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2.
蚊蝎蛉科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述的长翅目蚊蝎蛉科(Bittacidae)昆虫化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采自辽宁省北票市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由于特征独特,建立了一个新属——辽蚊蝎蛉属(Liaobittacus gen. nov.),并讨论了蚊蝎蛉类的演化关系与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对辽宁北部秀水盆地辽法D1井白垩系义县组上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等特征分析表明,义县组湖相泥岩在盆地内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为秀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义县组烃源岩TOC在1.37%~8.61%之间,平均值为3.70%,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Ro值较高,分布范围1.08~1.20,指示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04.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5,14(1):45-49,28
辽吉台块具有基底和盖层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演化阶段,在此着重讨论其盖层阶段的岩石建造及构造演化。将盖层岩系列分为五个岩石建造,并分析讨论各建造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试图通过建造来反映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在建造组合特征上与周边相邻地质体相比具有独特性,并且具有两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岩相古地理及古地磁表明辽吉台块具有由赤道附近向北运移的演化过程,推测于晚二叠世末与周边地质体拼合。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孢粉分析方法对中俄合作发掘获得的探方10中第3层、第2层采集的孢粉土样进行分析鉴定,研究了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的古代自然环境。孢粉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样均含有较多孢粉,但孢粉种类较少。出现的植物有23科,31属,其中乔、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有松科(Pi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桦木科(Betul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壳斗科(F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禾本科(Gramin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蔷薇科(Rosaceae)、杨柳科(Salicaceae)、茄科(Solanaceae)、瑞香科(Thymelaeaceae)、榆科(Ulmaceae)、荨麻科(Urtic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浮萍科(Lemnaceae)等21科的花粉;蕨类植物有石松科(Lycopod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两个科的孢子出现。研究表明,本区在以往所谓的隋唐时期暖温气候阶段呈现的唐中期比较干旱寒冷的气候特征应当是在晚全新世降温的大气候环境背景下,较高纬度地区的地方气候响应。辽代早期的气候愈发干旱寒冷化。中温带与寒温带的过渡是本区现代气候特征。本区的气候环境背景应当支持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本项研究一方面提高了这一地区晚全新世期间更小时间尺度环境研究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孢粉分析及古代植被和气候比较研究,为深入全面地了解靺鞨人不同经济形态和生业模式与环境背景条件的关系奠定了植物考古基础。  相似文献   
106.
邓辉 《地理学报》1998,53(B12):90-97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现代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辽代燕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论证了历史文献中“平地松林”、“千里松林”两个概念的地理内涵.群落构戚.以及各自的空间分布范围。井对辽代科尔沁抄地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也做了比较客观的复原。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最新活动段的重新划分,结合人工地震测深提供的深部壳幔结构特征,地震活动空间分布,重力测量、形变测量等资料,划分出三个中强地震危险区:宁城-新地区(5.5 ̄6级);朝阳-贝子府区(5.5 ̄6级)和义县-柴都台区(5 ̄5.5级)。认为未来30年内,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区为宁城-新地和朝阳-贝子府区。  相似文献   
108.
郯庐断裂及胶辽断块区现代地热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下水深循环过程产生的同位素物理分馏是地热水的δD ,δ18O值总是低于当地浅层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给出了地热水可能的最大循环深度与其δD ,δ18O值降低幅度的关系式 .研究区内地热流体逸出气体属于壳内气体 .郯庐深断裂现今以压性为主的活动方式一直延续至深部 ,基本阻断了深源气体向地表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9.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对同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出当时研究区属于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0.
《地图》2018,(4):102-109
白塔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每面作面阔一间,结构相同,高9.55米,宽7.55米。转角各用圆形角柱一根。各面均正中筑券龛安置佛像,周作浮雕装饰,俱为一佛二菩萨和二飞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