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宋珏琛  李江海  冯博 《地质学报》2021,95(8):2273-2283
海底热液系统是地球热量平衡的重要组成,也是地球化学循环和成矿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与洋中脊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联系.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中确认的活跃热液喷口数量约占全球总数量的三分之一,查明热液发育位置及发育岩性与岩浆-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对于研究海底热液活动演化过程和海底找矿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本文将全球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中已确认的活跃热液活动进行统计分类,其中受岩浆活动控制的热液活动有29处,而受构造活动控制的热液活动有15处,相对于快速-中速扩张洋中脊显示出较强的构造相关性.研究发现,岩浆作用控制下的热液活动集中在洋中脊轴部中央裂谷内,而构造主控型热液活动常发育在非转换不连续间断和拆离断层系统内.随着大洋核杂岩成熟,热液活动位置向着离轴方向迁移,并且热液类型由高温"黑烟囱"型向低温弥散流型转变.  相似文献   
72.
吴吉春  盛煜 《冰川冻土》2021,43(2):453-462
冻胀丘是土层中水分向冻结锋面大量迁移集聚,并且冻结膨胀使地面隆起呈丘状的一类冰缘地貌。冻胀丘的本质特征是存在纯冰核或高含冰地层,冻胀丘地表的隆起高度即代表了地下冰层的累计厚度,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避让措施。在我国冻土区公路建设中,过去尚未遇到道路穿越冻胀丘的先例,正在建设中的青海省共和-玉树高速公路(简称共玉高速)在玛多县多格茸盆地横跨几个冻胀丘,对公路建成以后安全运营造成潜在威胁。以共玉高速建设里程K430+070处道路所跨的冻胀丘为例,基于地温监测数据和冻胀丘钻探资料,探讨公路建设对冻胀丘下覆冰层的影响及由此带来的路基稳定性问题。监测发现目前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已经下降至冻胀丘高含冰地层位置,由于沥青路面的强吸热性,未来冻胀丘路段将发生持续沉降。如果多年冻土完全融化,该段路基有可能发展成热融湖塘。  相似文献   
73.
74.
青海昆仑(软)玉被29届北京奥运会选为奖牌用玉而走向世界,作为软玉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形成和分布特征;其中不乏优秀品种。  相似文献   
75.
曹俊臣  阚学敏 《矿物学报》1994,14(3):292-297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穆斯鲍尔诺、EPR谱和红外光谱,对不同颜色的岫岩玉(岫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绿色岫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黄色岫玉由叶蛇纹石和利蛇纹石组成。穆斯鲍尔谱显示出Fe2+和Fe3+的两个双吸收特征。Fe2+:化学位移为1.122mm/s,四极分裂为2.701~2.721mm/s,占据八面体位置;Fe3+:化学位移为0.155~0.355mm/s,四极矩为0.337~0.470mm/s,占据四面体位置。电子顺磁共振谱显示出中心场0.336T附近,存在一个具有超精细结构的六重吸收,g≈2.0,与处于八面体上的高自旋Mn2+有关。在低场区(0.16T附近),出现两个吸收线,g分别为4.29和3.88,与处于四面体位置的Fe3+有关。红外光谱显示出与叶蛇纹石有关的OH-振动吸收带(3665~3670cm-1);在3690~3680cm-1间显示出与利蛇纹石有关的吸收肩。1070,980cm-1出现Si-O振动吸收,另尚有5个吸收带(610,560,445,400,300cm-1)。随着绿色的加重和质量的提高,岫玉中Fe2+和Mn2+的浓度也增加。证实了岫玉的绿色与Fe2+→Fe3+的荷移有关,岫玉的黄色与O2-→Fe3+荷移有关。  相似文献   
76.
康日仓  张建洪 《现代地质》1993,7(2):200-204
河南省淅川黑绿玉质地细腻,颜色浓绿,为一种新型的玉石材料。本文对黑绿玉的矿物成分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黑绿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α型叶蛇纹石,含量大于90%,电镜下观察呈细条板状及叶片状,相互穿插,且有较大程度的定向性,具交织结构。其它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阳起石、方解石等,含量较少,主要分布于玉石的显微剪切理中。通过X光衍射、电子探针、红外吸收光谱及热分析等,对主要的蛇纹石矿物进行了种属确定,对其结构特征、结晶程度及成因等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玉石(全岩)作了显微硬度测试。  相似文献   
77.
周世全  丁莉 《矿产与地质》2004,18(2):173-175
河南西峡-淅川一带的墨绿玉矿床,为蚀变的超基性岩类,分别产于北、南秦岭褶皱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岩体的边部、中部,矿石类型主要有蛇纹岩类及次闪石-蛇纹岩类,矿床属热液交代变质矿床。原料及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八三玉是中缅边境地区常用的俗称,属商贸名称。八三玉问世以来,多数人认为八三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定名为钠长石玉,八三玉是由主要矿物成分硬玉和少量闪石类、辉石类矿物组成的质粗水干的硬玉岩,属缅甸翡翠的一个新玉种。由于八三玉颗粒较粗,结构疏松,解理和微裂隙发育等特点,经优化处理后可提高透明度、加固结构、增强牢固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色泽和外观,从而提高了八三玉饰品的商业价值。通过对八三玉的光泽、颜色、折射率、密度、紫外荧光、结构特征、红外光谱分析等资料,可以与天然翡翠进行鉴别。八三玉作为缅甸翡翠的一个新玉种,其商贸名称仍可沿用,但在鉴定时应采用国家标准定名为翡翠(处理)。  相似文献   
79.
陆建有 《云南地质》1998,17(3):276-279
翡翠,色彩艳丽、质地细腻、晶莹剔透,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未经加工的翡翠称为“璞”,即原料,翡翠原料具有独立的个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却貌不惊人。其诱人的色彩被表皮严严实实地包裹着,一点也看不清。要了解玉石内部颜色的深浅、分布、玉肉的粗细、裂纹的多寡,必须通过表皮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予以确定。这种方法称为“相玉”。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从岩石矿物的结构构造特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相玉。  相似文献   
80.
吴云海 《云南地质》1998,17(3):286-293
八三玉是中缅边境地区常用的俗称,属商贸名称。八三玉问世以来,多数人认为八三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定名为纳长石玉,八三玉是由主要矿物成分硬玉和少量闪石类、辉石类矿物组成的质粗水干的硬玉岩,属缅甸翡翠的一个新玉种。由于八三玉颗粒较粗,结构疏松,解理和微裂隙发育等特点,经优化处理后可提高透明度、加固结构、增强牢固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色泽和外观,从而提高了八三玉饰品的商业价值。通过对八三玉的光泽、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