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8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1045篇
测绘学   27篇
地球物理   428篇
地质学   5351篇
海洋学   305篇
综合类   307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系统研究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台北凹陷中浅储集层物性分布规律以及压实程度特征,建立孔隙度一深度趋势法和压实减孔量法预测砂岩孔隙度.认为中侏罗统储层压实减孔量整体比较高,表现出“北高南低,生油凹陷内高、周边低”的特征.结合探井试油资料,确定侏罗系储集层有效下限的孔隙度值为9%,压实减孔量为34%,各构造带侏罗系储层深度有效下限总体上表现出“南深北浅、西深东浅”的特征.指出台北凹陷侏罗系储集层在有效下限以下勘探具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72.
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基本特征为依据,利用常规和能谱测井资料信息比值法和重叠法等技术.致力于储集层缝、孔、洞测井响应特征敏感性评价研究,从中提取8项储层敏感性参数,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判,确定出划分储层类别的标准,经过50口井的测试资料验证,采用多参数综合评判来划分储层类别是可行的,对储层的评价效果较好,使常规测井资料得到了更深入、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3.
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历灵  康志宏 《新疆地质》2005,23(2):169-172
流动单元研究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成因、岩性和岩石结构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因素对储集空间的影响,使已有的流动单元概念及研究技术方法难于应用.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说明各类动态资料对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较为重要.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并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4.
根据对马朗凹陷马1井储层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基本特征、均一温度、荧光及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0~90℃.120~140℃,其对应的荧光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绿色。认为储层的油气运移经历了两期,第一期为烃类的主要运移、聚集期,油气为低成熟油;第二期为少量的烃类聚集,并判断出二叠系条湖组该段储层为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75.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Ma;SQ1至SQ25)中的SQ2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一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7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差异较大,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发育规模、丰度及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显差异,次生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是最重要的有效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半对数相关关系。通过设置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界线,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将侏罗系储层的孔渗性能划分为5个级别,可与当前流行的砂岩储层孔渗性能分级相对应。通过对大量压汞参数样本的聚类分析,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通过各类参数统计及曲线形态对比,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结合定性的优劣评价。最后,结合孔渗性能级别、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岩性等特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77.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缘是南天山山前断裂带,南缘是塔北隆起,呈NEE向展布,东西长250km,南北宽20-60km,面积约21170km^2。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合组、阳霞组。对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库车河剖面及依南2井岩芯观察发现,阿合组和阳霞组按其岩性特征均可以划分为5个岩性段,各个岩性段在全具有对比性。还可分出4类和17个亚类岩相。阿合组细砂岩以上的粗碎屑岩含量为80%以上;阳霞组细砂岩以上的碎屑岩含量为50%-60%。砂岩厚度占总地层厚度的50%-60%以上,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以吐格尔明剖面为代表的依南2井以东地区的阿合组和阳霞组岩矿特征基本相似,以克孜勒努尔地区为代表的依南2井以西地区有较大差异,即阳霞组长石含量几乎为零。两区共同点是以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岩屑含量较高。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微观岩石成分、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是该区阿合组和阳霞组的主要沉积体系。阿合组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平原上的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呈东西向展布。阳霞组第3岩性段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前缘上的水下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也呈东西向展布。第2、4、5岩性段砂体以河道滞流砂岩侧砂为主,横向叠瓦状叠置呈东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78.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库车坳陷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库车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层序划分进行了研究.库车盆地在侏罗纪时期为一非对称型坳陷型盆地,主要物源在盆地的北部.划分了13个三级层序,三个层序组,反映了三个大级别的旋回.最大湖侵期为阳霞组中上部,与当时有一个明显的气候变热期相一致.沉积环境在侏罗纪早期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中期为曲流河-三角洲环境,后期为三角洲和浅湖环境,中期有短暂的海泛发生.影响侏罗纪湖平面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条件、河水的流入以及海侵的影响.在中侏罗世早期、晚期的最大湖侵和海泛的短暂时期,形成了厚层的烃源岩分布.库车坳陷侏罗系虽然砂体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然而由于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79.
张洪  于兴河等 《地球科学》2002,27(6):763-766
从分布、成分组成、形成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最主要的火山岩储层--粗面岩的成因机制,并对其成为该区良好储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说明了另一类火山岩--玄武岩不含油的原因,并建立了成因模式,最后得出结论:粗面岩呈喷发状态产出,由于其硅质含量高,流动性小,容易在构造高部位形成巨厚的火山岩锥或火山岩钏,从而造成其大部分在水上,结晶较好且储层物性极佳,同时因其裂缝发育,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良好的会层。从供油方式来看,其成藏方式属于侧生式,而从生储盖组合方式来看,其属于自生、自储、自盖式成藏组合。同时给出了其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0.
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未成熟石油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H3^1-H2^3段湖相白云岩,分布有未熟油的工业性油流,原油来自同层段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属自生自储式原油,通过凹陷中心云2井和云1井岩芯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白云岩系未熟油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有机质丰度高和优良的成油母质类型(包括被细菌改造“腐泥化”的母质)和良好的岩性组合是早期成油的物质基础;双层水体的咸水碱性环境是早期成油的外界条件。其成烃模式表明,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存在早期和晚期两个成烃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