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1127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3299篇
海洋学   54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chus cinctus)幼鱼,同步测定幼鱼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DNA完整程度。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DNA单链断裂程度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这提示卵磷脂能够提高鱼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机能。  相似文献   
992.
应用自制的转筒式采样装置采样,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珠江河口水域微表层类脂物质的浓度、成分、组成和富集系数,探讨了类脂物质的河口迁移和类脂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993.
黄河三角州沿岸及相邻渤海海域碳酸盐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三角州陆地上河道,河口、潮间带及毗邻渤海海域沉积物中的碳酸盐含量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含量不同的沉积区和亚区。沉积区的划分和其物源有十分良好的对应关系,同一沉积区内的亚区则主要和粒度有关,从而间接反映了水动力环境与生物作用的控制性影响。黄河口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粒度成反比,其他物源的沉积物则各不相同。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中粘土粒级和碳酸盐含量等值线反映出黄河细粒级沉积物扩散的方向、强度和范围。海洋生源沉积是影响渤海东部和中部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模板法合成 1种新的含醇羟基西佛碱型大环冠醚 L (7,11-二氮杂 - 3,15 -二氧杂 - 4 ,5 ;8,10 ;13,14-三苯并环十六 - 6 ,11-二烯 - 1-醇 )的铜、锌配合物。经元素分析 ,IR、MS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 M(L2 ) (NO3 ) 2 及其配位情况 ,由模板反应得到 [1+ 1]型西佛碱大环化合物。 DMF溶液中的电导数据证实它们均属非电离型 ,并运用 TG- DTA分析比较铜、锌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1994~1995年间在东海外陆架获取370个柱状样,每个样长约为2~4m.对其底部沉积物作了磁性测试,发现局部地区存在SIRM异常高现象.由磁参数推断导致SIRM异常的矿物为硫复铁矿.将磁性异常地区沉积物作矿物磁选,对磁选所得矿物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能谱、X衍射及穆斯堡尔谱测试,证实了次生硫复铁矿的存在.结合本区新生代油气构造圈闭和残留沉积物可溶铁Fe3+/Fe2+比值异常的分布,用油气渗漏解释了SIRM异常及硫复铁矿的成因,从而认为SIRM异常对深部油气藏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宋金明 《海洋科学》1996,20(2):40-44
主要研究了菲律宾东南海域(区域I)和伊里安岛东部的北部海域(区域Ⅱ)上层水(0~150m)化学参数pH,Eh,Es,∑S(-Ⅱ)和a^2-s等的分布特征和-2价硫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南赤道逆流和次表层的赤道潜流是影响化学参数特别是DO和∑S(-Ⅱ)的主要因素,高生产力与高水温是赤道西太平洋上层水中-2价硫产生与保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Ⅱ中的pH,∑S(-Ⅱ)a^2-s,DO比区域I高而  相似文献   
997.
近十年来中国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国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从研究题材的多样化,研究手段、内容逐渐和国际接轨等方面对我国在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和评述。主要介绍了我国在二甲基硫、天然气水合物、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2):F003-F003
2005年2月2日,中国南海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简称南海生物多样性项目)的项目文件签字仪式在国家海洋局举行。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人马和励博士、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副局长、财政部芮越华副司长,项目示范区代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签字仪式。国家海洋局王曙光局长在仪式前会见了出席签字仪式的有关人员。  相似文献   
999.
测定了冲绳海槽DGKS9603孔21个样品中黏土粒级沉积物的常、微量元素组分,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识别出对冲绳海槽中段沉积物物源有重要影响的陆源成因因子、生物成因因子及火山作用和海底热液因子.陆源成因因子的元素组合为Fe2O3,Al2O3,V等惰性元素及K2O,MgO等氧化物;生源因子的元素组合为CaO,Sr,Ba,Mn,P;火山和海底热液成因因子的元素组合为Na,Co,Ni.据样品的因子得分将柱样由上而下划分出物源的4个不同阶段:A段生物成因因子得分高,沉积物质主要是本地生物沉积,但也有富含生物成因物质的陆源物质的贡献;B段火山作用所产生的沉积物质特征显著,Na,Co,Ni呈现高含量;C段以陆源物质和生源物质沉积混杂为特征,元素垂向上变化不大;D段主要为陆源物质,其他来源物质相对较少,且可能主要来自在末次冰期最盛期所出露的陆架沉积.提出了冲绳海槽物源具有阶段性的论点.由于末次盛冰期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冷暖交替的阶段性变化,本区物源的阶段性变化是这一时期气候和古环境阶段性变化的良好反映.  相似文献   
1000.
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壳聚糖在植物抗病诱导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壳聚糖可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 ,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 ,积累次生代谢产物 ,并参与植物 -病原菌之间的信号传导。评述了壳聚糖信号传递的可能途径及其与激素信号传导的关系 ;提出了开发壳聚糖生防农药的可行性及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