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元艺 《矿床地质》2004,23(1):122-122
“西藏高原盐湖资源潜力评价及锂铯元素提取技术探索研究”为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0年设立的地质调查项目,执行期限3年。2003年12月27日通过评审验收,并被评为优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发射光谱载体蒸馏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硼铍锡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了适合的缓冲剂,利用载体蒸馏法将被测元素与基体元素分离,使Be转变为易挥发的氟化物与B、Sn、Ag同时蒸发;降低了谱线背景及元素检出限;加入内标元素Au、Bi,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采用普通 3mm×3mm×0.7mm杯型电极,装样量少,操作简单。方法检出限(wB/10-6)分别可达B1.5、Be0.3、Sn0.8、Ag0.02;准确度(Δlog C)基本在-0.05~0.05,精密度(RSD,n=8)为2.9%~17%。  相似文献   
13.
翁泉沟含铀硼铁矿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翁泉沟含铀铁矿中(B2O3)储量约占我国总储量的一半,矿床经勘探后一直没有很好得到利用。在综合利用资料积累与地质研究基础上,认为影响矿床利用的因素主要为矿石分解状况。研究认为矿床中镁铁矿-磁铁矿和镁石-磁铁矿两种主要类型矿石中绝大部分为可利用的变质后期热液作用产生的镁石-磁铁矿型矿石。这种热液作用形成的矿石是有规律可寻的。为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有必要按不同类型矿石重新圈定矿体,根据不同矿体中镁铁矿分解率指标,选择两种不同综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天津蓟县东水厂锰方硼石矿床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蓟县东水厂锰方石矿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锰方石矿床,锰方石赋存与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二段泥晶白云岩中。本文通过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锰方石的成矿环境,测定结果显示Sr/Ba=0.125~0.128;V/(Ni+V)=0.230~0.320;Th/U=4.356~4.898;V/Cr=0.018~0.026,各微量元素对比值范围变化不大;LREE总量为66.12×10~(-6)~67.90×10~(-6),HREE总量(包含Y)为18.88×10~(-6)~19.56×10~(-6),LREE/HREE值为3.38~3.60,Y/Ho值介于28.25~29.14之间,δCe介于0.829~0.854之间,显示为弱的负Ce异常,δEu值介于0.831~0.846之间,显示为弱的负Eu异常。地球化学数据指示其成矿环境属海相沉积环境,海水环境为相对氧化的状态,成矿过程中有陆源物质的加入。Sm/Nd-Eu/Sm图解表明研究区与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蒸发岩较为相似,反应锰方石成矿时具有类似的蒸发成因。通过对同位素(δ~(11)B的数值范围为1.4‰~10.7‰)的解译进一步探讨了锰方石在原生成矿阶段的具体成因(海相蒸发沉积)。结合前人所做的锰方石地球化学数据,对东水厂锰方石矿床的成因做出了新的解释,即锰方石成矿时应属海相蒸发成因,而热液活动的过程则可能是发生于锰方石成矿之后,属后期热液改造作用,从而形成了锰方石复杂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柴达木格尔木河流域,随着内陆流域水系的产生与地表径流的消亡,从山区至盐湖区钾(K)(B)锂(Li)等有益元素的分布可以划分为淋溶-径流区、径流-蒸发区与溶滤-蒸发浓缩富集区3个具有显著特点的水文化学分带。河水中,K、B、Li含量随矿化度升高而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在盐湖区,K、B、Li等资源性元素明显富集。研究发现,格尔木河东部主流(秀水河)是格尔木河水中B和Li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6.
赵宇霆  李子颖  郭春影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31-67z1132
正辽东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床产出地之一,翁泉沟铁——铀矿床就是一个综合利用的综合开发利用的超大型含铀铁矿床,作为一个铁——铀综合利用的矿床,前人对于其矿化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冯本智等,1985,1998;刘敬党,2007),对于成矿而言,原始含岩系沉积于2.2 Ga左右并在1924±2.5 Ma发生变质改造(Hu Guyue et al., 2015),但作为一个铀矿床,  相似文献   
17.
