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重点论述了盆地3处铀矿床(点)含矿层早白垩世巴音戈壁组上段沉积相展布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认为该地区铀矿化发育主要受两种沉积环境控制:(1)受扇前辫状分流河道控制,该沉积环境内发育厚层砂体,具有泥-砂-泥结构,在潮湿、湿热古气候环境下,该沉积环境内的砂体中富含有机质和炭屑,有利于铀成矿;(2)受各类沼泽沉积环境控制,在潮湿、湿热古气候环境下,该地区发育大面积沼泽,沼泽沉积环境中多为泥炭、泥质岩及碳质岩沉积,有利于铀元素的吸附、沉淀、富集并成矿。受控于两种沉积环境,该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化矿体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卷状及板状。其成因为层间氧化作用与同生沉积富集共存。  相似文献   
92.
张成勇  聂逢君  刘庆成  凡秀君 《铀矿地质》2010,26(2):101-107,119
针对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沉积微相的电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该地区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巴彦乌拉地区的赛汉组属于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发育,单层砂体及多期河道叠置砂体厚度大,砂岩胶结物少,连通性和渗透性好,是良好的铀矿目的层。但由于泛滥平原微相不太发育,泥岩在局部地段薄,对形成理想的砂泥结构不利。  相似文献   
93.
根据岩芯、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以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南屯组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4种沉积相。扇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南一段的西北缓坡带和东南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南二段以及南一段的北部斜坡带,而在深湖-半深湖相中发育湖底扇。指出呼和湖凹陷南部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其中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聚集的重要相带。  相似文献   
94.
松辽盆地南部伏龙泉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一段为主力产气层段,但从未进行过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从岩芯分析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测录井资料,利用岩石相与测并相转换技术对工区内泉一段的沉积微相进行了刻画,提出伏龙泉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一段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共识别出心滩、河道滞留、泛滥平原和决口扇四种沉积微相,建立了辫状河垂向沉积层序,并对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泉一段为辫状河沉积,心滩发育,河道边部发育大面积的泛滥平原,心滩砂体呈透镜状,平行于水流方向在河道内分布,垂向上交错叠置,横向上大规模连片,分布稳定并具有较好连通性。  相似文献   
95.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析的需要,对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进行了复合河道、单一河道、结构要素及结构要素内部结构4个层次的结构格架表征。复合河道和单一河道的识别及边界确定主要依据洪泛沉积的测井响应及地层对比。而河道内部结构解剖基于沉积体的内部特征和地貌特点。据此识别出高地貌的坝核、坝侧缘及低地貌的河床、废弃河道和深潭5种基本结构要素,通过对地貌分析和要素识别查明了基本结构要素的分布及演化。而结构要素内部结构主要是由于非渗透性的沉积单元造成的渗流缓冲带和夹层形成的结构内部的次级分割,在坝体系内主要是前种泥岩,而在河床中则是停滞期的细粒沉积,基于坝边界,可对这些细粒沉积进行较准确的预测。通过研究建立了储层内部结构格架,为开发动态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苏里格气田盒8下砂体厚度大,砂体结构复杂,水平井实施中储层横向变化快,有效储层钻遇率较低,水平井提高气井产量的潜力不能有效发挥。笔者通过露头、现代河流沉积及岩心观察,明确了盒8下段复合河道的微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分析了储层内部结构、空间叠置方式和发育规模。为深化储层认识,指导水平井部署与地质导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产能最大的气田,其主力产气层——二叠纪石盒子群八段岩性致密,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但S47区块作为苏里格气田西区一个重要的新区,有关沉积微相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在岩心观察、钻井资料及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S47区块盒8段沉积微相,认为该区盒8段属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5种微相;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砂体,其次为河口坝砂体。沉积微相及其展布特征的新认识为该区储层预测、水平井整体开发提供了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为有效提高三角洲沉积相模拟的精度,以塔河T区为例,应用地震、岩心及测井资料,通过定量评估可容纳空间、物源供给和沉积搬运之间复杂的关系,建立该地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正演模型,并将此转化为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的三维训练图像,进行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研究表明: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分布受沉积正演模拟控制参数影响,其中砂质供应体积分数、沉积物流入比例、水流载荷量及洪水期间隔均属于强敏感性参数,对研究区三角洲砂体分布影响较大;砂岩含量沉积正演模型体现了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过程,符合研究区沉积特征,将其转化为三维训练图像,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结果在三维空间具有受训练图像约束的特征,体现了训练图像所反映的相带接触关系,并且与钻井认识一致。所提出的这种新的获取三角洲沉积体三维训练图像的方法,综合了沉积正演模拟与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对类似沉积体三维地质建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
温米退积型与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三间房组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基于单分流河道识别: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小,分流河道宽深比30~58,平面形态纵向由枝状向指状演化,发育CSm→MSp-l→FSh→FSp-h→FStr→FSp-h→Fr较细岩石相组合;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大,分流河道宽深比53~108,平面形态纵向呈指状-枝状-片状演化,发育SCm→GCSm→CStr→FSp-h→FSp-l较粗岩石相组合,湖底坡折带发育小型河口坝。水气交替注入能较大幅度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0.
目前,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相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等方法,对石南地区头屯河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认为石南地区头屯河组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头屯河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头屯河组二段沉积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由于湖平面的下降,辫状河三角洲进积,靠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头屯河组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