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580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为优化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综述;以辽宁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成因及表现,建立其影响机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背景下,海岛生态系统响应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和人类对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敏感反应与自恢复能力,是客观存在的、敏感的、难恢复的,具备长期性、差异性和可调控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与人为干扰作用下,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也不同,其驱动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区域经济弹性视角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对分析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依据经济增速划分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通过构建反事实函数测度不同阶段城市和分产业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揭示了区域经济弹性的演化特征,反映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结果发现:同一经济周期中抵抗力和恢复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抵抗力低受冲击影响严重的城市在随后的经济振兴过程中经济恢复发展好,存在“创造性破坏”过程;区域经济弹性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区域对冲击的抵抗力水平受前一经济周期恢复力的影响,区域经济弹性在引起区域应对冲击能力的变化同时其自身也因此而发生改变;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经历了衰退-恢复-下滑的波动历程,呈现倒“N”型,其面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第二产业更易受到冲击影响,第三产业抵抗力相对较高,老工业基地长期存在路径依赖、制度锁定现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严重,突破能力弱,过度依赖传统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针对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的规律特征,提出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关伟  满谦宁  许淑婷 《地理研究》2019,38(8):1979-1992
制造业及其关联行业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产业集聚测度指标、改进引力模型及投入产出分析,对辽宁省制造业及其关联行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空间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并与全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辽宁省制造业以资源及资本密集型行业专业化优势最明显,但1995—2016年间在全国内的比较优势整体上有所减弱;制造业的关联行业个数小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平均值,辽宁省制造业关联行业拓展空间较大;沈阳、大连与鞍山是全省制造业空间分布以及制造业产业链空间联系的中心城市,但多数制造业行业与其关联行业的共同集聚特征并不明显;经济效应方面,2002—2012年间辽宁省的制造业对全国国民经济的推动效应有所减弱,制造业产业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94.
地质遗迹是人为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地质遗迹是一种资源,保护下来既可以供人们研究,也可以通过适度开发成为供人们参观、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按时圆满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月起,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百日会战”活动,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快第二次土地调查步伐,全面提高调查工作质量,充分有效地利用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99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作为一种更具前瞻性、世界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面临着许多有待开拓的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思考,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和路径。在这方面,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的清原满族自治县,从2002年起就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超前的探索和实践。几年来,清原人民紧紧围绕建设辽宁生态大县这个总纲,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以此为基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水源基地、休闲娱乐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努力将清原打造成辽宁生态大县、工业强县、绿色食品基地县和一流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997.
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辽宁省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利用辽宁省1996-2005年数据建立模型,剖析辽宁省海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辽宁省海洋经济方面并不成立.因此,不能盲目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而应该走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就以上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依据全省 11个 1∶2 0万重力调查区实测的岩石密度数据 ,按《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划分的地层、侵入岩及混合岩进行系统整理、归纳 ,统计出全省密度参数 ,并划分出岩层主要密度界面 ,为重力资料解释提供了地球物理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辽宁岫玉以颜色鲜艳,质地细腻,硬度适宜,加工性好而驰名国内外。辽河期黑云二长花岗岩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为成矿有利地段。辽河群大石桥岩组含石英菱镁大理岩为矿源层,其层间东西、北西、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为控矿和储矿构造,矿体产于高温高压 SiO2不饱和的封闭型地质环境中。属早元古代层控+裂控型受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区超镁橄榄岩的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区超镁橄榄岩与硼矿的关系,作者通过硼矿与超镁橄榄岩两者在产出空间关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比较,发现:①硼矿体与超镁橄榄岩空间关系上具一致性;②硼矿体与超镁橄榄岩在岩石学上具继承性;③硼矿石、超镁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相似性,从而得出超镁橄榄岩不仅是该区硼矿的容矿岩石,而且对硼矿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岩控作用,进一步认为辽东硼矿的容矿岩石不全是镁质大理岩,其他富镁岩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成为硼矿的容矿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