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1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山西地质》2012,(3):28-28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蓟北山区,居京津唐三市腹心地带,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称。地质公园核心带面积9平方公里,南北长24公里,东西平均宽约350米。  相似文献   
102.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铁岭组二段叠层石灰岩中普遍发育海绿石。野外观察表明,海绿石主要分布在叠层石柱体间的泥晶灰岩中,呈薄膜状富集在叠层石鞘外缘;微观特征分析表明,海绿石呈不规则状的胶体形式,显示了原地海绿石的基本特点。电子探针的组分分析表明,铁岭组中的海绿石为中成熟度的海绿石。由于产在潮下高能柱状叠层石灰岩中,铁岭组中的海绿石并不反映低沉积速率或沉积间断的沉积条件,与现代海绿石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元古界铁岭组叠层石灰岩中的中成熟度原地海绿石是特殊沉积背景下的独特产物,为研究海绿石在地质历史时期产出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103.
天津蓟县二维纳米级伊利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产有丰富的伊利石,其矿物组合仅为石英和伊利石,是重要的可利用伊利石资源。运用化学成分分析和XRD方法确定出伊利石含量为64%~70%。由Scherrer方程计算的平均c^*轴方向厚度为12nm,平均6轴方向长度为167nm,结合伊利石的片状生长习性,可确定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为二维纳米级伊利石,具有重要的纳米属性。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具有0.75的层间电荷和二八面体为主的二八-三八面体的过渡类型八面体结构特点。对数正态粒度大小的分布特征表明黑色页岩中的伊利石经历了由成核→等体积转移→最终长大的Ostwald成熟效应。  相似文献   
104.
天津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蓟县山区面积727km2,以中低山和低山丘陵地貌形态为主,在强降雨和持续降雨条件下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历史上地质灾害已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天津市2004年开始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天津市山区面积较小、地质灾害事件较少的特点,目前常用的地貌分析———临界降雨量模型判据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预报成功率较低。在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单点泥石流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非常必要。对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沟谷,通过现场调查可以获取沟谷的形态特征参数(沟谷的高差、纵坡的坡度、沟长、流域面积等)。以临界降雨量为变量因子,对每个监测沟谷建立泥石流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可以很大程度提高预报的针对性。模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逐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5.
蓟县高于庄组燧石中原位保存的单细胞微体化石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芳 《地球学报》2005,26(6):547-551
本文描述的化石产自天津市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长城系高于庄组(小红峪沟)一段,即官地亚组燧石条带中。其基本外形为两端浑圆的橡皮艇状,沿长轴方向具有一个贯通化石体的纵向开口,开口的大小约占标本宽度的1/3,以开口为界,化石体具有两侧对称特征。该类形态化石在蓟县剖面的报道尚属首次。文中就化石体的基本形态特征及产出特点与国内外相关化石进行了详细对比。另据标本所显示的规则的开口结构,推测其可能具有释放内生孢子的功能,因此视其为可能的真核生物。此外,笔者还就该层位化石种类单调,个体微小(8~17μm)等特征,结合官地亚组的沉积特点,探讨了化石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06.
梅冥相 《现代地质》2007,21(4):738-748
天津蓟县剖面高于庄组,组成一个复杂而特别的叠层石—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其中,第三段构成一个特征迥异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在该非叠层石序列上部的均一石灰岩(隐晶质泥晶灰岩)中普遍发育大小不等的带状臼齿状构造,与臼齿状构造共同产出的是一些数毫米乃至厘米级的球形体或似球形体。这些球形体或似球形体,曾经被解释为球形臼齿状构造,也被解释为灰岩结核、燧石结核或凝灰岩结核。岩石薄片的显微镜观察表明,这些球形体或似球形体的内部,显示出较为明显但又较为原始的多细胞组织,如分生组织和类似于薄壁组织的成熟组织,其中一些成熟细胞还保留着较为明显的细胞显微结构,表明这些球形体或似球形体的内部结构明显不同于臼齿状构造的特殊填充物——等粒状微亮晶方解石。因此,这些球形体或似球形体应该归为丘尔藻或拟丘尔藻之类的宏观藻类化石,而不是球形臼齿状构造。尽管前人在前寒武纪地层之中描述了若干宏观藻类化石,但多以碳质压型的形式保存在泥岩之类的细粒沉积之中。发现于天津蓟县剖面高于庄组灰岩中的实体球形或似球形宏观藻类化石,以其较老的地质年代(大于1400Ma)、较为明显而又原始的多细胞组织和一些成熟细胞的可能细胞显微结构,表明该球形实体化石具明显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属性。这些初步研究和发现为探讨真核生物的起源演变、揭示宏观藻类化石的生物学属性提供了罕见的实际材料,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蓟县剖面形成于燕山裂陷槽内 ,其沉积盆地是在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原地台北缘东西向大规模破裂时伸进大陆内部的一支废弃的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 ,因此不包括陆棚斜坡和大洋盆 ,而只相当于其中的滨海和一部分浅海 ,碳酸盐岩沉积时期则为一个陆表海。盆地的构造性质控制了盆地的沉降特征 ,在裂陷槽阶段 ,半地堑式的裂陷控制了沉积体的楔形形态 ;在过渡阶段 ,盆地主要表现为不均衡凹陷 ;在克拉通盆地阶段 ,各组的厚度小 ,岩性和岩相变化也很小 ,为典型的盖层沉积。盆地的构造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副层序类型、体系域和层序界面类型的划分。确定层序界面类型时应抓住大陆架上两种类型层序界面暴露特征的差异 ,主要是河流回春和河流下切作用是否存在来加以识别和确定。本区不能划分出典型的凝缩层 (段 ) ,而最大海泛面表现为由一个或数个加积型副层序组成的最大海泛期沉积物  相似文献   
108.
