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691篇
海洋学   105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南海中建南盆地构造样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建南盆地是发育于南海西部陆缘我国传统疆界线附近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大部分区域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内。在对盆地近万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对盆地的主要构造样式以及它们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油气前景良好。盆地是属于早期断陷、后期经走滑改造而成的复合型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发育不同的构造样式:早期为断陷阶段,伸展型构造样式发育;中期为断坳—压扭或走滑反转阶段,产生走滑或压扭性构造样式;晚期为区域沉降阶段,以垂向沉积为主,无明显的构造样式发育。  相似文献   
13.
14.
GPS数据采集技术及其在海洋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雨生  陈敏  刘广山 《台湾海峡》2003,22(3):354-359
本文应用VB6.0开发了智能化的GPS数据采集软件.对该软件的功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对一些关键技术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利用该软件、GPS接收机及PC机的组合,可对走航式测量仪器(或移动设备)进行实时定位并保存定位记录,且大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数据,使得软件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5.
16.
富蕴断裂带位于阿尔泰山南侧,横切阿尔泰山褶皱带南缘及额尔齐斯深断裂,是一条呈北北西向展布的右旋走滑断裂带。沿断裂带发育一系列错断水系、错断冲积扇、挤压脊、走滑拉分盆地等反映右旋走滑活动的典型构造地貌标志。本研究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构造地貌测量,对沿富蕴断裂带发育的系统错断水系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富蕴断裂带发育不同级别的错断水系,大致可划分为6级:1931年地震形成的冲沟;90m左右断距的错断水系;150m左右断距的错断水系;500m左右断距的错断水系;1500m左右断距的错断水系;2000m以上断距的错断水系。同时,结合研究区及邻区的第四纪冰川资料讨论了不同级别水系可能形成时间:恰尔沟三级支流可能形成时间为末次冰期Ⅲ阶段末期,约20ka;恰尔沟二级支流可能形成时间为末次冰期Ⅰ阶段末期,约120ka;恰尔沟一级支流可能形成于该地区冰川广泛消融的倒数第2次冰期的Ⅱ阶段末期,约为250ka;恰尔沟、水磨沟、白杨沟、乌铁布拉克河、卡布尔特河等可能形成于倒数第3次冰期Ⅱ阶段末期,约为360ka。最后,我们估算出富蕴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1.46~4.99mm/a。  相似文献   
17.
祁阳山字型构造质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构造变形特征,对祁阳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传统山字型构造机制难以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诸多特征,且前人认为变形动力来源于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也与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实为NWW向的构造背景不符,因此祁阳弧形构造并不属典型山字型构造。基于研究区构造活动的客观实际,提出祁阳弧形构造的可能形成机制:NW向基底隐伏断裂和NNE-NE向主干断裂分别于印支期和燕山期产生强烈左旋走滑活动,从而使区域NNE向构造线在中段产生左旋偏转成为NNW向,从而形成S形的祁阳弧形构造。这一机制可较好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若干特征,如关帝庙穹窿呈NWW走向、北反射弧构造形迹不显著、北弧弧顶脱位及内弧曲率大于外弧、南弧弧顶脱位、紫云-中田-高峰串珠状穹窿的形成等。上述认识对华南地区弧形构造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除山字型构造作用和砥柱作用外,还应注意断裂走滑等其他构造活动对弧形构造的制约,以及多次构造活动叠加对构造形迹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自西向东分别出露北北东向的韧性滑脱变形带、脆-韧性过渡带和脆性的前陆褶断带。韧性滑脱变形带内的张八岭群片岩,广泛发生了低绿片相背景下的糜棱岩化。其中呈现为平缓的糜棱面理和近南北向的矿物拉伸线理。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分析显示,该韧性滑脱带一致为上盘向南的运动。该带以东依次变为上盘向南南东→南东的逆冲活动,总体上为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带。张八岭群所在的韧性变形带为深部陡立走滑构造与浅部脆性构造之间的滑脱变形带,其间的差异走滑变形,造成了该滑脱层在总体向北运动中出现上盘向南的剪切变形。对6处张八岭群片岩中15个不同粒级白云母的40Ar/39Ar定年指示,变形发生在(236.2±0.5)~(238.0±0.4)Ma的中三叠世晚期。这表明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深俯冲阶段,起源于陆内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断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复杂多样,除规模较大的逆断层外,还发育一系列北西向的走滑断层。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断裂体系分析表明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的走滑断层可分为花状走滑断层和简单走滑断层两类,二者在成因、剖面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研究结果认为走滑断层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双重控制作用,即能作为有效的运移通道,又能够起遮挡作用而形成圈闭。  相似文献   
20.
陕西小秦岭华阳川韧性剪切带的特征 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小秦岭华阳川韧性剪切带发育在新太古界太华群之中,野外调研和显微构造观察结果表明,该韧性剪切带是由构造片岩、眼球状片麻岩组成的深层次韧性剪切带,具有逆冲兼左行走滑的斜冲特征。对韧性剪切带构造片岩黑云母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坪年龄为419M±0.6Ma,反等时线年龄为417Ma±0.8Ma。认为华阳川韧性剪切带及其相应的小秦岭区域主导构造变形是发生于419Ma左右的秦岭加里东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