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464篇
地质学   785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1993年6月8日堪察加东部沿海MS=7.3地震是一次非常复杂的破裂过程.通过宽频带波形拟合方法,结合子事件叠加的空间传播特性和视时间差的分析,讨论了这次地震的破裂特征.分析表明,这次地震的破裂传递带有强烈的单向性,主要破裂过程可以表示为:破裂成核——北东东——正东偏北——正东偏南——停止,由深至浅.   相似文献   
42.
丽江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发震应力场和破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丽江7.0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复杂地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南南东。震区位于可能受到多种构造动力源作用的特定构造运动环境中。获得了主震和22个M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分析表明,主震发震应力场为北3°东,与震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有一个小角度的偏差。主震的发震应力不仅有水平应力的作用,同时还有显的垂直应力的作用。在余震序列发展中震区呈现出  相似文献   
43.
1996年阿图什6.9级地震参数与宏观震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荣 《内陆地震》1997,11(2):154-159
对通过计算机定位得到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6.9级地震基本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对该次地震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一种分析砂岩沉积相的新方法——测井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王贵文 《地质论评》1996,42(5):443-447
本文分析了以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为核心的各种测井相标志,提出了应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塔里木盆地三个油田进行了测井地质相分析。  相似文献   
45.
根据大量的野外现场考察资料。对1125年兰州7.0级地震形主为破裂带的特征以及庄浪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及其构造背景。并在 古地震破裂形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年代学资料。对庄浪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  相似文献   
46.
煤层倾角与覆岩变形破裂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采煤中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高度的判断是预测采空引起地表变形破坏程度的依据。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 煤层倾角是控制三带高度的最主要因素。建立在实测统计基础上的经验范围值用于三带高度的判断带有一定的人为性。急倾斜煤层中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随煤层倾角变化的规律已被褐示[7].通过弹塑性岩石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 本文提出了利用应力重分布图判断中、缓倾角煤层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的方法, 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47.
利用前兆事件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学报》2004,26(2):140-150
对某些类型的主震事件, 进行中短期预测也许是可能的. 利用Varnes, Bufe和Varnes提出的破裂时间法模拟前兆地震能量加速释放模型,通过实际观测资料与理论公式的拟合, 可以建立主地震事件的中短期预测技术, 用以确定表示主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大小. 本文使用的是云南区域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覆盖的时间段为1965~2002年. 统计分析表明,在此37年时间内,等于或大于2.5级地震资料是相当完整的. 本文对云南地区的30次主震事件进行了模拟,其中25次主震事件由前兆序列模拟得到的预测时间和震级与实际值相当接近,主震震级预测精度约0.57个震级单位,假定已知前兆序列中最后一次事件,则预测主震发生时间误差约0.64年.对另外的5次主震事件,由于没有足够的前兆事件来充分确定前兆能量加速曲线或是存在对能量加速释放曲线的干扰事件,而不能进行破裂时间法模拟.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云南是破坏性地震和中小地震活跃的地区,因此,主地震与前兆事件最佳搜索半径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主震矩与系数k,m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利用主震地震矩与系数的关系和限制指数m的取值范围,可进一步缩小预测时间和预测震级的最佳拟合区范围,提高了模拟主震事件的预测精度. 本文采用破裂时间法对30次主震事件进行拟合,80%以上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显示出该方法在预测已知主震事件序列的能力方面大有希望,因此,利用前兆事件对未来主震事件进行中短期预测的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48.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华北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大多呈现从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一般从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无明显转折,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Ⅱ类异常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0.6及0.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0.7及0.4左右.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9.
云南小江西支断裂古地震剖面的开挖研究结果表明,接近和等于8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约为2000 a左右,M>7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也在1000 a左右.1833年嵩明8级地震至今仅170 a,未来10a或更长时间段内,在位于小江西支断裂上的1833年嵩明8级地震破裂带内,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0.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4,20(1):1-11
2001年雅江地震序列(主要地震是2月14日的Ms5.1和2月23日的Ms6.0地震)是四川地区近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2001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四川地震台网至少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88次地震,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对其中较大的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2~16km,优势深度为9~llkm。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一正断型或正断一走滑型;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