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5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345篇
地质学   3062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43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5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藏尼玛砂金矿中金和银的提纯与精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纯与精炼西藏尼玛砂金矿中的金和银,在王水介质中制作供还原的Au液,选择草酸作为还原剂很容易将Au还原,而且不与其他金属离子反应。砂金的提纯与精炼要经还原Au液、排除HNO3和砂金的2次溶解及Au的还原。尾渣以NaCO3、硼砂、KNO3为配料在焦炭炉中进行熔炼和泼珠,进而分离出金、银。在提取银的操作中,采用饱和NaCl水溶液。制定的金、银王水法提纯与精炼流程所产出金锭的成色大于等于99.99%,银锭成色大于等于99.90%。  相似文献   
102.
Diamond was found in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ophiolite and harzburgite from Luobusha, Tibet. There are silicate inclusions in some diamond grains from this area.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CD (charge coupled detector) technology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clusion in diamond from the ophiolite of Tibet. Diffraction patterns are obtained even though the inclusion is only 20 μm in crystal siz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lusion in diamond consists of talc and clinochrysotile. Therefore, it is clear that the diamond from the ophiolite of Luobusha, Tibet, is natural diamond rather than a synthetic one.  相似文献   
103.
西藏那曲镇是全世界海拔最高、含氧量最稀薄、最后一个安装自来水的地级城市。那曲镇海拔高度为4500m,冻土层深达2.8m,地下水丰富,基础开挖超过lm时就有地下水渗出,且土质多为流沙型,施工时容易引起塌方,施工环境恶劣。本文就那曲镇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给水管道的安装及维修。  相似文献   
104.
敌布错—嘎仁错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高原湖泊、生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区。区内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集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5.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驱龙铜矿发育多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元素Cu、Mo、(Ag)异常强、规模大,异常与矿化区一致;伴生元素Au、Bi、Pb、As、Sb、Hg异常在Cu、Mo异常边部并套合产出的B Co、Ni Mn Zn的异常主要分布铜钼矿化带外侧.Na2O在矿化区显示负异常,K2O为正异常.从异常元素组合、水平分带性和贫Na2O、富K2O的成矿环境表明,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相似文献   
106.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原油同位素类型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整个东部凹陷原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偏重 ,指示其源岩有机质中藻类和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少 ;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值关系揭示东部凹陷大部分原油样品与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的特征相近 ,而南部和北部地区少数样品表现出负的碳同位素异常 ,与该区中生界源岩样品的接近 ,推测原油中可能混入了中生界来源的油气。南部地区各样品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和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曲线均相似 ,揭示了两者具相同的油气来源。北部地区各原油样品的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间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茨榆坨地区的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值比牛居地区的系统偏轻 ,可能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引起的 ,表明茨榆坨地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的特征。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研究油气来源和成藏特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7.
西藏蛇绿岩中硅铁合金组合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端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不寻常的硅铁合金组合。4种硅铁合金的理论分子式分别为Fe0.84Si2.00(Fe3Si7)、Fe7Si3、Fe6Si4以及Fe4Ti3Si2P。这些合金均选自铬铁矿石的人工重砂中,在少数颗粒中见到由3种硅铁合金组成的交生结构,明显表明这些合金的同生和同成因性。推测它们为化学反应成因,来自于核幔边界地带。  相似文献   
108.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总被引:98,自引:10,他引:98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发生了以挤压为主到以伸展为主的转变, 形成北北东向的盆岭格局, 岩石圈快速减薄, 岩浆作用活跃, 引发了爆发式成矿. 确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时限是理解构造转折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报道了多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 重点对包括华北陆块南北缘、燕山、胶东等典型地区的构造分析确定了由挤压构造到伸展构造的峰期; 东部沉积盆地热史恢复结果判明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的变化和热体制的变更转换的时代; 盆地分析揭示了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华北东部盆地由挤压挠曲型到伸展断陷型的转变期; 通过火山岩喷发、与伸展构造有关的花岗岩类的形成, 克拉通内部和边缘的金矿爆发成矿期, 以及通过火山岩中的下地壳包体研究等限定了岩石圈减薄和壳幔置换的峰期. 以上研究结论一致, 即华北东部构造体制转折的峰期时限起于约150~140 Ma, 结束于约110~100 Ma, 峰值是120 Ma.  相似文献   
109.
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西藏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之一 ,加速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发展 ,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实现 2 0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学部于 2 0 0 2年 3月组织 10余位院士和专家围绕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问题开展咨询研究 ,并于 2 0 0 2年 7月 8日至 19日赴西藏拉萨、林芝、那曲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研究组还先后征询了国家计委、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西部开发办以及西藏自治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 ,完成了“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咨询报告。现将“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咨询报告全文转发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0.
洪大卫  王涛  童英  王晓霞 《地学前缘》2003,10(3):231-256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华北地台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同时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类似的Sr、Nd同位素特点 ,许多花岗岩和火山岩还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 ,根据现已积累的大量Sr、Nd同位素资料 ,从整个华北地台岩石圈的角度论证了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富集的性质、富集地幔发生的时代及其形成机制 ,进而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指出本区岩石圈富集地幔的形成是在Pangea超大陆裂解时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 ,被拆沉的太古宙古老地壳重循环进入地幔改变了地幔成分所致 ,说明超大陆裂解、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和富集地幔形成之间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超大陆裂解伴随着大陆地壳生长和消亡 (重循环 )的大体平衡。结合全球地震层析资料 ,进一步探讨了由俯冲大洋残片转化的下地壳同古老克拉通地壳物质在花岗岩源区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