对较小的深部地幔。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CdCl_2·2.5H_2O为反应剂,采用“下垫上滴”缓冲刺的装样形式,通过大量镉盐的蒸发控制电极温度,使被测元素预先分馏,有效地改善了它们的蒸发行为,同时,减小了基体效应、光谱背景。本法其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各元素的检出限(×10~(-5))分别为:Pb(1),Sn(0.37),Cr(1.8),Ni(3.51,Mo(0.1)和Co(0.38),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9.5%  相似文献   
86.
本文描述了华北地区六个产地的超镁铁质捕掳体,它们均产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分布于华北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和华北西部近南北向的重力梯级带中。据新变晶大小所估算的应力值,在华北断块西部为250—300巴,华北断块东部为300—600巴。由捕掳体共生矿物组合得出岩石的平衡P-T条件为950°—1160℃及15—25千巴(50—80公里),所代表的古地温曲线具有海洋型地温,并有靠近大陆裂谷区地温曲线的倾向  相似文献   
87.
88.
对羟基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周长利 《地质实验室》1998,14(3):156-158
  相似文献   
8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样品中的总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岚  张映宿 《辽宁地质》1998,(2):154-15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工业废水中的总,通过标准曲线的线性及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方法检出限为Cr:0.03mg/L,可以满足工业废水样品中总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90.
1989~1997年于广东沿海设12个牡砺采样点,研究广东沿海牡蛎体总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部牡蛎样品的总含量均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属正常本底水平或轻微污染水平。牡蛎体总含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粤东海区。1989~1991年间,牡蛎体总的平均含量呈下降趋势;1991~1994年间,牡蛎体总的平均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没有显著变化;1994年以后,牡蛎体总的平均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