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42.
基于改进广义Hough变换的高效测井图像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广义Hough变换可以检测任意形状的曲线,而且较Hough变换运算量小,存储空间要求小。但是对于测井曲线这种大图像用广义Hough变换寻找倾斜角在速度上仍显迟钝。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广义Hough变换,只选边界线段的端点作为参考点,可以较快地检测出倾斜角,速度比广义Hough提高了10倍以上。在图像校正方面,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逆旋转算法,能有效地解决孔洞和锯齿现象。与已有的算法比较,新算法更快、更精确、消耗的内存更小。运算时间只有传统算法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4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孔洞充填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振宏  胡健民 《地质论评》2011,57(3):444-45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以碳酸盐岩溶蚀孔洞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通过100余口钻井300余个岩石薄片,以单个薄片的溶斑为研究对象,发现孔洞的充填程度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东、西部地区发育的孔洞被完全充填,孔隙消失殆尽,而中部地区孔洞被部分充填,存在大量的剩余孔隙,为油气储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孔洞充填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以...  相似文献   
44.
孔洞型储层是国内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中最常见的一类重要储层。但关于用测井方法计算这类储层油气饱和度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多数情况仍沿用传统方法。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孔洞型储层岩电关系,得出了其岩电关系曲线存在特殊的"平台"现象,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孔洞特征的岩心的单因素数值模拟和岩电实验,详细研究了不同孔洞大小、数量及分布对岩电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饱和度通解方程理论确定了孔洞型储层测井饱和度解释方程的具体形式,从水电相似原理出发推导得出方程参数是与孔洞和基质孔隙的大小分布等孔隙结构有关的物理量。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核磁测井资料构造核磁毛管压力曲线、求取孔隙结构参数、进而确定方程待定参数的方法。现场应用证明,新方程的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取心分析结果符合良好,平均绝对误差为5.8%。。  相似文献   
45.
针对普通孔洞修补方法在修补复杂曲面的孔洞无效或者所修补的曲面不光滑等缺点,提出基于自适应切片的孔洞修补方法。首先,在考虑点云局部特征的情况下对整体点云进行自适应切片,在得到切片后引入总体最小二乘进行拟合,最后,在线上取点填充缺失的点云。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切片法修补孔洞能够顾及到点云的曲率和密度变化,保持点云的局部特征,用总体最小二乘法拟合切片得到的孔洞填充点云精度较高,光滑性好。通过对比常规方法,可以得到基于总体最小二乘自适应切片方法修补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6.
陈志刚 《地震学报》2015,37(4):617-1244
本文采用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稳态水平剪切波(SH波)在各向异性弹性半空间中任意形状孔洞上的散射及其对地面运动的影响.在变换空间中构造出自动满足各向异性半空间水平表面上应力为零的散射波函数,并根据孔洞表面应力为零的边界条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散射波函数的系数.用介质的各向异性性质来模拟地质条件,给出了SH波作用下含圆孔、椭圆孔和方孔的各向异性半空间表面位移幅值的数值结果,并分析了介质特性、孔洞的形状、埋深、入射波波数及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地面运动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表明:介质的各向异性对含有孔洞的半空间表面的地表位移具有显著的影响;沿一定角度的入射波在某一频段内所引起的地表位移幅值比各向同性介质的可能要大,且随着孔洞埋深的增加,地表位移的幅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7.
按照波函数展开法和镜像方法,对直角域中半圆形凸起和圆形孔洞对SH波的散射进行了分析,得到其稳态解。对含孔洞和凸起的直角域做分区,等效为一个含孔洞与凹陷的直角域和一个圆域的契合,其在分界面上满足位移和应力的连续性条件,即契合条件,分别构造两个区域内的位移波函数,按照孔洞边界柱面上的应力自由和契合条件定解波函数展开式的系数。按Fourier级数展开法,得到定解条件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截断求解,进而得到问题的解析解。数值算例给出圆形孔洞边沿动应力和地表位移幅值的分布情况,得到直角域自由边界、凸起、孔洞对散射和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采用数码相机拍照法对狼毒盖度进行了研究。选择过绿特征区分绿色植被和非绿色植被,结合亮度特征和面积阈值从非绿色植被中自动提取出狼毒花,并提出一种基于行程标记的孔洞填充算法对狼毒花中的孔洞进行了填充。选取10张照片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Kappa系数为0.80,结果发现:对狼毒茎叶和牧草之间,不宜采用过绿特征进行区分;在HLS色彩空间下,根据色调特征自动提取狼毒茎叶效果一般;对20张照片中的狼毒花的面积和茎叶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表现出了很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回归模型计算茎叶面积效果较好;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狼毒茎叶面积,获取照片时最好处于狼毒的盛花期。  相似文献   
49.
《岩土力学》2017,(Z2):41-50
为分析孔洞数量及孔径对大理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含不同孔洞数量及孔径的大理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对破坏前后的试件进行CT扫描,研究其损伤裂纹空间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孔洞数量及孔径对试件的强度参数、破坏形式及损伤程度等均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具体表现为(1)随着孔洞数量及孔径的增加,试件的弹性模量、峰值强度、起裂应力和起裂应力水平逐渐减小;(2)随着孔洞数量及孔径的增加,试件在破坏过程中的拉剪裂纹增多、远场裂纹减小,且在破坏后的破坏形式逐渐由拉剪破坏过渡到剪拉破坏,破坏后的损伤程度逐渐增加;(3)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含孔试件,其破坏过程在试件的前后方向表现为由一方向另一方逐渐破坏,在试件的上下方向表现为由圆孔所在平面向上下两端逐渐破坏;(4)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含孔岩样损伤分布在试件的前后方向上表现为由一方向另一方的逐渐减小,上下方向上则表现为由圆孔向上下两端逐渐减小,需注意的是由于损伤的叠加效应多孔试件在其上下方的最大损伤面并非位于圆孔处而是位于两圆孔的中间处。  相似文献   
50.
利用研制的平面应变模型加载及观测系统,研究了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含孔洞土样的破坏过程。孔洞内压及侧压由气囊施加。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应变场。通过布置测线的方式,研究了剪切带内外最大剪切应变及主应变轴偏转角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得到了下列结果。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含孔洞土样的最大剪切应变的分布经历由均匀变形向局部化变形的转化过程。对于剪切带外的测点,随着远离孔洞表面,最大剪切应变有增加的趋势,这与剪切带内损伤导致带外弹性应变降低(卸荷)有关。在孔洞表面附近,最大剪切应变变化复杂,这与应变弹性成分的下降与塑性成分的增加的博弈有关。对于剪切带尖端的测点,其和前后测点相比,水平线应变发生突增(剧烈膨胀),垂直线应变的值发生突降(挤压程度剧烈降低),剪切应变的值发生突增(剪切变形剧烈增加),由此导致主应变轴偏转角的值发生突增,达到30°。当纵向应变相同时,侧压或内压的增加对含孔洞土样的纵向应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