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236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315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油源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志丹地区勘探发现了长10油藏,原油密度为0.8152g/cm^3,全烃色谱图的主峰为nC13~nC15油质较轻。轻烃组分中环烷烃较为丰富,芳烃含量低,呈姥植均势(Pr/Ph为1.21~1.45),原油的δ^13CP08值为-31.78%。,甾萜烷分布与主要参数特征为:重排藿烷类相对丰度很高、伽马蜡烷低,Ts/Tm比值很高(5.54~7.26)C30^*/C50藿烷比值高(0.67~0.72),C29Ts/C30藿烷比值高(0.38~0.52),甾烷中重排甾烷较高、αβ和βα构型甾烷丰富。ααα-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反映了较为典型的湖相油型油特征。油-油、油-源对比显不,该区长10原油来自长7优质烃源岩。石油可能是在湖盆中部长7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地区通过垂向倒灌进入长10油层组、经侧向运聚成藏的。据此,预测盆地长9和长10油层组具备良好的成藏与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2012年成都市PM10浓度分布情况及其与地面气象条件的相关性,通过分析2012年PM10浓度的分布情况,选取了13次污染过程,并对这些过程中的地面气象要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浓度呈波状分布,其中3月和11月分别达到峰值,7月为全年最低;过程期间各变量具有以下特征:PM10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当有降温升压时PM10浓度减小;24小时变压变温都较小,表明天气较稳定;地面风速小,普遍小于2m/s,且主要为弱偏西偏北风,而当风速增大时有利于PM10的扩散;低能见度与较大的相对湿度对应较好,二者有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3.
利用2009—2011年春节期间大同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和气象资料,分析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燃放时,如果有降雪,降雪对PM10的上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降雪时,风速仍是影响PM10的主要因素。除夕11:00—13:00、23:00—01:00,元宵节18:00—21:00,为PM10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最大的时段,其间PM10很高。集中燃放后,如果风速较大,PM10升高后很快降低,没有污染较小,而风速较小时,PM10升高较明显,对空气污染较严重。风速与PM10质量浓度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偏小。  相似文献   
84.
作者在野外工作中,于遂昌─大柘变质岩断块(下称遂昌变质岩断块)北西侧,麻车─后山垵等地的地表或探矿巷道内,相继发现了多处糜棱岩化岩石露头,认为这一带存在一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经对该带的地质,地球化学及金银矿分布的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指出该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银矿化活动可分为两个期次,即早期金在韧性剪切活动中初始富集,晚期的脆性变形在局部地段形成金矿体。提出在该韧性剪切带找矿工作中,应重视继承韧性剪切带的脆性断裂和断裂带内的浅色蚀变组合及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85.
本文探讨了几种推算山区≥10℃积温的方法,认为由我国学者所采用的直方图推算法以及计量地理学中的三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推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不完善和局限性,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复合推算,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6.
景维立 《测绘通报》2018,(6):153-155
架线施工在送变电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方式是采用弧垂法,但是效率很低,无法在跨越高速或高铁普及的条件下应用,需要应用装配式架线技术,目前经过验证的是通过全站仪配合棱镜测量的方式,但是也存在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实际项目,探索研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装配式架线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inhalation exposure to indoor ambient air from coal-burning environments is causally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health risk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s behind the adverse health effects,the hemolytic activity of PM10(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10 um or less)samples collected from homes burning coal in the recognized China"cancer village"Xuanwei were evaluated and matched against their trace elemental conten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emolytic activity of indoor PM10 in coal-burning environments ranged from 4.28%to 5.24%,with a clear positiv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Although low dose samples exhibited a reduced hemolytic activity,PM10 could have a toxic effect upon people in a coal-burning indoor environment for extended time periods.The concentrations of analyzed trace elements in PM10 samples ranged from 6966 to 12,958 ppm.Among the analyzed elements,Zn,Ti,Ni,Cu,Pb,Ba,Mn,Cr and V were found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and accounted for over 95%of the total elements.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analyzed elements in the PM10 sample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M10 hemolytic activity.Of the analyzed elements,Zn,Pb and C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emolysis,while Li,U and V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emolysis of human red blood cells(RBCs).Therefore,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could b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hemolytic capacity of indoor PM10 in coal-burning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88.
涠西南凹陷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茂  董桂玉  漆智 《沉积学报》2015,33(2):314-325
为了促进涠西南凹陷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开展了油区沉积相精细研究。利用岩芯、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的基础上,将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岩芯描述基础上,进行单井沉积相、连井沉积相、平面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流三段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并系统划分了沉积微相类型。探讨了碎屑流沉积的相带归属,将发育在河道中的碎屑流沉积划分为河道型碎屑流沉积,将单独产出的碎屑流沉积根据沉积环境不同划分为水上非河道化碎屑流沉积和水下非河道化碎屑流沉积。最后对各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符合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89.
北京平原构造断块划分及微断块第四纪活动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北京平原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在活动断裂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对北京平原区进行构造断块划分的方案。将北京平原区划分为7个"断块",即马池口—沙河、小汤山、顺义、平谷、丰台—来广营、大兴—通州及房山断块。据断块内次一级活动断裂和第四纪地层沉降发育情况,进一步可划出活动微断块,把以研究单一活动断裂重点转变为以控制微断块边界的交汇活动断裂组相互作用为中心。从而揭示出第四纪以来微断块边界交汇活动断裂组的特征、活动方式及其规律等,可为首都城市建设规划和减轻地质灾害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保障城市地质安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0.
滩坝砂是港中复杂断块油田沙一段重要储集层,滩砂和坝砂在砂体厚度及后期产能方面差异明显。为揭示港中油田富油砂体复杂的分布特征及控油模式,从动静态资料入手,逐次重点分析区内砂体、有效储层、油砂体的纵横向分布变化,引入并界定港中油田富油砂体概念、标准。研究认为,港中油田滩坝砂富油砂体具地质储量大,单井日产高,原始地层压力高、稳产时间长的特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板3油组和滨Ⅰ油组等5个主力单砂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南四断块、北三断块。探讨了复杂断块油气田富油砂体分布受控因素及分布模式,指出沉积相控、成岩控油、断层控油、微构造控油及构造-岩性控油是港中油田滩坝砂油气富集5种主要控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