彭章旷  马云麒  彭齐鸣 《地质学报》2021,95(7):2160-2168
建立温度与同位素变化的关系是研究沉积酸盐成岩-变质作用中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关键,这有助于准确认识酸盐δ11 B值所代表的地质意义.本文以自然产出的三方砂和钠解石为材料,结合热分解特征研究了不同热作用过程中同位素变化.200℃下酸盐经历结晶水的脱水反应,此过程中三方砂和钠解石δ11B值分别由6.48±0.14‰降低到5.41±0.27‰和由-13.27±0.11‰降低到-15.93±0.23‰.1‰~3‰的同位素变化与自然界观察到的由脱水作用形成的次生酸盐比原生酸盐δ11 B值低2‰~4‰的现象一致.200~300℃间经历羟基的脱水过程,伴随着1‰~2‰的同位素降低,此过程中三方砂和钠解石δ11 B值分别由5.41±0.27‰降低到3.73±0.26‰和由-15.93±0.23‰降低到-17.11±0.11‰.300~670℃间酸盐经历物相转化过程,三方砂和钠解石δ11B值分别由3.73±0.26‰升高到4.59±0.08‰和-17.11±0.11‰升高到-16.08±0.20‰.此过程1‰的同位素升高是由-氧骨架结构改变造成的.本实验结果可以指示沉积酸盐的形成过程,以及埋藏过程中的同位素变化规律.酸盐脱水过程中会形成具有更高δ11 B值的流体,其可能显著影响内生矿的同位素组成,因此讨论同位素地质意义不能与海相-非海相环境中的同位素组成进行简单对比,需要考虑流体演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变化.  相似文献   
18.
老挝万象盆地属于沙空那空盆地的次级盆地,沉积了厚层的钾石盐矿,而钾石盐中还存在着部分水不溶物,通过研究不同成钾区域的钻孔发现:水不溶物主要包括硬石膏、方石、白云母、石英、水氯钙石、碳酸盐矿物以及零散的黄铁矿,通过水不溶矿物在钻孔中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发现,钾盐从析出到结束,水不溶物出现规律性特征:钾石盐含量越多方石含量也越多,而硬石膏且越少,并在钾石盐高峰期出现鲕粒方石,鲕粒方石分布表明成钾晚期沉积环境为动荡的浅水环境.水不溶矿物组合、形貌特征及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在万象盆地成钾阶段,钾盐沉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过程可以分为石盐沉积晚期,钾盐沉积早期,钾盐沉积中期和钾盐沉积晚期等4个不同阶段,其中钾盐阶段中期为钾盐沉积高峰期.因此,水不溶物研究能够很好地反演钾盐沉积环境,可作为古蒸发岩沉积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矿是中国重要的紧缺矿产,长期依赖进口,找寻新的矿资源迫在眉睫.笔者在湘南地区芙蓉锡矿床新发现了矽卡岩型矿化,矿物包括镁铁矿、遂安石和氟镁石,1件典型样品的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矿物总含量达到47.4%,换算成w(B)(以B2O3计)约为9.5%,高于5%的矿最低工业品位.该发现预示着湘南地区,乃至华南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集区有良好的成矿潜力,在今后的找矿过程中,需加强与钨锡多金属共伴生的矿化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俯冲带控制着地球内部和表层的物质与能量交换.(B)是一个质量轻的流体活动性元素.B及其同位素体系是理解俯冲-碰撞带流/熔体活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俯冲板块中各储库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以及主导分配的关键矿物.介绍了目前对大洋俯冲带弧前、弧下和弧后深度下循环的主要认识;简要介绍了刚起步的大陆俯冲-碰撞带循环研究.阐述了含电气石(超)高压变质岩在俯冲带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今后需深化含水矿物在不同地温梯度下脱水/熔融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研究,加强流/熔体包裹体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由于B及同位素可有效区分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物质,未来将在造山带演化和地球深部物质循环研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