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35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5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8篇
  1941年   2篇
  1937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郭文魁 《地质论评》1942,7(Z1):9-16
附图二版云南北部之地质,近年来经各地质学家之不断努力,日臻明瞭,对於地层方面之发现尤多;惟关于古生代末期之地壳运动,除前丁文江氏有所叙述外,最近尚少专文论及。作者及西  相似文献   
42.
记鱼粪化石     
尹赞勋 《地质论评》1945,10(Z2):89-96
壹、译名问题各地质时代脊椎动物之粪便,因其产状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称。秘鲁海岸外若干岛屿上所积之鸟粪,西班人名之曰guano,系秘鲁语huanu之转音。Huanu原为粪之通称,转  相似文献   
43.
《地质论评》1945,10(Z2)
川康大向斜位于川西北及川康交界一带,呈一弧形。此大向斜于志留纪即具雏形,在泥盆石炭两纪时特别发育而显著,殆二叠纪后即行消减,此大向斜并未变位,亦未迁移,致其陷落地带,历经各期造山运动之影响,构成四川赤盆西部之复杂  相似文献   
44.
卢衍豪 《地质论评》1945,10(Z1):15-28
一绪言三十一年秋,黄汲清、杨锺健、程裕淇、周宗浚诸先生自新周南部库车铜厂附近之库车层中采回一种形体极小之轮藻类(Charophyta)芽胞(Oegenia)化石。这些芽胞的大小仅及一公  相似文献   
45.
西藏申扎和改则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及腕足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申扎和改则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腕足类及珊瑚类化石丰富。腕足类化石计有34属45种,共建立3个组合;申扎大塘阶下部巴日阿郎寨组Ovatia-Unispirifer组合;大塘阶上部永珠组Balakhonia-Productus组合;改则大塘阶上部Latiproductus-Striatifera组合。本文系统讨论了各腕足类组合的时代及与国内外同期地层的对比,将西藏境内早石炭世的沉积物及生物群划分为3个类型。根据生物群及沉积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笔者认为在早石炭世时,班公湖至怒江断裂南北生物群及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差异,即南部申扎和珠峰地区生物群及沉积物特征与冈瓦纳大陆相似,而北部改则地区与扬子地台的生物群及沉积物特征相同,其间可能有宽阔的海域隔离。  相似文献   
46.
辽东复州湾中石炭世地层兼论华北地台中石炭统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地台中石炭统本溪组一般仅代表中石炭世晚期沉积。从已知的几十个海陆交互相本溪组剖面来看,其中(虫筳)类生物群为Fusulina-Fusulinella带;牙形石生物群为Idtognathodus magnificus-Ⅰ.claviformis-Neognathodus ruondyi带,在整个华北地台均可依此进行对比。但在辽东半岛南缘的复州湾一带,中石炭世沉积特征却恰好与本溪剖面相反,下部层段以灰岩为主,上部层段以碎屑岩为主。下部含6层灰岩,(虫筳)类以Profusulinella的丰富种群为特征,可建立Profusulinella带,并可进而划分为3个亚带。牙形石则为Idiognathoides sinuatus-Ⅰ.corrugatus-Declinognathodus lateralis带。复州湾含灰岩为主的下部层段和本溪含碎屑岩为主的下部层段对比,依前者之生物组合建立本溪组下部复州湾段(c21),代表华北地台中石炭世早期沉积;复州湾以碎屑岩为主的上部层段和本溪含5层灰岩的上部层段对比,依后者之生物组合限定为本溪组上部牛毛岭段(c22),代表华北地台中石炭世晚期沉积。  相似文献   
47.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下石炭统介形类化石。化石主要采自塔北井下双峰灰岩之上的央拜希组。自上而下有3个组合(1)ParaparchiteMicrocheilinelaBairdia;(2)ParacarboprimitiaCavelina;(3)HealdianelaBythocypris。化石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晚期。  相似文献   
48.
廖开立 《广西地质》1999,12(4):11-15
广西环江正灰统罗城组具穿时性在桂北地区罗城组有关资料报道中属首次。文章概述了环江地区相关剖面罗城组岩性特征及古生物组合分布概况,并对该区上,下石炭统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49.
山西沁水盆地东北部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含有丰富的煤与煤层气资源,在昔阳黑土岩村一带有良好的露头剖面。以黑土岩村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邻区部分钻孔资料,对石炭—二叠系太原组的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化石组成及沉积序列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取得如下成果: 在研究剖面中识别出有障壁和无障壁海岸以及三角洲3种沉积体系,5种沉积相、3种亚相和5种微相,并在太原组中部层段发现混积潮坪沉积;建立了9种沉积序列类型及其古环境分布模式,并基于沉积序列的垂向变化规律,提出了本区太原组的沉积环境模式,进而简要论述了太原组自下而上从障壁岛—潟湖—潮坪到浅海—潮坪,最后到三角洲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0.
苏浙皖交境地区沉积了一套岩性比较稳定的早石炭世地层——金陵组 ,保存于该套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腕足类和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的主要分子 Densosporites、Cymbosporites、Dibolisporites、L ycospora通常分布在早石炭世 ,可与我国许多地区 (如新疆准噶尔盆地滴水泉组 )的孢粉组合对比 ,反映该区金陵组属早石炭世杜内期(Toum aisian)沉积物。综合生物化石和岩石学特征 (包括沉积构造、岩石组分等 )的研究 ,金陵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