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西伯利亚下地幔底部的剪切波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D"在地球动力学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震学研究已表明,D"区存在着显著的大尺度区域的地震波各向异性,但由于地震震源与接收台分布的地理局限性,D"区各向异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北太平洋、加勒比海、阿拉斯拉、中太平洋等地区(Wookey et al,2005;Garnero,Lay,2003;Matzel,1996;Pulliam,Sen,1998),对西伯利亚下地幔底部的各向异性研究目前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102.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冻土退化、海冰消融、河流径流增加及海洋动力发生变化,这些因素连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都影响北冰洋中汞的输入和运移。对取自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的87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汞含量测试与分析,发现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分布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可分为近岸低汞区(33 ng/g)、陆架中部汞含量中等区(58 ng/g)和北部深水高汞区(84ng/g)。总体来看,从近岸向外海,汞含量随水深的增大而升高。结合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和比表面积等指标,发现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物中黏土含量与汞含量呈现正相关,显示了沉积物粒度对汞分布的控制作用。近岸由于受河流输入、海岸侵蚀和环流分选等因素的影响,沉积物粒径较粗,导致汞含量较低,而北部陆架深水区的细粒沉积物则吸附了更多的汞。在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沉积汞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在东西伯利亚海相关性较弱,这可能是因为东西伯利亚海的沉积有机碳来源相对更为复杂。基于沉积汞的富集因子指标,我们认为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汞的污染水平整体较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3.
北冰洋西伯利亚陆架海是北极气候快速变化最为显著的海域之一,而沉积硅藻作为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对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拉普捷夫海表层沉积物开展了硅藻组成鉴定,利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硅藻属种与1986~2015年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海冰密集度、表层海水盐度是影响研究区表层硅藻分布特征最主要的因素。此外,根据表层站位与环境变量的典型对应分析,可将西伯利亚极地海域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海冰硅藻组合带、暖水硅藻组合带、沿岸硅藻组合带和混合硅藻组合带。这些表层站位的分区与相应区域的海流模式有明显的相关性,海冰硅藻组合带仅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高纬度地区;暖水硅藻组合带位于受白令水和太平洋海水的分支——阿拉斯加沿岸水影响为主的区域;拉普捷夫海南部的沿岸硅藻组合带则受到河流径流和西伯利亚沿岸流的强烈影响;混合硅藻组合带受极地冷水、海冰覆盖、太平洋暖水和陆地径流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干旱气象》2021,39(1)
利用英国哈德莱中心海冰密集度资料,通过相关、合成等统计方法分析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发现拉普捷夫海以北及东西伯利亚海以东海区的海冰密集度变化可作为预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前兆信号。当拉普捷夫海以北及东西伯利亚海以东海区海冰密集度偏高时,欧亚中高纬中部地区2 m气温经向梯度增大,乌拉尔山地区阻塞偏弱,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长江中下游冬季气温偏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5.
西伯利亚克拉通由结晶岩和沉积在裂谷/凹陷盆地中的前寒武纪层状沉积岩组成,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的占生代岩层则沿克拉通边缘沉积,形成一个地层年代向外变新的同心状沉积样式。这套沉积位于向外变厚的中生代剖面之下。西伯利亚古大陆的北部和东部边缘由于与其它构造板块碰撞导致挤压变形,随后便成为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06.
作为岩石圈伸展拉张背景侵位的特征岩石,基性岩墙群(煌斑岩、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等)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日益受到地质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显示,基性岩墙在全球范围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区,且年代格架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纪时期(2.4Ga、2.1Ga、1.8Ga、1.4Ga、1.0Ga)。目前,国内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主要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华南、西藏和塔里木盆地。本研究基性岩墙来自山西省大同附近,对于该套岩墙,本文给出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3Ma,岩石具有变化较小的主元素变化特征(SiO2=50.78%~51.35%,TiO2=2.16%~2.32%,Al2O3=14.53%~15.08%,Fe2O3=12.42%~12.66%,MnO=0.13%~0.16%,MgO=5.14%~5.35%,CaO=7.93%~8.25%,Na2O=3.52%~3.78%,K2O=1.01%~1.14%和P2O5=0.24%~0.36%)。另外,基性岩墙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侵石元素(Ba,K和Sr)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Zr),亏损Th、Pb和Ti。同时,基性岩墙具有相对一致的(87Sr/86Sr)i比值(0.70422~0.70423),正的εNdt)值(5.8~6.1)和变化较小的Nd模式年龄(tDM1=0.67~0.72Ga,tDM2=0.57~0.59Ga)。以上特征表明,基性岩墙来自亏损软流圈地幔的分布熔融作用,岩浆侵位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辉石和含Ti相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但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影响。基性岩墙的成因上与华北克拉通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拉伸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7.
周闻 《海洋世界》2004,(11):32-33
在靠近严寒的北极地带,你可以有机会换换口味,尝尝当地的特色大餐——地球上早已灭绝了的猛犸象的肉。据说,这种肉已经至少冰冻了1.1万年了。希望您真的不要太惊讶了。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长江流域50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北极海冰资料,分析了2011年冬季长江流域气温持续偏低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强及稳定维持,是长江流域冬季气温持续偏低的主要影响系统,其持续天数和强度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大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乌山阻高和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偏强和持续天数偏多易发生在La Nina年,500 hPa环流特征类似于La Nina年冬季平均环流条件;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小使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得到加强和乌山阻高持续。La Nina事件和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小是长江流域冬季气温持续偏低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109.
夏草 《气象知识》2013,(5):63-65
对于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人来说,“贝加尔湖”这个地名可谓耳熟能详。因为寒潮入侵我国的3条路线(西路、中路、东路)中的“中路”,就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国一带,经过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0.
任曼琳  张文君  耿新  刘超 《气象学报》2020,78(2):199-209
基于1960—2017年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753站逐日平均温度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大气中心(NOAA)重建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ENSO对中国冬季天气尺度气温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NSO与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天气尺度气温变率呈显著正相关,即厄尔尼诺年冬季,中国气温波动幅度增大,天气尺度气温变率明显较强;而拉尼娜年冬季,气温变化相对平稳,天气尺度温度变率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加强了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经向温度梯度,根据热成风原理,局地大气斜压性增强,西伯利亚地区的风暴活动和下游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天气尺度变异也随之加强,因而有利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尺度温度变率的增大。拉尼娜年冬季,异常情况与之大致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