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56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624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0.24mol/L酒石酸钾钠-0.15mol/L KOH及pH 9.2的NH_4Cl-NH_3·H_2O介质中,Au(Ⅲ)与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简称T(4TMAP)P)的配合物于-1.72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波高与Au浓度在0.001~0.25μg/ml内呈直线关系。用泡沫塑料分离富集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Au,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2.
岩石中痕量钽的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实验室》1992,8(4):200-204
  相似文献   
103.
C3、C4植物及其硅酸体研究的古生态意义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了C3、C4植物生理、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及其相应的植物硅酸体形态,进一步讨论了C3、C4植物硅酸体形态在我国表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生态学意义。最后,对洛川黑木沟全新世黄土剖面中C3、C4植物硅酸体形态变化特点做了分析,表明地层中典型的C3、C4植物硅酸体形态,作为古植物的直接证据,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古植被、古环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波带板激光准直技术和单片机自动控制技术设计的JZY-4激光自动准直仪,能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监测各观测点的形变位移量。在200米范围内测量精度优于0.5mm,并通过计算机联网,将监测数据传送到控制室,从而实现了观测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自1985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观测仪器系统,历时十六年先后对我国四大类主要水稻产区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与土壤、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野外观测实验,并对稻田甲烷产生、转化和输送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实用措施,建立了估算和预测稻田甲烷排放的数值模型.在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转化率研究方面有一系列新的发现,在稻田甲烷产生率、排放率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以充分证据改变了国际上关于全球和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估算.在对稻田甲  相似文献   
108.
最近对低质量X射线双星中的千赫兹准周期振动的研究表明 ,是辐射压力 ,而不是盘和磁球的相互作用以及处于盘内边界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在短时标的盘切断机制上起作用。本文给出了一些研究结果及讨论。  相似文献   
109.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特点及其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孟贵祥  兰险 《矿床地质》2006,25(1):36-42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是一种混场源频率域电磁观测系统,具有轻便、高效、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的特点。通过在块状硫化物铜矿、斑岩铜矿已知矿区的试验研究,证实EH-4系统在这两种矿床类型的隐伏-半隐伏金属矿勘探中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地质研究发现,南金山金矿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白山组上岩组的部分岩石为隐爆角砾岩,其中厚层-块状变花岗质砂砾岩为隐爆岩浆角砾岩,厚层-块状变凝灰质砂砾岩为隐爆凝灰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呈近EW向带状分布,隐爆岩浆角砾岩分布于岩体中部,构成岩体的内带,隐爆凝灰角砾岩对称分布于岩体南北两侧,构成岩体的外带。经矿床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受隐爆角砾岩体及隐爆断裂构造的控制,金矿体分布于隐爆角砾岩体外带的隐爆凝灰角砾岩及隐爆断裂中;提出了隐爆角砾岩体外带成矿、对称成矿和双层成矿等3条矿体分布规律。采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进行了深部地球物理测量,测量结果验证了隐爆角砾岩体控矿及其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