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4篇
  免费   5605篇
  国内免费   8848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4149篇
地质学   28970篇
海洋学   150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48篇
自然地理   721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755篇
  2022年   948篇
  2021年   1006篇
  2020年   853篇
  2019年   1028篇
  2018年   756篇
  2017年   842篇
  2016年   922篇
  2015年   1058篇
  2014年   1561篇
  2013年   1199篇
  2012年   1460篇
  2011年   1418篇
  2010年   1196篇
  2009年   1232篇
  2008年   1296篇
  2007年   1145篇
  2006年   1261篇
  2005年   1086篇
  2004年   1155篇
  2003年   1109篇
  2002年   1155篇
  2001年   1277篇
  2000年   1046篇
  1999年   1013篇
  1998年   1038篇
  1997年   1085篇
  1996年   1033篇
  1995年   1017篇
  1994年   949篇
  1993年   819篇
  1992年   857篇
  1991年   705篇
  1990年   656篇
  1989年   515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8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8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遥感技术在构造地质研究及成矿预测中的应用杨武年,朱章森(成都理工学院)本文应用现代化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多波段图像信息量大、对地质构造形迹显示的宏观性、信息连续性以及对隐伏构造具“透视”作用的特点,并据遥感横张大节理和剪切节理与宏观褶皱及断裂具有成因联...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介绍了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模式识别与地质构造解释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方法。文中利用Fisher方法划分构造段,利用极差分层和归并,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模式识别,通过井钻的模式识别结果给出井位所在地的地质构造解释。本系统已在IBMPC/XT及其兼容机上实现,对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的23个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实验,判别和解释正确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63.
《浙江国土资源》2005,(10):F0002-F0002
安吉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国竹乡”安吉县中部,县城西侧,成立于1992年,1994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4年在国务院开展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中,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64.
宁潭岩体是由马田、亭子、陈冲、老虎头 4个单元组成的遭受了变形变质改造的花岗岩复式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岩体属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其源区既包含有不成熟的富含长英质物质的特性 ,也有成熟的、富含粘土的特性。岩体的形成温度为 85 0~ 92 5℃ ,同位素年龄为 35 4~ 4 4 0Ma。可能是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 ,在拉伸构造作用下岩浆底辟侵位而成  相似文献   
65.
靖安油田北东区局部构造与石油富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进入第四阶段时,靖安油田北东部发育了延长组和延安组沉积,它们是主力产油层。区内石油产层的局部构造主要分为岩性差异压实作用所形成的局部性隆起;古地形突起上覆地层形成的披覆构造;由差异升降作用造成,但相对较少且不易与前两类区分。区内的局部构造与石油开发关系密切,直接影响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66.
辽宁东、西部地质上诸多差异并非是原地升降运动造成的,而是二个异地岩块经郯庐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运动迁移到一起的结果。辽东半岛原曾与鲁西-徐淮地区处于相同的古纬度。郯庐断裂北延的主干断裂应是抚顺-敦化断裂,它在辽宁境内是地层区划的重要界线。郯庐断裂在太古宙末期即已出现,曾多次变换其平移方向,最近一次大规模左行平移活动的高峰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结束于孙家湾组或泉头组堆积之前。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再论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