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一个高分辨率准全球海洋模式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域赤道潜流的起源。结果表明:赤道潜流在大约130°E处开始,流核位于225 m、2°N附近,最大流速超过15 cm/s,体积输运约1.6×106 m3/s,其水源来自棉兰老海流;在东部140°E断面,赤道潜流的北部主要是由棉兰老海流提供(9.7×106 m3/s),其南部主要是来自新几内亚沿岸潜流(9.1×106 m3/s)。  相似文献   
82.
The origin of the Ryukyu Current(RC) and the formation of its subsurface velocity cor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23-year(1993–2015) global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 dataset. The volume transport of the RC comes from the Kuroshio eastward branch(KEB) east of Taiwan and part of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pNPSG). From the surface to 2 000 m depth, the KEB(p-NPSG) transport contributes 41.5%(58.5%) to the mean total RC transport. The KEB originally forms the subsurface velocity core of the RC east of Taiwan due to blockage of the subsurface Kuroshio by the Ilan Ridge(sill depth: 700 m). Above 700 m, the Kuroshio can enter the East China Sea(ECS) over the Ilan Ridge, meanwhile, the blocked Kuroshio below 700 m turns to the right and flows along the Ryukyu Islands. With the RC flowing northeastward, the p-NPSG contribution strengthens the subsurface maximum structure of the RC owing to the blockage of the Ryukyu Ridge.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pNPSG cannot form a stable northeastward current due to frequent disturbance by mesoscale eddies and water exchange through the gaps(with net volume transport into ECS) between the Ryukyu Islands.  相似文献   
83.
何岩巍 《地图》2007,(3):54-57
北胡同,南巷弄“胡同”这词很有意思,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像什么“耳朵眼儿胡同”、“针鼻儿胡同”、“罗圈儿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等等。这个词现在专指狭窄的小街道,在中国南方地区(特  相似文献   
84.
类书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编纂形式,它的真正起源应该是《皇览》。在文献聚集、文献利用、文学创作、帝王影响、文献编纂、学术思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类书得以产生与发展。类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与思想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5.
热河生物群重大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书安 《中国地质》2001,28(4):19-23
简要介绍了近五年来热河生物群研究的一些重大进展,讨论际该生物群中两栖类、长羽毛恐龙、哺乳类、被子植物等化石的一些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指出热河生物群包含着鸟类真兽类、被子植物等重要生物门类起源的关键信息,最后讨论了热河生物群的地质时代及其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86.
87.
人类进化与第四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进化是第四纪的重要事件。本文论术了人类进化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即人类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现有的各方面的证据都表明人类起源于距今大约七八百万年前,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从猿人到晚期智人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支持现代人的多地区起源说。  相似文献   
88.
89.
季强  王旭日  季燕南  等 《江苏地质》2016,40(4):535-544
简要介绍了羽毛的结构、类型、发育过程、起源及早期演化,讨论了"单根管状羽毛"的性质,指出这种管状结构不是羽毛,而是高度变形的特化鳞片。尽管羽毛与爬行动物的鳞片同源,而且羽毛是由恐龙身上的鳞片演变而来,但关键在于小囊领的分异和羽枝脊的出现与否。也就是说,在形态结构上,如果表皮的角质化衍生物出现了羽根和羽小枝,就应该将其称为羽毛,未发生这种分异的结构应当归于高度变形的特化鳞片。同时还讨论了德国法兰克福圣肯堡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带纤维状结构的鹦鹉嘴龙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发现的植食性恐龙(Kulindadromeus zabaikalicus),认为二者发育的纤维状结构或羽毛状结构不是羽毛,而是高度变形的特化鳞片,并不存在鳞片与羽毛共生的现象。就目前的材料而言,羽毛仅限发育于兽脚类恐龙中,并不是所有的恐龙均发育羽毛。  相似文献   
90.
河豚毒素的微生物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豚毒素(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典型的神经Na^+通道阻断剂。最初从纯科(Tetrodontidae)鱼中发现,故被Tahara命名为Tetrodotoxin(TTX)。TTX的分子结构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化合物,分子式C11H17N3O8,相对分子质量为319,该分子中含有原酸酯结构,几乎所有的碳原子均具不对称取代。它微溶于水和浓酸,极易溶于含醋酸的水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纯品为无嗅无色针状固体结晶,易被碱还原。TTX非常稳定,在日光下曝晒20d或在盐水中盐腌30d,其毒性仍不能被全部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其具有胍基是TTX的活性部位,通过它TTX可特异地结合于神经细胞膜钠通道上,进而抑制Na^+内流,阻断神经兴奋的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