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920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536篇
地质学   2437篇
海洋学   603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01.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8油组厚层非均质砂体的沉积学解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延长统长8段厚层砂岩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多期单一成因的分流河道砂岩叠加构成;另一类是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坝顶席状砂和滑塌砂等多种沉积微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叠加构成。首次提出在“高可容纳空间,高沉积通量”背景下,只有经过特殊水动力条件(淘洗)改造后形成的被我们称之为坝顶席状砂的砂岩才有可能成为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02.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微磁异常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认真研究中国新疆某盆地410,411和412三个已知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磁资料,发现这些矿床上方均存在航磁微磁异常。根据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对航磁微磁异常的形成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结合试验区的实际预测成果指出,与氧化一还原过渡带有关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存在微磁异常,高精度航磁完全能探测得到它。航磁微磁异常是此类矿床的特征异常之一,对此类铀矿床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3.
As gravity field,magnetic field,electric field and seismic wave field are all physical fields,their object function,reverse function and compound function are certainly infinite contiuously differentiable func-tions which can be expanded into Taylor (Fourier) series within domain of definition and be further reduced in-to solving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series and statistic inference of optimal approximation,This is the basis of combined gravity-magnetic-electric-seismic inversion built on the basis of separation of field and source gravity-magnetic difference-value(D-value)trend surface,taking distribution-independent fault sys-tem as its unit,depths of seismic and electric interfaces of interests as its corresponding bivariate compound re-verse function of gravity-magnetic anomalies and using high order polynomial(high order trigonometric func-tion)approximating to its series distribution,The difference from current dominant inversion techniques is that,first,it does not respectively create gravity-seismic,magnetic-seismic deterministic inversion model from theoretical model,but combines gravity-magnetic-electric-seismic stochastic inversion model from stochastic model;second,after the concept of equivalent geological body being introduced,using feature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of gravity-magnetic field functions,taking density and susceptibility related to gravity-magnetic func-tion as default parameters of model,the determinis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owing to better solution to the con-tradictioc of difficulty in identifying strata and less test analytical data for density and susceptibility in newly explored area;third,under assumption of independent parent distribution,a real modeling by strata,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plane closure arising in profile modeling is avoided,This technology has richer and more detailed fault and strata information than sparse pattern seismic data in newly explored area,successfully inverses and plots structural map of Indosinian discontinuty in Hefei basin with combined gravity-magnetic-electric-seismic inversion,With development of high precision gravity-magnetic and overall geophysical technology,it is certain for introducing new methods of stochastic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bined gravity-magnetic-electric-seismic inversion to open a new substantial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bined gravity-magnetic-electric-seismic inversion to open a new substantial path.  相似文献   
104.
用MM5模式Reisner霰方案对华南暴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晶  王鹏云 《气象》2003,29(4):10-13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1998年6月8~9日华南暴雨进行了模拟,用Re—isner在方案模拟了可分辨尺度降水,详细分析了暴雨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Re—isner在方案对华南暴雨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在降水最大时段,霰和云水是形成雨水的主要来源,云水的碰冻是产生霰的主要微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5.
西安市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安市的现场气象观测资料及西安市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西安市对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有重要影响地温度场、风场、大气稳定度等,结果表明:西安市冬季存在较为明显的热岛效应;接地逆温强度较低层逆温强度大;各时次地面风流型以S—SE为主,频率为11%~54%;冬季风速82.4%以上都小于2.9m/S,大于2.9m/s的风速出现频率很小,为5.3%;夜晚及凌晨以稳定类天气为主,中午前后以不稳定或中性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106.
由卫星和航空磁测成果推断中国岩石圈的磁性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前人所得卫星和航磁异常解释结果,作者的综合研究表明:(1)在塔里木、四川和松辽盒地,地壳呈强磁性,至少可分为两层,上层磁化强度为1A/m,下层为2A/m或更强一些。在上述盆地中央,地幔顶部约10km厚,也是强磁性的,此外,在南中国海,地壳和地幔顶部也是强磁性的,卫星磁异常的源位于上述部位。(2)西藏高原,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以及其他一些褶皱带之下,地壳是弱磁性的,磁性层在地表以下30km以内,磁化强度约0.66A/m。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东南沿海一带,磁性层底面和莫霍面重合,而居里等温面恰在莫霍面之下,因此这个带可能是Wasilewsky PJ等提出的“莫霍面是一个磁性界面”的一例。  相似文献   
107.
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与气候波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安李湾全新世黄土剖面微结构的研究,结合磁化率、TOC、CaCO3方法,发现古土壤S0是由两层土壤S10和S20构成的复合土壤,是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强粘化和淋溶作用的棕壤类型.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S0以上部分仍继承了风积黄土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关中地区一万年在6000-5000 aB.P. 出现的第一次干旱事件,3100年以来,是全新世以来又一个相对干旱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8.
板栗——茶复合生态系统微气象效应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7 ̄8月,在安徽省黄山市林科所内,对板栗-茶人工生态系统和普通茶园进行同步微气象观测和经济效益调查。结果表明,与普通茶园比较,板栗-茶园作园内的相对光强、气温与土温、温度日较差及风速均减小,而空气湿度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9.
河南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微物理特征及催化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6个降水个例的模拟计算,归类分析指出:不同类型层状云降水微物理过程各有特点,普通存在“播种 ̄供应 ̄机制;我省春季层状云含水量丰富,但自然冰晶不足,人工催化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0.
水稻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冷灌繁种”适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低温敏不育系水稻培矮64s育性敏感期间冷水灌溉处理后的农田微气象要素和自交结实率的平行观测,分析研究了供试不育系的适宜灌水时段、灌水深度以及灌溉用水量等的“冷灌繁种”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