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0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753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2285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10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92.
岗山头一带含霓石碱长花岗岩分布在胶南造山带的南段,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晓期在引张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该花岗岩含有霓石、钠闪石、微斜长石、钠长石等碱性矿物;K2O和Na2O的含量为8.4%-9.6%,H2O+少于0.16%,具有富碱,贫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
浙西北前陆褶皱冲断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与二叠系协调变形,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1)和逆冲叠瓦扇为特征,由东南往西北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出现复式冲褶席(multi-duplex)、背形堆垛(Antiformal stack)和叠瓦扇组合,其中褶皱样式依次出现大型紧闭平卧-斜卧褶皱、中尺度尖棱褶皱和具圆筒状转折端的开阔褶皱.断层变化则由断层面产状几乎水平的多重复杂冲褶席系到缓倾的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组合样式到叠瓦扇冲断层,显示出构造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递减的特点.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强度向北西衰减的构造极性沉积-大地构造分析,均表明在(T_1-T_3)期间及随后的后构造变形作用中,浙西北持续地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强烈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94.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04,15(2):268-268
叶守泽教授逝世一周年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他。叶守泽教授于1920年7月11日生于广西省桂林市。194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土木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46-1948年赴美国留学,获密执安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是年回国后任广西大学教授。1952年根据全国院系调整规划调任武汉大学教授、土木系主任,1954年调入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教授、副教务长、科研处处长、副院长。2000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与武汉大学合并,叶先生继续在武汉大学任教,直至2002年9月逝世。叶守泽教授从事水文高等教育50余年,桃李满天下,为我国水文高等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文专业的创建者之一。  相似文献   
95.
Complex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hermal properties of oil-contaminated frozen soil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obtained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ous factors connected with oil pollution on heat transfer in frozen soils was analyzed. And the model of heat transfer in frozen soils was offered.  相似文献   
96.
张建东  朱志新 《新疆地质》2004,22(2):160-163
依据英吉沙县卡拉巴西塔克山新发现的牙形石化石,结合所发现的腕足、珊瑚等化石,认为库山河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阶中晚期.其生物群面貌与中国南部同期陆架相(珊瑚一腕足相)地层生物面貌相似.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泥盆一石炭系界线位于库山河组和克里塔克组之间.  相似文献   
97.
侯树桓  桑海清 《矿床地质》2004,23(4):502-508
在六批叶沟金矿石中,精选出与金矿物同期生成的绢云母作为样品,采用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测年,获得8个一致相连的平坦型绢云母年龄谱,tp=(190.28±0.30) Ma,氩同位素计算得等时线年龄为(189.98±0.58) Ma,两者完全吻合.等时线截距为(296.9±10.0) Ma,与大气氩的该值(295.5 Ma)相比较,两者完全吻合,表明该样品出自未受明显后期热力作用影响的非扰动体系.锁定六批叶沟金矿床主要成矿年龄为190 Ma左右,属早侏罗世的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98.
成矿带位于北秦岭北部晚元古代-早古生代裂谷带南缘的变质火山岩区,受油房-皇台断裂的次级分支断裂及燕山-印支期的侵入岩体及次火山岩脉的联合控制,成矿地质条件与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田相类似,成矿带内地表已发现多条铜-铅-锌矿(化蚀变)体,找矿潜力较大,只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有望找到与白银厂铜-铅-锌矿田相类似的大型一超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新生代沉积建造、孢粉、阶地热年龄、沉积响应的调查研究,得出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渐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一全新世形成的三套磨拉石建造代表青藏高原最强烈的三次隆升作用;自渐新世以来到上新世晚期高原隆升幅度达1500~2000m,更新世、全新世高原隆升了约2500m,46.4Ka.Bp至今高原隆升了约44m;青藏高原的隆升速率由渐新世开始有愈来愈强烈的趋势,预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根据库木库里盆地沉积演化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早中渐新世早期隆升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稳定剥蚀夷平期、早中新世中晚期小幅隆升期、中中新世较稳定剥蚀夷平期、晚中新世振荡隆升期、上新世快速隆升期、更新世一全新世强烈隆升期共七个隆升阶段;并探讨了高原隆升引起的气候干燥、生物灭绝、荒漠化等多种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0.
2000-2002年间,笔者等在进行1∶25万申扎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并测制了一条较完整的(从下奥陶统-上二叠统连续出露)古生代地层剖面,采得大量多门类古生物化石.首次在西藏境内发现了早奥陶世阿雷尼格阶最底部的笔石化石带代表分子Tetragraptus(Paratetragraptus)approximatus和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珊瑚动物群的重要分子Waagenophyllum indicum var.crassisetatum,Liangshanophyllum streploseptatum等.分别建立了下奥陶统扎扛组和上二叠统木纠错组.不仅完善了该区古生代地层序列,也为研究青藏高原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活动和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