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2篇
  免费   2900篇
  国内免费   3016篇
测绘学   1731篇
大气科学   2902篇
地球物理   2449篇
地质学   7994篇
海洋学   2712篇
天文学   160篇
综合类   1954篇
自然地理   2736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722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703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547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1213篇
  2013年   913篇
  2012年   1136篇
  2011年   1064篇
  2010年   995篇
  2009年   1077篇
  2008年   1057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755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710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439篇
  1997年   431篇
  1996年   391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343篇
  1993年   278篇
  1992年   389篇
  1991年   319篇
  1990年   286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64年   9篇
  1948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4 毫秒
71.
中国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69年以前发生在中国境内的5级以上的地震震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历史震害分布规律及震害出现次数与烈度曲线函数关系,给出震级与震害最大距离的关系公式。这些规律和公式,对震害预测和烈度小区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国有丰富的地震灾害记录,但至今还散落在各种地震文献之中,如果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用之于生产建设,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据此目的,本文对公元前1177年至1969年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总结,并着重研究了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72.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扩散系数)的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 reen指数和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植被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6个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分布格局皆属于聚集分布,但它们的聚集强度有差异。聚集强度最大的是木地肤,最小的为银灰旋花,中间依次为糙隐子草,冷蒿,短花针茅。依靠无性繁殖扩大种群分布范围和密度是它们服从聚集分布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说明了方差/均值比率法是1种较好的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印度共和国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铁矿探明储量175.7亿吨;铝土矿探明储量26.54亿吨;锰矿探明储量1.35亿吨;铬铁矿储量5900万吨;重晶石储量3000万吨。目前,全印度已开发了89种矿产资源,其中有52种非金属矿产,11种金属矿产,22种稀有金属矿产,4种能源矿产。全国生产矿  相似文献   
74.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铜矿床.文章根据对驱龙矿区各类岩石破裂裂隙的野外实测数据,结合矿区已有钻孔品位资料,分别绘制了矿区地表破裂裂隙等值线图、走向投影图及梅花图、钻孔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Cu、Mo品位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的岩石中破裂裂隙相当发育,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多个高值中心,空间上破裂裂隙呈放射状产出;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显示Cu、Mo矿化较强、较均匀,矿化呈面状,为典型的由单一斑岩体侵位造成的中心式矿化特征.据破裂裂隙和Cu、Mo矿化空间分布,可确定驱龙矿区岩浆中心和矿化中心均位于钻孔405、1205、801、809所围成的矩形区域附近.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盆地富有机质沉积岩进行了初步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冀北—辽西沉积盆沉积有机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代表白垩系早期沉积的滦平盆地大北沟组有机质丰度低,这不仅显示其所代表的沉积相带不利于有机质的聚集,也反映了当时生物不够繁盛;大店子组时期沉积相带发生了变化,有机质类型随着发生了变化,丰度有所增高,但总体上显示环境条件不利于生物的发育和繁盛。到了桥头组和义县组沉积岩有机质丰度大幅升高,表明生物界非常繁盛,古气候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大量生成和堆积,总体上反映了温湿的气候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较为频繁或交替性寒冷气候波动,具体的古气候环境状态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6.
藏南白垩系黑-红层沉积岩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水体温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即红层发育时期水体温度可能高于黑层沉积时期.而在高温度条件下,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造成原始有机质产率和有机质沉积保存量低可能是红层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前人认为其中的红色砂岩为原生成因,但大量的证据证实砂岩原生应以灰色为主,红色砂岩为后生氧化蚀变造成,并控制着钱家店铀矿床铀矿化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依次为红色蚀变带、黄色蚀变带、灰白色蚀变带、过渡带、原生带,红色蚀变带为主要的氧化带,铀矿化主要集中在过渡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位置,并在氧化舌状体的前端和两个氧化舌状体之间存在铀的富集.文章最后还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对区域上层间氧化带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江西省德兴铜矿矿区重金属元素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娜  赵元艺  张光弟  杨慧 《地质学报》2008,82(4):562-576
本文系统研究了德兴铜矿排石场和尾砂库的环境问题,以环境介质(水土植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为研究对象,论述矿区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祝家村低品位矿石堆浸场淋滤产生的酸性废水是造成大坞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大坞河上游水体中Cu元素含量高达14506μg/L,是国家Ⅲ级水标准的14倍之多,Zn元素含量高达2938μg/L,是国家Ⅲ级水标准的2.9倍,同时pH值在3~4范围内;到中下游水体中Cu元素含量减小到几千到几百μg/L,水质有所改善。大坞河沿岸上游和中游土壤重金属含量受河水影响,随着与河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水稻中Pb元素含量是国家粮食标准的2倍。推测4#尾砂库尾砂表层氧化带深度大于80cm;而1#尾砂库库内尾砂中氧化带估计在0~25cm处。推测两个尾砂库产酸能力小于酸中和能力,故坝底水中pH值在7左右,对周围水体影响较小。与4#尾砂库距离近的石墩头村稻田表层土壤中Cu、Mo元素含量较高,远离尾砂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降低。同时4#尾砂库周围土壤中Cd、Pb、Cu元素的吸附态、碳酸盐态比例在20%左右,因而在酸性环境下较容易被植物吸收。1#尾砂库矿建村种植的小白菜中Pb元素含量超过国家蔬菜标准的4倍,Cu、Pb、Zn元素含量严重超过背景值。  相似文献   
79.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地下水易污性编图及污染源分布图法进行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共设计了130监测孔,现有46个监测孔,另需要84个新的监测孔。按监测类型分为面源监测点22个,点源监测点87个,重点水源地与泉水监测点21个。按监测运行分长期监测点55个,流域普查监测点75个。普查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5年,长期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年。首期有针对性地在污染严重的柴窝堡新化厂排污区、乌鲁木齐河谷老排污区、米泉污灌区、米泉工业污染区、老龙河污染区取了25个污染水样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80.
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铀源分析是铀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区域铀丰度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成矿物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时空演化,结合相山矿田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及岩、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矿田铀源分析的指示,认为下寒武统地层为区域铀源层,相山火山盆地是区域成矿物质的"汇"区,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的载体,即岩浆作用实现了铀从"源"到"汇"之间的物质转移.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铀向气液转移,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期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也促使了基底片岩、流纹英安岩中的部分铀进入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