天津蓟县硼矿床锰方硼石矿物的硼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津蓟县硼矿床是世界上唯一的沉积环境特殊的锰方硼石型硼矿床。矿床呈层状产于震旦系碳酸岩泥灰质岩系中 ,矿石呈鲕粒状或球粒状集合体 ,是成因条件极其特殊的矿床类型。含矿岩系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沉积岩系 ,含矿岩性由下而上依次为含锰白云岩、页岩互层→含锰白云岩、泥硅质岩 ,夹锰方硼石矿层→含锰页岩、白云岩→厚层白云岩→薄层白云岩→厚层白云岩 ,锰方硼石矿体在矿层中呈断续相连的团块状或透镜状分布。硼矿物成分简单 ,只有锰方硼石一种矿物 ,锰方硼石矿体呈透镜状断续成层分布 ,东西延长达 30km。东部矿段以锰方硼石为主 ,向西部渐变为菱锰矿。矿石有块状和斑点状。块状矿石全部由球粒状锰方硼石集合体组成 ,w (B2 O3 ) >2 0 % ,最高可达 4 2 %以上。斑点状矿石中锰方硼石集中呈球粒状集合体分布于泥质白云岩中 ,w (B2 O3 ) <7%。首次研究了该硼矿床锰方硼石的硼同位素组成 ,δ11B值为 +6 7‰~ +14 9‰ ,均为正值 ,并且东部大峪矿段的硼同位素值低于西部柏树沟矿段的硼同位素值 ,表明该硼矿床的成矿元素属于海水来源。由于锰方硼石的微量元素组成难以与蒸发岩比较 ,且富含F、Ba、Sn热液富集的元素和Co、Ni、Cr、Ti基性岩浆岩元素以及与Fe、Mn大洋结核有关的元素组分 ,因此锰方硼石应属于  相似文献   
109.
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蓟县剖面形成于燕山裂陷槽内,其沉积盆地是在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原地台北缘东西向大规模破裂时伸进大陆内部的一支废弃的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因此不包括陆棚斜坡和大洋盆,而只相当于其中的滨海和一部分浅海,碳酸盐岩沉积时期则为一个陆表海。盆地的构造性质控制了盆地的沉降特征,在裂陷槽阶段,半地堑式的裂陷控制了沉积体的楔形形态;在过渡阶段,盆地主要表现为不均衡凹陷;在克拉通盆地阶段,各组的厚度小,岩性和岩相变化也很小,为典型的盖层沉积。盆地的构造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副层序类型、体系域和层序界面类型的划分。确定层序界面类型时应抓住大陆架上两种类型层序界面暴露特征的差异,主要是河流回春和和河流下切作用是否存在来加以识别和确定。本区不能划分出典型的凝缩层(段),而最大海泛面表现为由一个或数个加积型副层序组成的最大海泛期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0.
蓟县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原地型风暴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安桐林 《沉积学报》1993,11(4):30-36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原地型风暴沉积,它具有A、B、C和D四个沉积单元,即下部单元A为丘状角砾岩,中部单元B为波纹状层理,上部单元C为水平层理,顶部单元D为厚层一块层状层理,运用现代气象学和海洋水文学的研究成果,文章对该区原地型风暴沉积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在风暴作用下,形成海水高速涡漩,受风暴控制的碳酸盐台地或浅海沉积盆地底部沉积物被剪切、打碎而形成角砾,风暴衰减后,几乎在原地沉积下来,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律的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