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37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21.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22.
四川盆地红层古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于四川盆地红层各层夷平面古风化壳,是重要的农业区域。 厚1-10余米,较完好的剖面有三个分解带。从深层第Ⅰ分解带至地表第Ⅲ分解带,物理和化学风化逐渐加深。粘粒SiO_2/Al_2O_3Ⅰ>Ⅱ>Ⅲ,风化系数Ⅲ>Ⅱ>Ⅰ。夷平面愈高,风化愈深。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乌溪江引水工程厚黄隧洞工程实践,分析研究金衢盆地红层软岩工程地质条件,对在红层软岩中的浅埋引水隧洞的安全施工、衬砌支护等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
刘成 《云南地质》2007,26(4):428-438
介绍滇中红层形成的地质历史背景,红层分布范围,主要地层岩性及区内地质构造。重点讨论滇中红层特别是红层软岩的岩体原生结构,及后期受构造改造的岩体结构特性,岩体风化特性,岩体水理作用特性,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四方面的工程地质特性。  相似文献   
25.
白垩纪红层冰筏沉积的古气候及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筏沉积是负载沉积物的冰块进入海洋或湖泊中,冰块融化沉积物附落所形成的,它们可形成于高海拔具有明显气候垂直分带的低纬度地区或者是高纬度地区。我们在研究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时,首次在泉头组层中发现冰筏沉积。根据泉头组孢粉组合的研究透明,它们除了具有热带-亚热植物的孢粉以外,还有少量喜冷分子混生现象。  相似文献   
26.
福建白垩纪红层主要分布于政和—大浦断裂带西侧,由于受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作用影响,各红层盆地发生、发展的时序及其岩石组合、生物群组合序列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红层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时序.将红层盆地分为三种类型:沙县—均口型、禾口—上杭型、连城—崇安型。其中,第一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最早期;第二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早期;第三类型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根据红层盐地岩石组合特征及序列,修订了原有地层单位的含义,将红层盆地岩石地层单位年历下而上划分为均口组、沙县组、禾口组、官寨组和赤石群。并详细论述了红层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各门类化石组合序列。  相似文献   
27.
采动对红层水涌入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8.
连立祥 《铀矿地质》1995,11(5):284-290
红层(盆)内外存在着工业金矿化现象,与红层(盆)有关的金矿化包括:次火山岩型、卡林型、穆龙套型、不整合脉型、风化壳型、热泉型以及砂金等众多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及分布与红层(盆)关系密切。本文总结了与红层(盆)有关金矿化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9.
30.
兰坪—思茅盆地红层铜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兰坪—思茅地洼盆地中新生代红层铜矿可分为三个成因类型:沉积型,沉积-改造型和改造型。它们呈“层—梯”式产出。在成因上与热卤水活动有关。在分布上受澜沧江断裂和中轴断裂控制。微量和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成矿热动力与成矿期区域性幔热异常和强烈的构造活动有关。矿床形成于两个时期,即地洼初动期的沉积—成岩矿化期(T_3-E_1)和地洼激烈期的改造成矿期(E_2)。其中,改造成矿是本区铜矿最重要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