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931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2216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它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河。藏语称河为"曲",称湖为"错"。尼洋河,藏叫它尼洋曲。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由西向东流,在林芝县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307.5公里,差2273米,平均坡降达7.39%。其源头为古冰川作用的围谷,海拔5000米左右。尼洋河平均流量53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2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可达208万千瓦。  相似文献   
992.
徐凤翔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5(3):F0002-F0002,1
<正>绿水缬清波,青山绣芳质。——【唐】李白《还涂临渚》尼洋河三角洲,宽阔达十余里,位于林芝地区林芝县,是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江河汇合的地方。江水到了这里,不再是奔腾的急流,宽阔的江面上,江水把河床切割得支离破碎,而正是这种支离破碎感,才让尼洋河三角洲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993.
西藏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结合四川汶川8.0级地震、西藏当雄6.6级地震应急总结,提出西藏地震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4.
为更好认识聂荣微陆块上的泛非-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并约束其构造演化,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安多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安多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 km,4件片麻岩的野外产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片麻岩中锆石微量元素示踪、成因分析研究表明锆石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征,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在505~517 Ma,为中-晚寒武世,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的时代.样品具显著高硅,富碱的特征,碱度率AR=1.73~3.7,分异指数DI=70.78~90.28,岩石铝饱和指数在1.02~1.05,FeO*/MgO介于2.63~4.50,10000×Ga/Al在2.12~2.41,P2O5和Al2O3含量随SiO2增加而降低,Th,Y与Rb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片麻岩类原岩的成因类型属于分异的亚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资料,安多片麻岩原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碰撞造山过程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微陆块上发育的中晚寒武纪岩浆事件可能是泛非造山作用结束之后,沿冈瓦纳超大陆边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1981-2010年西藏霜冻日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藏38 个气象站点1981-2010 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和R/S 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霜冻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异常、突变等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霜冻日数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减幅为3.3~14.6 d/10a(37个站P < 0.0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霜冻日数减幅在增大。在10a 年际变化尺度上,大部分站点霜冻日数20 世纪80 年代为正距平、21 世纪初为负距平;90 年代霜冻日数以正距平居多。有8 个站点霜冻日数存在突变点,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以1997 年居多。特多霜冻日数发生频数为0~3 次,多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特少霜冻日数频数介于0~4 次,以21 世纪初居多。特多霜冻日数发生频次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不密切,而特少霜冻日数发生频次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6.
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 ~ 2008年的逐日冰雹资料和2007~2008年的天气图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天气背景,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年均冰雹日数呈下降趋势,并呈现出2~3年的准周期变化.多雹区沿高原地形和山脉呈带状分布,北部较多,西部和东部相对较少.全区年均冰雹日数为20.8天,最大中心位于那曲;西藏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季、月、日变化,冰雹在3 ~ 10月均有发生,主要出现在6~9月,为典型的夏雹型,夜间和早晨很少降雹,主要发生在12 ~20时之间.西藏地区冰雹与海拔高度和雷暴有很好的正相关,冰雹的发生与低涡、切变线、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高等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基于网站群理念的西藏国土资源网站群建设实践,详解了西藏国土资源网站群的建设背景、思路、方案和维护现状等。西藏国土资源网站群的建设为政府网站群建设和网站整合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8.
西藏得不日错—拉果错湖链形态、水文与水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不日错—拉果错湖链包括三个微小型上游淡水湖和一个92 km2的末端盐湖, 在青藏高原湖链中是一个微型湖链。研究发现, 该湖链是一个陆地、湖泊和河流空间分布清晰的小流域; 但湖泊的补水量与其隶属的次级集水盆地面积无正比关系, 地下水对湖链进行了跨越空间顺序的补给, 且明显与湖岸线发育度(SDI)有关。湖水潴留时间差异极大, 源头湖泊得不日错仅为4.39天, 而末端湖泊拉果错长达1 586.96天(4.35年)。在水质特征上, 湖链中三个上游湖泊相似性极显著, 而末端湖泊则与基布茶卡和扎布耶北湖极为相似, 表明藏北高原湖泊水化学的演化具有相同趋势。湖链中, 大多数湖泊水化学成分的含量, 随着湖泊在湖链中位置的降低而逐渐增加; 但K+在湖泊内是消耗过程, 在河道内却是一个增益过程; Ca2+的趋势是随着湖链水体下行浓度逐渐减少; 与1978年对比, 拉果错湖水盐度下降了23.98%, 与青藏高原湖泊湖水淡化趋势相吻合; 但 SO2– 4和CO2– 3表现出含量大幅上升的异常变化, 上升幅度分别为127.77%和288.95%, 原因有待探明。总之, 青藏高原湖泊的水源补给特征值得从事西藏湖泊水文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999.
沉积相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及岩相古地理的基础与重要依据。本文报道西藏昂仁县扯假错剖面渐新统日贡拉组的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相及垂向上沉积演化特征。该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系,为砾岩、砂岩夹粉砂岩和泥质岩,具典型的河流环境沉积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该时期的沉积环境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研究石隆矽卡岩型白钨矿点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探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钨矿成因类型和找矿标志。结果表明:石隆白钨矿点的矿化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云英岩型。基于矿(化)体已有地表工程揭露和矿产剖面测量结果,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钨矿找矿潜力。该矿点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