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报道了甘肃礼县鲁班石地区石炭纪地层中新获得牙形刺化石14属26种,其中12属22种为新发现,包括:Declinognathodus laterahs, D. noduliferus noduliferus, Gnathodus bilineatus costiformis, G. bilineatus bilineatus,Gondolella gymna, G. xinjiangensis, Neognathodus bassleri, Neoprioniodus barbatus, ldiognathodus claviformis, I.delicatus, I. klapperi, ldiognathoides sinuatus, I. sulcatus, Lochriea commutata, Ligonodina typa, Lonchodina tarimensis, L. bischoffi, Lonchodus simplex, Streptognathodus expansus, S. parvus, S. suberectus, Ozarkodina hindei。其中Streptognathodus , Declinognathodus , Neognathodus ,Idiognathodus和Idiognathoides5属是上石炭统下部的代表分子,Streptognathodus gracilis和Gondolella属是上石炭统上部的代表分子。  相似文献   
12.
1654年甘肃礼县8级地震发震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区地处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发育多条活动断裂。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黄土覆盖区,距今约370年,受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地表破裂带和次生灾害现在已经难以分辨。为此,文章收集整理了1970年以来的地震台网和流动台网观测资料,基于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经过联合反演计算,研究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根据岷县—礼县—两当一线的小震活动分布,推测存在"岷县—礼县—两当断裂",可能是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但仍需野外地质工作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大陆区域地震台网的小震目录,绘制震中分布图。可以发现,汶川8.0级地震后,甘东南一甘青川交界即N30°~37°,E98°~106°范围内形成了几个小震丛集的地区,它们分别是:甘肃碌曲、甘肃礼县、迭部一白龙江断裂带、青海久治、四川马尔康和黑水地区。从历史大震分布来看,有地震记录以来,1654年在甘肃礼县附近发生过甘肃天水南8级大震,  相似文献   
14.
通过1∶250 000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礼县鲁班石、郭家坪、青林寺、大南岔沟、固城一带的石炭系地层中相继新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腕足、蜓及非蜓有孔虫、牙形刺及古植物化石,为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证据。经过区域对比,发现原划地层单元的名称和时代归属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新发现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本区石炭纪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岩石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15.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县—广元段基岩山区线路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均较为发育,对管道安全运行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基于多源遥感检测信息,以该段线路泥石流为例,建立了泥石流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了降雨作用下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并对管道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从而实现了管道泥石流灾害的快速预警。  相似文献   
16.
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品位变化特征及其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金矿体深部向东侧伏,指出主矿体品位在走向上具明显的近等间距变富现象,变富距在220~240m之间;金矿体品位呈波状变化,其波峰的侧伏角为35°;矿体向深部品位有变富的趋势.根据矿床中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产出的空间位置、控矿构造条件等综合分析,该矿床属变质热液改造型层控矿床,中泥盆统李坝群是本区重要的金矿矿源层,该矿成因与中川等花岗岩体无直接关系,基于以上的认识,指出了金山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礼县地区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系的单斜辉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西秦岭礼县地区钾霞橄橄黄长质火山岩系中单斜辉石进行了矿物化学研究,斑晶相单斜辉石类型复杂,成分变化范围大,具有多源属性,基质相单斜辉石可以分为高Ti铝透辉石和含Ti透辉石两种基本类型,它们是同源岩浆演化结晶的产物。结晶顺序前者晚于后者,岩系中透辉石Ca(Mg,Fe)Si2O6结晶过程中广泛存在于CaTiAl2O6分子替代,晚期熔体富Ti,Al贫Si,Mg,熔体有向富Ti,Al,Fe,Na贫Mg,Si演化的趋势,在透辉石成分上表现为CaTiAl2O6和NaFe^3 Si2O6端员分子对Ca(Mg,Fe)Si2O6的替代,本区基质相透辉石与世界上典型地区的钾霞橄黄长岩系的透辉石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目的是揭示受力岩石中应力与电阻率的关系,以验证形变电阻率法能否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实验在一离地面深100多米、正在开采的矿坑中进行。视电阻率的测量用四极对称装置,干电池供电,最高电压13.5伏,最大观测均方误差为1-2%。五个测点上贴了电阻丝应变片,以测定岩石主应变的大小、方向以与视电阻率极大值进行对比。应变计的读数值最大误差不超过3-4με。实验中考虑了岩石有严重极化现象的影响。 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岩石的视电阻率和应变值的变化,总趋势相当一致,所以用形变电阻率法来测量应变是极有希望的。对1973年在四川省南坪发生的几次地震进行震例分析的结果,得到同样的结论。 文中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马尔柯夫链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礼县地区晚石炭世东扎口组的陆架三角洲平原分支流河道微相演化特征。应用马尔柯夫链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本区石炭统上段砾石质三角洲平原分支流河道的微岩相旋回的向上演化,是重复而迅速的,每次都是由粗到细的正旋回,最后演化为沼泽沉积。  相似文献   
20.
甘肃礼县河西沟金矿地处西秦岭造山带礼岷金成矿带东南段中川岩体周缘,目前发现的矿体主要产于中泥盆统舒家坝群碎屑岩组和上石炭统东扎口组中,属于NW(W)向—NE向叠加构造带内的构造蚀变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研究发现,矿体受地层与岩浆岩的热接触变质带和构造破碎蚀变带的共同控制,构造破碎蚀变带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沉淀的场所;成矿作用以中川岩体的岩浆活动为重要的成矿热动力源,以黄铁矿化为重要的找矿标志,且具有多期次成矿的特点,容易在褶皱核部形成矿体富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化蚀变带及含矿层位有较好的套合指示。本文结合本矿区的地质特征,分析对比成矿条件,提出找矿方向,为西秦岭地区的构造蚀变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