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35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5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8篇
  1941年   2篇
  1937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张雄华 《地层学杂志》2003,27(1):54-56,58
湖南沅陵雪峰古陆边缘上石炭统主要包括下列岩相类型 :冲积扇砂砾岩相、前滨海滩砂岩相、浅滩碳酸盐相及混积岩相、潮下碳酸盐岩相及滩后局限碳酸盐岩相。通过沉积相分析和古岩溶面的确定 ,在该区上石炭统中共划分出 13个海侵海退旋回及 5个三级层序。对上石炭统中发育的混积岩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窿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揽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局部可见条带状硅质岩。上述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蛇绿岩在花岗岩类岩石侵入之前发生过构造混杂和变形。根据沉积岩所记录的盆地演化过程、蛇绿岩的Rb-Sr年龄值以及残留蛇绿混杂岩带两刨花岗岩类岩石的特征和生成时代综合分析认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石炭-二叠纪的弧间盆地中,至少在晚三叠纪之前出现洋壳,在消减过程中向北俯冲并在中侏罗世之前闭合(弧-弧碰撞)。  相似文献   
103.
下石炭统马鞍桥组在天山构造演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布于石炭纪断陷盆地中的下石炭统马鞍桥组沉积火山岩系,底部为巨砾岩、砾岩、砂砾岩和砂岩,往上逐渐变为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夹灰岩、基性火山熔岩和少量流纹岩,具有由陆相变为海相,由浅变深、由粗变细的完整拉伸环境沉积充填序列,是碰撞造山阶段中-晚期后陆拉伸的地质记录,标志着早石炭世天山古生代洋盆闭合后,天山造山带已处于陆内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104.
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地层中阶的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而详细地提出了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年代地层单位的具体框架。将上石炭统上部划分为消遥阶、下场家河阶;下二叠统划分为上杨家河阶、范家河阶、垭口阶及隆林阶。明确了阶的定义、动物群特征、磁性地层特征及其与相关地层的关系。所划分的阶均能与世界标准年代地层进行详细而有依据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5.
106.
何春荪 《地质论评》1946,11(Z2):271-298
甘肃煤田之分布,曾经孙健初氏于‘西北煤田纪要’(参阅地质论评第四卷第一期)一文中叙述甚详。该文对甘省各煤田之位置,煤质,煤量等记述颇为详尽;可供有关各方作为搜寻  相似文献   
107.
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岩石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巢北凤凰山剖面进行详细的野外测量和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沉积学的研究,尤其是进行岩石微相研究,分析其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巢北地区下石炭统整体为一套滨海相沉积,以石灰岩为主,含有少量的砂岩、泥岩,可识别出十种岩石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08.
新疆和田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陆表海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峰  张守鹏  刘宁 《新疆地质》2005,23(2):117-122
新疆和田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沉积时期被面积广阔、水体较浅的陆表海所覆盖.根据陆源物质供应的不同.可以识别出2种不同的陆表海环境,即:碳酸盐岩台地和滨岸.碳酸盐岩台地.通过对分布在和田地区不同位置的5条代表露头剖面和1口钻井中层序界面的识别、地层的追踪对比以及沉积环境的研究分析,可以建立起和田地区上石炭—下二叠统形成于陆表海环境中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而探讨格架内实际地层的石油地质特征。分析其中有利储集层、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研究认为: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碳酸盐岩生长速率以及陆源物质供应等共同控制着陆表海基准面的变化,控制着格架内沉积物的石油地质特征.其中,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古地形坡度极缓,基准面上升初期以及下降末期形成的富含粒屑的并进型碳酸盐岩沉积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且其顶部常常暴露水面。有利于储集性能的改善.滨岸-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古地形坡度略陡。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较强,基准面上升期形成的贫粒屑富含有机质的追补型碳酸盐岩沉积,可以形成比较好的烃源岩,也拥有比较好的封盖能力.  相似文献   
109.
华北石炭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对聚煤作用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层序地层研究,华北石炭二叠纪沉积建造形成于一个二级海平面变化周期内,其中包括4个三级和26个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而几次大的聚煤作用都发育在三级海平面下降至上升的转折时期,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处于高位体系域的顶部。薄煤层的形成与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相对应,发育于准层序的顶部。聚煤作用的发育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有机质堆积的潜在容纳空间,海平面升降周期的长短决定了聚煤作用持续发育的时间,周期性的海平面变化控制了聚煤作用的时空演化。   相似文献   
110.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埋藏条件及煤型气源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含煤地层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各地煤系保存程度差异较大。济阳坳陷是石炭—二叠系的深陷区,但济阳坳陷构造十分复杂,煤系保存于坳陷中的一些次级凹陷中。石炭二叠系的埋深多在30 0 0~5 0 0 0m范围内,次级凹陷局部出现较大的埋深变化,最大埋深可达上万米,最小埋深仅在千米左右。煤型气源岩主要为煤层和暗色泥质岩。泥质岩最厚为5 5 5.5m (惠民凹陷),煤层最厚4 0.5m (车镇凹陷),泥岩、煤层厚度分布与残留厚度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研究表明,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层属较好的烃源岩,泥岩整体上为差—中等烃源岩,局部发育有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