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0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529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513篇
地质学   1657篇
海洋学   780篇
天文学   161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江苏圆陀角位于长江北支岸线与江苏海岸线的交汇处,发育了粉砂淤泥质海岸典型潮滩地貌,潮滩岩芯沉积物粒度变化记录了潮滩环境变化的信息。2007年在圆陀角附近潮滩采集了192cm长的柱状岩芯,对沉积物的粒度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砂质粉砂是主要的沉积类型,岩芯分为三部分,从下部向上,粗颗粒沉积组分减少,反映了采样点附近潮滩环境由潮滩中部向上部转化的过程。根据岩芯沉积物137Cs的1963年和1986年两个蓄积峰值时标推算,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2.3cm/a,1986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6cm/a,1963~1986年之间的平均沉积速率达到2.9cm/a。沉积速率变化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潮滩淤积增高,圆陀角附近潮滩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下降,大体与辐射沙洲南翼淤积型潮滩淤积速率一致,小于长江口外的泥沙沉积速率。泥沙来源主要是苏北沿岸流携带的部分泥沙在圆陀角附近沉积,伴随研究区围垦活动向海推进,在长江北支口门北侧形成了大片的泥质潮滩和水下沙嘴。  相似文献   
992.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衔接带上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龙担剖面地处临夏盆地的中央部分,产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从化石证据中得出与早更新世午城黄土同时期的黄土沉积,但是岩性看起来又与中国东部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午城黄土有差别。本文基于龙担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古地磁研究、粒度以及磁化率分析,主要对正极性N3的极性归属问题进行阐述,N3对应于Matuyama极性时中下部的Olduvai极性亚时期,建立了该剖面的年代地层序列。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位于Olduvai极性亚时内部,时代为1.77~1.95Ma,从而得出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年龄为1.9Ma,下化石层位于Reunion极性亚时之下,时代为2.25Ma。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单站GPS观测数据对GPS硬件系统延迟作出修正,得到较精确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根据Chapman电离层理论,建立电离层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选择电离层关键参量,反演得到接收机上空电子密度剖面,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太阳活动高年白天电子密度剖面反演效果优于国际参考电离层。  相似文献   
994.
针对西拉木伦河断裂的东延问题,利用MT二维反演软件,对松南、辽北及下辽河地区多条MT剖面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及分析,对西拉木伦河断裂东延进行了追索,据多条MT剖面资料的反演结果和地质的综合分析,对于西拉木伦河断裂的东延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即西拉木伦河断裂由西拉木伦河河套,经通辽、科左中旗及三县堡以东,延伸到长春附近.  相似文献   
995.
梅冥相 《现代地质》2008,22(1):129-142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可以划分为4个段,其中第三段组成一个特别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在该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上部的隐晶质泥晶灰岩中,发育着还存在成因争议的臼齿状构造,与其伴生的是多种类型的实体宏观藻类化石。根据宏观形态特征,可以将这些宏观藻类化石暂时归为球状丘尔藻、椭球状寿县藻、带状塔乌藻和豆荚状荚藻、卵圆状卵圆藻、舌状舌藻等多种类型,以前二种居多,组成一个球状丘尔藻—椭球状寿县藻组合。这些宏观藻类化石,曾经被认为是臼齿状构造的一种而称为"球状臼齿状构造",或被简单地当作燧石结核、钙质结核等等。但是,由于其具有规则的宏观形态,其中的球形或次球形化石在常规岩石薄片下还显示出可能的原始多细胞组织分化和可能的细胞显微结构,与充填臼齿状构造的方解石微亮晶形成明显的区别,所以不应该将其定义为臼齿状构造,更不能解释为钙质结核和燧石结核,其以罕见的实体化石不同于多年来所描述的、以碳质压型化石的形式产出的宏观藻类化石。其规则多样的宏观形态所表明的多种化石类型,以及那些球状或次球状实体宏观藻类化石显示出可能的多细胞组织及相似的细胞显微结构,表明具明显的原始多细胞真核生物特征,这为探索前寒武纪真核生物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996.
详细研究了广西凭祥剖面下-中二叠统界线(即Guadalupian统底界)附近的牙形石动物群,发现了M.idahoensislamberti-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演化系列和M.idahoensis.idahoensis-J.nankingensis gracilis演化系列混生现象.前者与温水型牙形石分子M.siciliensis,M. rustagensis 和 Sweetgnothus subasymmetricus 共生,后者与凉水型牙形石分子M.prolongata和M.phosphoriensis共生.两个演化系列中温水型牙形石分子 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 和凉水型牙形石分子J.nankingensisgracilis 首现在同一层位,从而准确地将 Guadalupian 统底界面标定在剖面中的第9-18层之底.在 Guadalupian 统底界附近的一套硅质灰岩标本中同时鉴别出混生的牙形石动物群,这说明在早-中二叠世转换期,来自高纬度区的凉水洋流上涌事件曾经发生并侵入到处于亚热带的扬子板块之中.  相似文献   
997.
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洪积扇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八道湾组是典型洪积扇储层,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方法无法细分储层,提出了沉积环境分析与岩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沉积微相研究.通过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认为二中西八道湾组为洪积扇扇中亚相,在系统取心井研究基础上,确定研究区的4种沉积微相类型: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辫状水道细砂岩相、辫状水道间泥岩相.应用孔隙度与渗透率交汇图结合岩石相划分电性标准,建立沉积微相-岩石相定量识别模式,并根据八道湾组沉积微相-岩石相剖面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本区的沉积相模式,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羌塘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权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建华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8,26(2):159-162
根据羌塘盆地勘探现状,综合使用定量和定性数据,利用"权重"方法对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分析和评价.选择影响储层性质的8种参数,包括定性参数(岩石类型、成岩相、储集空间),定量参数(厚度、孔隙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首先对单因素进行评价,再根据对储层贡献的大小,确定各单因素加权系数,计算各剖面"权重"指数,对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该区是适用的,分析结果对下一步勘探具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实测剖面地层厚度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测剖面和地层厚度计算是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功,以往所使用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和繁琐的查表程序给地质工作者带来许多不便。通过几十年的野外地质工作体验,总结摸索出一套较为简便的计算公式和运算方法。该方法既易于操作,便于在野外和室内使用计算器,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地区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分析了新疆地区1998~2002年重力变化,研究了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重力场动态图像对伽师6.8级地震有较好的反映,重力测量可以较好地反映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形变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